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归纳和总结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制定预防对策。旨在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知识和临床应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建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机制,树立早发现,早防治,早救治的原则,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以加强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高血压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合理应用情况。 方法:选择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 经相关渠道收集来 的 200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资料开展研究 ,分析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结果。 结果:应用血管紧张素患者人数共计 26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38 % ;钙 离子拮抗药物 286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2.59%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5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2.89% ; 利尿剂 424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15% ; β 受体阻滞药物 35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86% ; α 1 受体阻滞药物 230 例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不良反应。 方法: 将近期我院收治并服用 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 的 高脂血症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纳入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结果: 纳入的 80 例患者中,服用 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共有 15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8.7% 。 15 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共有 7 例患者为胃肠道反应( 46.6% ), 4 例患者为肝功能异常( 26.7% ), 4 例患者为周围神经感觉障碍( 26.7% )。经比较,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以上指标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具备显著差异( P<0.05 )。 结论: 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以及周围神经感觉障碍是高脂血症患者服用 他汀类药物治疗时的常见不良反应,临床上医护人员应对于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进行对症干预。
简介: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 224001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 2017年 12月 ~2019年 12月于我院就诊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患者,共 600例,现回顾性的分析患者在临床上的一般资料,在认真分析不良反应报告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在 60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 0-10岁占 23.00%、≥ 60岁占 20%;关于给药方式,静脉注射给药占据首位为 76.67%;在药品种类上,不良反应最高的当属喜炎平注射液( 14.00%)、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13.33%)。结论:针对应用中药制剂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需要引起各医疗结构的高度重视,强化做好监测工作,特别是对于婴幼儿、老人的静脉注射给药。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不良反应。 方法: 将近期我院收治并服用 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 的 高脂血症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纳入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结果: 纳入的 80 例患者中,服用 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共有 15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8.7% 。 15 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共有 7 例患者为胃肠道反应( 46.6% ), 4 例患者为肝功能异常( 26.7% ), 4 例患者为周围神经感觉障碍( 26.7% )。经比较,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 以上指标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具备显著差异( P<0.05 )。 结论: 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以及周围神经感觉障碍是 高脂血症患者服用 他汀类药物治疗时的常见不良反应,临床上医护人员应对于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进行对症干预。
简介:摘要: 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低、机体解毒机制的不完善 , 则临床在儿科用药中要特别注意药品的配伍禁忌和用药的适应症。 儿童消化系统的发育较成人低 ,药物的接受度也不易确定 ,使得给药途径和方法对保证药物吸收和发挥药理作用殊关重要。同时药物代谢排泄途径中肝 ,肾为主要器官 ,药物肠肝循环过程对胃肠道 影响与肾毒性等就不得不考虑 ,小儿总体功能不完善 ,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会随着药物剂量的改变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究 肿瘤化疗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 60 例近期在本院接受化学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进行总结分析,并加以探究引起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化疗方案整改提供临床依据。结果:对肿瘤患者进行化学治疗后,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现 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 系列病症。与此同时,患者应用各类化疗药物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具有差异性。结论: 针对肿瘤患者在选择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各类不良反应, 且 不同种类的化疗药物会导致肿瘤患者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充分掌握各类化疗药物所造成的不良发应, 采取具体的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肿瘤药获批上市,主要包括靶向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特异性高、靶向精准、疗效好、毒性低等优势,大大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但因其不良反应类型、监测方式等均与传统化疗药物有所区别,在不良反应预测指标、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和治疗药物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