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腘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使用到膝关节镜手术造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了在我院2019年7月~2020年5月前来使用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腰从麻坐骨神经阻滞,观察组使用股神经-腘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根据两组的麻醉数据统计,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引导 膝关节镜手术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颞下的方法及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采用8具成人头颅标本,通过神经内镜下模拟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颞下进行逐层解剖,并测量和采集相关数据或图片,对神经内镜解剖过程中的不确定结构和数据,通过显微镜下模拟耳前颞下-颞下开放入路证实。结果8具尸头标本(16侧)的膜性鼻泪管位于上颌窦内壁的骨性鼻泪管内,开口于下鼻道,其长度为(14.3±3.6)mm,直径为(5.3±1.8)mm。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在眶下裂处形成神经血管束,走行于上颌窦顶壁的眶下管内;颊神经自下颌神经分出后从翼外肌上、下头之间穿出,在颞肌与翼外肌之间向前走行并支配颊肌。结论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颞下的关键为膜性鼻泪管的显露和保护;进行神经内镜手术时,眶下神经血管束可作为识别翼腭窝内结构的标志,颊神经可作为识别颞下窝内各肌肉的标志。

  • 标签: 神经解剖学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翼腭窝 颞下窝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颞下的方法及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采用8具成人头颅标本,通过神经内镜下模拟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颞下进行逐层解剖,并测量和采集相关数据或图片,对神经内镜解剖过程中的不确定结构和数据,通过显微镜下模拟耳前颞下-颞下开放入路证实。结果8具尸头标本(16侧)的膜性鼻泪管位于上颌窦内壁的骨性鼻泪管内,开口于下鼻道,其长度为(14.3±3.6)mm,直径为(5.3±1.8)mm。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在眶下裂处形成神经血管束,走行于上颌窦顶壁的眶下管内;颊神经自下颌神经分出后从翼外肌上、下头之间穿出,在颞肌与翼外肌之间向前走行并支配颊肌。结论经泪前隐入路至翼腭、颞下的关键为膜性鼻泪管的显露和保护;进行神经内镜手术时,眶下神经血管束可作为识别翼腭窝内结构的标志,颊神经可作为识别颞下窝内各肌肉的标志。

  • 标签: 神经解剖学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翼腭窝 颞下窝 解剖标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置换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我院2018年7月~2021年4月共有60例全膝置换术患者,抽取其中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表法分组,分成试验组及参照组、两组人数相等均为24例。两组均实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侧入路腘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试验组和参照组麻1醉药物的浓度分别为:0.5%、0.375%,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参照组在麻醉操作时间

