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态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本院普外科因确诊为结直肠癌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设计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生态营养支持,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观察期为14 d,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生化营养指标、体质量指数、并发症例数进行比较,结果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行t检验。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蛋白质、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体质指数分别为(58.82±2.15)g/L、(38.08±2.25)g/L、(102.35±2.17)g/L以及(19.38±1.35)kg/m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0.52±2.29)g/L、(30.86±2.14)g/L、(94.47±3.99)g/L以及(16.85±1.26)kg/m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态营养支持是通过多学科组建营养团队,重视和关注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支持,在肠内营养液中添加了益生菌以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可改善肠道营养吸收功能,有效地提升患者营养状况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直肠癌患者 在采取 综合护理 时的影响 。 方法: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11 月期间,选择我院 23 例 直肠癌患者 作为 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另外选择 23 例相同患者作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 结果: 首先对比护理满意率,研究组为 95.65 % ,参照组为 73.91 % ,数据有差异, P<0.05 。其次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 为 0.00 % ,参照组为 17.39 % ,数据有差异, P<0.05 。最后对比生活质量,研究组得分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 P<0.05 。 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 采取 综合护理 时 可提升护理满意率和生活质量,另外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有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在武汉暴发,并迅速向全国蔓延。新冠肺炎病毒可经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并已被证实可经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但粪口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尚未除外。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属限期性手术,笔者根据本中心近期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经验,提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条件下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策略。包括术前严格执行筛选流程、以减少后期院内传染风险;推荐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严格进行术中气溶胶管理;慎重开展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科学、合理进行预防性造口和严格切实加强病房及手术室人员防护。
简介:摘要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策略(W&W)作为新兴的治疗方法,目前并非直肠癌患者标准治疗方案,但已被部分指南接受。开展W&W的法律风险在于,一旦医疗行为未达到预期效果,患方可能认为是由于医方治疗方案的选择错误,延误其接受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从而引发医疗争议。对于上述法律风险,开展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W&W策略时,医务人员应尽到更高的责任义务,包括确认该治疗方法具备相对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并取得患方知情同意、制定标准化的诊疗程序以确保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同时,通过患者教育及沟通,使患者知悉、配合医务人员为改善患者结局及生活质量所做的努力,了解接受此治疗策略可能的获益及风险,以及接受常规治疗的疗效及损害,以共同做出治疗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将 2018年 7月至 2020年 7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 n=60)及观察组( n=60)。仅对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记录并观察两组的平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平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上述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 p< 0.05)。 结论:对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有较好效果,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人体肠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正常生理状态下,肠道微生物将有助于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抵抗病原体入侵和调节肠道黏膜细胞的增殖;但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肠道内部微环境和肠道细胞功能,并且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本综述通过介绍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从宏观层面总结肠道菌群参与结直肠癌发生的作用模式,并从细胞因子依赖性慢性炎性反应、肠道上皮细胞DNA损伤、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和细胞酶致癌,以及肠道内免疫系统的改变等几个方面总结肠道菌群参与结直肠癌发病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最后,从肠道菌群治疗的角度,分析益生菌和菌群移植对于结直肠癌治疗的作用,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现有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进行梳理,搭建和确立适用于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的关键问题清单,为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的制订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方法首先,根据WHO指南制订流程定义循证指南,对符合该定义的指南进行全面解读;其次,结合循证指南的制订流程,形成初步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问卷;最后,邀请临床、循证医学及流行病学等多领域专家,通过Delphi法形成适用于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清单。结果Delphi专家论证共收回有效问卷34份,专家权威系数为0.81,权威程度较高;问卷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满分比均>75%,变异系数<0.3。经论证形成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清单分为流行病学问题、人群风险分类、筛查起止年龄、筛查方法、实施相关情况、专家组成员选择6个维度共计20个详细条目,基本涵盖了适用于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制订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结论本研究所形成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清单可指导未来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的制订工作,同时,该框架也可为其他癌症筛查循证指南的制订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直肠癌根治术( Miles)治疗患者在术后永久性造瘘口的护理方法。