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 现代混凝土随着高性能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大量使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普通配合比设计规程》在选择砂率、用水量以及胶材用量上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根据填充理论在确定最佳砂率的情况下,将混凝土假定为一种悬浮体系,对充当悬浮的水泥浆体的数量、强度进行试验分析,达到根据工作性能和使用环境的不同合理设计配合比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时,选择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23.4~2024.2本单位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80名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实验组(n=40)。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均选择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对患者的治疗基础上配合应用骨水泥强化治疗,治疗完成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8(95.00%),相较于对照组的34(85.00%)来说明显更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本研究中,通过在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中配合使用骨水泥强化术,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因此,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在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增强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手术效果;切口愈合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疼痛VAS评分、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疼痛VAS评分、脊髓神经功能分级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脊髓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疗效肯定,可缓解疼痛,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加速愈合和出院,缩短引流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7例OVCF行椎体强化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9例,女138例;年龄58~88岁[(73.1±6.9)岁]。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血管渗漏分为血管渗漏组(39例)和无血管渗漏组(178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受伤至手术时间、伤椎解剖位置、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手术入路、手术方式,以及骨水泥注入时期、注入速度、注射量、注射区域。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相关性,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手术方式,以及骨水泥注入时期、注入速度、注射量、注射区域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相关(P<0.05);性别、年龄、骨密度、伤椎解剖位置、手术入路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内裂隙征(OR=7.00,95%CI 1.57~31.30,P<0.05)、椎基静脉孔(OR=7.52,95%CI 1.94~29.16,P<0.01)、PVP(OR=10.98,95%CI 2.51~47.94,P<0.01)、骨水泥稀薄期注入(OR=5.91,95%CI 1.45~24.15,P<0.05)、骨水泥注射量大(OR=3.60,95%CI 1.70~7.65,P<0.01)、骨水泥边缘区注射(OR=24.80,95%CI 5.28~116.37,P<0.01)与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显著相关。结论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PVP,以及骨水泥稀薄期注入、注射量大、边缘区注射是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人工半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86例患者为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A组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B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优良指标分别为(67.4±8.1)min、(213.7±26.5)ml、(5.2±1.1)d、83.70%;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优良指标分别为(91.3±9.4)min、(406.2±35.3)ml、(7.2±1.5)d、88.40%,数据差异显著P<0.05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A、B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死亡例数,但采取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A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腔隙性梗死,并发症发生率为2.33%;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B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臀部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的应用效果相对更好,在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中发挥着有效作用。
简介: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然而椎体重度压缩伴椎体周壁破损性骨折因其骨水泥渗漏及穿刺风险增大而临床报道很少。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椎体重度压缩伴周壁破损性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06/2010-09收治的22例椎体重度压缩伴椎体周壁破损骨折患者,伤椎椎体高度平均丢失68.5%,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术后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评价疗效,改良Stauffer-Coventry评定系统评定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顺利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完成12个月随访。术后伤椎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至随访末期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测类比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8.8分降至术后平均2.2分。无症状性并发症及骨水泥材料宿主反应发生。提示椎体重度压缩伴椎体周壁破损性骨折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且镇痛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配比的依诺肝素钠骨水泥在家兔髋关节置换模型中血液释放的浓度及其时间变化。