  • 标签:
  • 作者: 张天浩 王之江 林涧 刘蔡钺 吴立志 郑和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创面防治研究中心 20215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骨科 20215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20001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浙江省台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 317000,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比较医学科,福州 35002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腘直接皮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腘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收治的9例腘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25~73岁,平均49.6岁,腘缺损创面为6.5 cm×3.5 cm~17.0 cm×8.5 cm。根据解剖学基础,结合腘缺损创面的位置、大小、形状,设计并切取腘直接皮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腘缺损创面,皮瓣面积最大为18.0 cm×10.0 cm,最小为7.5 cm×4.5 cm。根据皮瓣成活、感染控制、弹性色泽、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膝关节活动功能、患者认可度等情况,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9例皮瓣术后全部顺利成活,供、受区伤口一期愈合,其中2例皮瓣远端发生皮缘坏死,给予换药处理后完全愈合。术后均获6~60个月随访,平均33个月,皮瓣成活优良,形态满意,色泽、弹性、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供区瘢痕较小。疗效评价:满意8例,一般1例,无不满意。膝关节功能优7例,良1例,可1例。皮瓣肿胀评级,早期:Ⅰ度6例,Ⅱ度2例,Ⅲ度1例,Ⅳ度0例;后期:Ⅰ度8例,Ⅱ度1例,Ⅲ度0例,Ⅳ度0例。结论腘直接皮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移位修复腘缺损创面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损伤较小,易于推广,是修复腘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穿支皮瓣 腘动脉 创伤和损伤 腘窝 腘窝直接皮动脉 螺旋桨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蜈蚣全蝎散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医院确诊坐骨神经痛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筛查时间为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共计104例,借助计算机1:1分组方式,参照组52例,予以西医治疗,中医组52例,予以中药蜈蚣全蝎散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坐骨神经痛NRS评分具有同质性,治疗后2组患者NRS评分降低,中医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中药 蜈蚣全蝎散 坐骨神经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效果开展探究。方法:选取8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开展研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针灸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坐骨神经痛治疗方面,针灸治疗能够获得良好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加以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坐骨神经痛 针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针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中随机选择58例研究,依据数字简表法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实验组接受温针治疗,最终对比效果。结果:治疗前,实验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坐骨神经痛一般来说就是下肢疼痛,以腰部、臀部、大腿部后侧以及小腿部外侧最为常见,轻微患者会感受到隐约的刺痛,加重的情况可能会有一定的灼烧感,并且在疼痛衰退后会反复发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在特使情况下会直接造成患者剧痛难忍,影响患者正常行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探讨上颌骨囊肿开放术后避免囊肿开窗口闭锁的改进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5—2020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2例上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含牙囊肿10例,上颌骨囊肿12例。采用改良泪前隐入路,延长下鼻甲前缘纵切口,切除上颌窦内侧壁及鼻腔底壁,将囊肿开放于鼻腔,拔除囊肿内牙齿,使用黏膜瓣消除裸露骨面。所有患者术后囊肿均保持开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酸蚀粘结剂与传统磷酸沟封闭术的防龋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沟封闭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舟山市2018年11-12 月开展沟封闭的2所小学的二年级学生465例为研究对象,整群随机分为观察组256例、对照组209例。两组均开展爱牙健康教育,观察组用自酸蚀粘结剂封闭法,对照组用传统磷酸封闭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正确护牙行为评分,术后12个月,检查第一恒磨牙的封闭剂保留情况和全部第一恒磨牙的患龋情况,观察不同暴露因子如自酸蚀粘结剂、操作医师年资、学生年龄、性别和二孩家庭等对沟封闭的效果影响。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正确护牙行为评分分别为(10.13±2.55)分、(11.45±1.99)分;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正确护牙行为评分分别为(11.25±2.46)分、(11.30±2.41)分,观察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4,P<0.01);干预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封闭剂保留率为91.83%,高于对照组的90.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级职称医生操作的沟封闭封闭剂保留率为94.32%,初级职称医生操作的沟封闭封闭剂保留率为8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37,P <0.01)。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是否二孩家庭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沟封闭操作医生的熟练程度是沟封闭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康教育可能也是沟封闭的影响因素。自酸蚀粘结剂的沟封闭有其明显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本质粘结剂 酸蚀,牙 磷酸类 窝沟封闭剂 窝沟封闭 健康教育 护牙行为 影响因素 效果评价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牵拉损伤动物模型,观察神经牵拉损伤后大鼠坐骨神经功能,电生理及病理学变化。方法24只清洁级健康大鼠以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A),轻(B)、中(C)、重度(D)牵拉组4组,每组6只。选择左侧坐骨神经暴露,A组暴露神经10 min后关闭伤口,B、C和D组使用不同拉力牵拉坐骨神经干10 min后关闭伤口。分别检测各组损伤肢体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滚轮运动试验及热刺激试验、神经靶肌肉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及坐骨神经牵拉节段组织病理学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SFI测量结果表明,神经损伤后2周,重度组(-100.042±4.667)完全丧失神经功能,中度组(-65.250±23.705)具有部分神经功能,轻度组(-26.792±18.762)神经功能完全恢复。重度组(t=200.900,P<0.0001)及中度组(t=4.830,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6,P>0.05)。CMAP测量发现重度组的神经传导被完全阻断,中度损伤组的动作电位在损伤后20 d前下降,并在损伤后20 d开始恢复。重度组(10.250±7.1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900,P<0.01),中度组(39.875±20.259)与对照组比较(t= 8.944,P<0.05),轻度组(86.125±9.094)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980,P>0.05)。滚轮运动实验结果轻度牵拉组(2.692±0.240),10 d后逐渐恢复正常,中度(1.891±0.328)及重度(0.804±0.280)恢复不明显。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30、12.220、30.490,P<0.01)。热刺激实验发现损伤后对热反应明显降低并且重度组无恢复,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23、8.994、215.749,P<0.05)。结论以拉力为参数可以稳定地建立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牵拉性损伤动物模型。

  • 标签: 神经牵拉伤 坐骨神经 模型,动物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坐骨神经阻滞与传统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行膝及小腿手术患者,男45例,女45例,年龄(46.23±14.87)岁,年龄范围为18~76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45例。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分别以传统与改良入路行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术。记录坐骨神经显影深度、神经阻滞穿刺深度、穿刺针显影评分、坐骨神经扫描时间、坐骨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最低电流强度、穿刺针道个数及穿刺成功率。结果传统组患者坐骨神经显影深度[(6.54±1.13)cm]显著深于改良组[(4.68±0.98)cm],改良组坐骨神经扫描时间及坐骨神经阻滞操作时间[(26.00±7.00)s、(150.00±43.00)s]均短于传统组[(33.00±8.00)s、(170.00±38.00)s],改良组的穿刺针道个数[(1.30±0.30)个]少于传统组[(2.10±0.80)个],改良组穿刺针显影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穿刺深度,最低电流强度及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传统前路阻滞的操作难度,提高成功率,可作为坐骨神经阻滞的补充方法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坐骨神经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坐骨神经阻滞 前路
  • 简介:摘要永存坐骨动脉(PSA)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由于PSA特殊的解剖走行,易发生动脉硬化及动脉瘤等。本例患者经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左侧股动脉发育良好伴细小PSA汇入腘动脉,右侧PSA为下肢供血伴右股动脉发育不全。右侧PSA继发血栓形成,引发右下肢出现缺血症状。行右侧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 标签: 永存坐骨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