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行 Miles术后永久性肠造瘘口患者随机选取 50例,对患者予以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并未出现造口坏死、出血等并发症,仅有 8例患者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症状,经对症处理及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且经 6个月时间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Miels术后加强永久性肠造口的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可有效提高 Miels术成功率,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微创手术(TMA)和混合微创/开放手术(HMOA)对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微创手术治疗的24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MA治疗110例(TMA组),HMOA治疗130例(HMOA组)。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TM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HMOA组[(312.5 ± 20.3)min比(210.8 ± 15.2)min],住院时间明显短于HMOA组[(4.0 ± 0.5)d比(6.8 ± 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低位前部切除和术式情况、回肠造口、转开放手术、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术后3 d吗啡用量和再入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 30 kg/m2(OR= 4.11,95% CI 1.68~9.72,P<0.01)、TMA(OR=0.13,95% CI 0.06~0.42,P<0.01)、延迟肠梗阻(OR=13.6,95% CI 1.59~110.56,P<0.05)和再次手术(OR=15.32,95% CI 5.52~42.56,P<0.01)是影响直肠癌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随访15~42(29.5 ± 0.2)个月,HMOA组和TMA组3年总生存(OS)率和3年无病生存(DF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5%比92.8%和79.6%比85.5%,HR=1.20和0.75,95% CI 0.35~3.14和0.28~1.34,P=0.98和0.25)。结论行TMA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较行HMOA治疗的患者具有住院时间短及短期疗效更加突出的优势,但两种微创手术远期疗效相似。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卵巢成熟畸胎瘤鳞癌变侵犯直肠误诊为原发性直肠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此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首次就诊以原发性直肠鳞癌收入院,行标准放化疗后再次行肠镜检查时发现直肠内毛发样物质,确诊为卵巢成熟畸胎瘤鳞癌变,行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肠、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多模式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结肠、直肠肿瘤患者 20例入组,入选时间为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模式,观察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的多模式镇痛,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各项血液指标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 C反应蛋白、全血白细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统计学差异明显。结论:结肠、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接受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可有效缓解疼痛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操作方式在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行NOSES手术治疗的42例低位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操作方式不同将其分为Parks组和改良组,其中20例行Parks法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组),22例采用两步翻出直肠法联合改良式抵钉座绑线反穿吻合术(改良组)。选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各个指标以(±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Wexner失禁评分采用χ2或Fisher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改良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Parks法组(P<0.05);两组术后发生并发症、肿瘤复发率、远处转移率、Wexner评分改良组均优于Park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操作方式在低位直肠癌NOSES手术中均安全可行,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行两步翻出直肠法联合改良式抵钉座绑线反穿吻合术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定量参数在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6年11月—2018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152例直肠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男92例,女60例;年龄33~86岁,平均61岁。患者均于术前行常规MRI和功能DKI序列检查,由2名放射科医师双盲勾画感兴趣区,应用MatLab软件计算两组患者DKI定量参数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D)、平均峰度(MK)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进行一致性分析。术后均进行KRAS基因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野生组和突变组两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MD、MK、ADC。绘制DKI定量参数诊断KRAS基因突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根据约登指数确定各定量参数的最佳诊断阈值,以及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定量参数的ROC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152例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组74例,野生组78例,基因突变率为48.6%(74/152)。突变组患者的ADC、MD、MK值分别为(1.18±0.18)×10-3 mm2/s、(1.28±0.18)×10-3 mm2/s、0.97±0.11,野生组分别为(1.33±0.18)×10-3 mm2/s、(1.42±0.17)×10-3 mm2/s、0.82±0.09;突变组ADC、MD值均小于野生组患者,而MK值则大于野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24、4.882、-8.809, P值均<0.01)。ROC曲线显示,ADC、MD、和MK值预测KRAS基因的AUC分别为0.758、0.740、0.845,灵敏度分别为75.7%、82.4%、77.0%,特异度分别为68.0%、57.8%、84.6%。DeLong检验结果显示,MK值的AUC明显高于ADC和MD值(P值均<0.01),而ADC值和MD值间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I定量参数MD、MK和ADC值,在预测直肠癌的KRAS基因突变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其中MK值有更高的AUC和特异度,有更高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