方法购买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15只[望都县彤辉养殖,动物合格证编号为191106,体重(2.5±0.5) kg],将其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分别将4 000、8 000、12 000 AXaIU的依诺肝素钠分别加入到40 g Palaco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中,制作出上述3种配比的新型依诺肝素钠骨水泥。在家兔股骨粗隆下及股骨远端开口,清理髓腔,分别注入上述依诺肝素钠骨水泥2 ml,定期在家兔耳缘静脉采血检测家兔血浆中依诺肝素钠的有效浓度。按照生物学检定统计法中的标准曲线法进行实验设计,采用F检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在本家兔髋关节置换模型中,依诺肝素钠体内释放的效应与体外释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术后1 d血药释放效价达到高峰(4 000、8 000、12 000 AXaIU组的效价均值分别为0.023 9、0.050 6、0.071 3),之后7 d内药物血浆释放效价开始下降,部分药物释放效价低于本实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本实验中各组依诺肝素钠骨水泥在血液中释放的药物量均未达到有效作用浓度。结论依诺肝素钠骨水泥在家兔髋关节置换模型中血药浓度在术后1 d达高峰,在1周内持续下降。其释放量较小,远低于依诺肝素钠对血栓的有效预防血药浓度,不会对全身凝血系统产生明显影响。
简介:目的利用前瞻性研究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强化术时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对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我科确诊为OVCF并行椎体强化术的45例患者(59个椎体)进行前瞻性研究.测定其注入骨水泥前后不同时间点凝血四项和纤溶组合的值,术中透视及术后行X线和(或)CT检查,将患者分为骨水泥渗漏组与非骨水泥渗漏组,分析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后凝血功能变化的异同.结果在所有时间点,渗漏组及非渗漏组患者的APTF、PT、PT-INR、FIB数值、3P值均在参考值范围内,各时间点的数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注入骨水泥后,两组的D-Dmier值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渗漏组在骨水泥注入后不同时间点的D-Dmier值均要比注入前的D-Dmier值显著增高(P<0.05),与非渗漏组同一时间点的D-Dmier值相比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非渗漏组中,骨水泥注入后3min的D-Dmier值与注入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骨水泥注入后1h及3h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椎体强化术注入骨水泥可引起D-Dmier值升高,骨水泥渗漏可能会加速D-Dmier的升高,并可能加大其升高的幅度,骨水泥渗漏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旷置术在髋关节感染二期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5年3月13例14髋关节感染病例进行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58.4岁(32~78岁);一期手术彻底清创,有假体或内植物者予以取出,0.50%碘伏浸泡,然后植入含高浓度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的骨水泥占位器,术后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2周,感染控制后二期再植入翻修假体。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32个月(2~42个月),经一期病灶清理,假体或异物取出、抗生素骨水泥旷置,二期假体再植入取得成功,无感染复发。1例因占位器脱位行二次旷置,1例因占位器脱位、感染控制不佳行二次清创旷置术;3例占位器断裂,占30.7%;术后感染控制率92.3%。Harris评分由一期手术前的39分提高至二期翻修术前63分。结论应用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术可有效控制髋关节感染;彻底清创、碘伏浸泡冲洗是消除感染的重要环节;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推荐使用关节型占位器,有助于改善二次翻修关节功能的恢复。个性化制作占位器,采用一些改良的制作技术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过渡期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比较具有大孔径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在复合了载有万古霉素的壳聚糖微球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方法使用粒子溶出法制作不同孔隙率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孔隙率骨水泥支架的力学性能差异。以乳化化学交联法制作万古霉素壳聚糖微球;挑选适宜孔隙率和力学强度的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支架与2、6、10mg载药壳聚糖微球复合,检测加微球后的力学强度改变。采用K-W秩和检验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造孔剂用量的增加,孔隙率增加,分别为(14.7±0.2)%、(52.4±2.3)%、(56.4±2.2)%、(60.4±5.8)%、(64.3±9.7)%;骨水泥支架的抗压强度逐渐下降[(9.4±0.5)Mpa、(7.1±1.1)Mpa、(6.7±2.1)Mpa、(4.5±1.9)Mpa、(1.6±0.7)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孔隙率:x^2=25.276,P〈0.05)(抗压强度:x^2=19.847,P〈0.05)。其中使用30%质量分数造孔剂的支架总孔隙率约(60.4±5.8)%,抗压强度为(4.5±1.9)Mpa,比较适中。电镜下观测到孔道直径为1mm左右。选择含30%造孔剂的骨水泥支架添加壳聚糖微球,随着微球质量的增加,其抗压强度分别为(4.4±0.9)Mpa、(4.2±1.1)Mpa、(4.2±1.0)Mpa,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含壳聚糖微球的支架和单纯大孔骨水泥支架比较,其抗压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847,P〈0.05)。结论大孔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在添加了壳聚糖微球后,其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仍可用于非负重骨缺损修复。
简介:背景: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常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而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易发生螺钉固定不牢靠,出现螺钉松动、退钉,造成固定失败。目的:探讨应用可注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6例,均采用可注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后路钉棒内固定术。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7d、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损伤发生,骨水泥无明显渗漏,骨折复位满意,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后随访12~24个月,末次随访X线及CT检查示,椎体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螺钉松动、断钉。患者术后7d、末次随访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后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下降(P均<0.05)。患者末次随访上述指标与术后7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提供坚实稳定性,有效恢复脊柱序列,维持椎体复位后高度,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