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分析对骨水泥渗漏影响因素。方法结合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1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PKP治疗后,针对患者所出现的骨水泥渗漏现象,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渗漏组和无渗漏组,并对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研究中160例患者共有51例患者出现了骨水泥渗漏现象,渗漏率为31.88%,在临床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了神经根压迫症状和脊髓压迫症状,其他患者暂无明显异常。在单因素分析方面,不同的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一次性治疗椎体个数、椎体骨折情况、穿刺路径、手术医师技术、骨水泥注入量的不同与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在多因素分析方面,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椎体骨折情况、骨水泥注入量为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术前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周壁有无破坏等因素是影响术后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皮椎体骨水泥成形术的护理要点及措施。方法以50例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准备、体位训练及各项检查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本组50例患者,6-72小时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甚至消失,所有病例均无发生并发症。结论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磷酸钙骨水泥(CPC) 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复合形成的骨水泥作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填充材料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骨科因OVCF而接受PKP手术的患者,根据填充材料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填充材料为CPC与PMMA复合骨水泥,对照组23例填充材料为PMMA;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伤锥前后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伤锥前后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 0.05)。结论:CPC与PMMA复合骨水泥PKP治疗OVCF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可达到与传统骨水泥PMMA相似的临床效果,但尚不能证明该复合骨水泥在降低邻椎骨折及生物活性上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ümmell病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09例(351节椎体)Kümmell病患者资料,男80例,女229例;年龄(75.1±7.5)岁(范围60~94岁)。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时间、Kümmell病分期、骨折位置(胸椎、腰椎)、有无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形态(楔形、双凹、压缩)、骨折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椎体后壁皮质是否突入椎管、是否发现椎基底静脉孔、穿刺方式(单侧、双侧)、骨水泥形态(团块样、海绵样)、骨水泥量、渗漏(是、否)、骨水泥渗漏类型。骨水泥渗漏类型分为:经椎基底静脉型、经骨皮质型、经椎体节段静脉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临床因素与骨水泥渗漏的关系。结果351节椎体,总渗漏发生率65.8%(231/351)。经椎基底静脉型渗漏率21.4%(75/351),经骨皮质型渗漏率37.6%(132/351),经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率22.8%(80/3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与椎基底静脉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与骨皮质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水泥形态;与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骨水泥量、骨折位置。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时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包括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等。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给药唑来膦酸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分析对其症状或体征改善作用,并观察其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月至2014年9月进行治疗的OVCF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9例,对照组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治疗,观察组应用唑来膦酸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检测患者L1-4及股骨颈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VAS和ODI分别为(3.62±0.71)分、(2.27±0.64)分和(69.51±7.44)%、(55.06±6.93)%,均低于对照组(4.93±0.68)分、(3.04±0.59)分和(73.40±7.26)%、(62.51±7.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年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结果分别为(0.77±0.15)g/cm^2和(0.77±0.15)g/cm^2,均高于对照组(0.72±0.12)g/cm^2和(O.73±0.21)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给药唑来膦酸结合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OVCF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增强患者骨密度.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方式治疗高龄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高龄腰椎不稳症患者65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心组(n=35)、空心组(n=30)。实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骨水泥强化普通实心螺钉,空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骨水泥强化空心螺钉。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分级、融合情况、术前及术后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体变形指数。结果空心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实心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组坚强骨融合率(93.33%)与实心组(9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空心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实心组,Cobb角、椎体变形指数小于实心组(P<0.05);术后3、6个月空心组VAS及ODI评分低于实心组,JOA评分高于实心组(P<0.05);术后1个月空心组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实心组(P<0.05);空心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与实心组(2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普通实心螺钉、空心螺钉均骨融良好,术中失血量相当,但骨水泥强化空心螺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并可有效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减轻疼痛及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腰椎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水泥和止血带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从2015年4月—2017年3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30例。在置换时,对比组行骨水泥止血,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对实验组行止血带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时间的变化,并收集记录相关数据。结果骨水泥置入60min、120min时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值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变化更为明显。骨水泥置入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骨水泥置入后在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时间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在180min时,两组基本恢复正常。相对于对比组,实验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更高、纤维蛋白原更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更短。结论骨水泥可提高膝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状态,止血带可进一步加剧这种高凝状态。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抗生素骨水泥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效果对比。方法:60例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数据,采集研究样本时间2019.04~2021.09,均对60例患者实施抗生素骨水泥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以及分析病原菌培养结果。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水泥螺钉在伴骨质疏松的椎体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患者伴骨质疏松的椎体退变性疾病12例视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骨水泥螺钉治疗,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疼痛情况。结果:在疼痛情况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骨水泥螺钉来治疗伴骨质疏松的椎体退变性疾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疼痛情况,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普及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负压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遴选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68例糖尿病足患者为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34)与研究组(n=34)。其中,参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常规清创及负压技术(VSD)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VSD更换次数、感染创面细菌转阴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经研究分析发现:①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32/34(94.12%)明显高于参照组26/34(76.47%),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X =4.221,P=0.040);②研究组患者VSD更换次数少于参照组,而感染创面细菌转阴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则短于参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③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33/34(97.06%)高于参照组25/34(73.53%),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X =7.503,P=0.006)。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负压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糖尿病足创面愈合,还可提高其治疗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应用与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肢体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的疗效,并与病段切除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3—2012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骨巨细胞瘤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35岁。病变部位位于股骨远端12例,股骨近端2例,胫骨近端8例,胫骨远端2例,桡骨远端6例,肱骨近端3例,腓骨近端4例。按照Campanacci分级:Ⅱ级15例,Ⅲ级22例。治疗方法: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或加内固定16例;病段切除21例,其中病段切除加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13例。结果随访4-12年,平均随访6年。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组复发3例,复发率18.8%;病段切除组复发2例,复发率9.5%(均为软组织内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随访: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7年发生骨关节炎1例,未予特殊处理;病段切除组肿瘤假体重建组分别于术后5年、12年因松动返修各1例。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骨水泥填充组平均评分为28分,病段切除组为22分。功能评定优良29例,中差8例,其中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组优良率为93.8%,病段切除组的优良率为66.7%。结论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是肢体骨巨细胞瘤治疗的有效方法,彻底清除病灶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对于CampanacciⅢ级合并病理性不稳定骨折者可选择病段切除或加假体重建,应注意假体相关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旷置术、胫骨骨搬移外固定术及该两种手术的联合应用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正确ICD-9-CM-3 手术编码。方法 通过查阅完整出院病案,在2011 版 ICD-9-CM-3 分类中找出正确编码。结果 使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旷置术,手术编码为:84.56、77.67、99.21;使用胫骨骨搬移外固定术,手术编码为78.17、77.27、77.67、84.72;使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旷置术联合应用胫骨骨搬移术,手术编码为:78.17、77.27、84.56、77.67、99.21、78.67、84.72。结论 完整、准确的手术编码,需编码员严格按照编码查找步骤,并仔细核对类目表,理解类目、亚目或细目下方的另编码、包括及不包括等注释。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室间隔缺损介入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科室2013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室间隔缺损介入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均采用室间隔封堵术予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介入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1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其中18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中,显效7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其中13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介入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