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呼吸暂停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16只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间歇呼吸暂停组,利用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分析方法观察间歇呼吸暂停过程中HRV各参数变化。结果:间歇呼吸暂停使大鼠心功率谱各参数明显改变,总功率降低,超低频功率升高,高频功率降低,超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升高。结论:间歇呼吸暂停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

  • 标签: 呼吸暂停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黄疸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间歇照射组60例,对照组为持续蓝光照射组60例。两组均常规对症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天。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治疗组治愈率为91.7%,对照治疗组治愈率93.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7%。间歇照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连续照射组(p<0.01)。结论间歇蓝光照射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间歇性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生长发育期大鼠的间歇双侧完全鼻阻塞的动物模型.方法30只3周龄SD大鼠,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单侧鼻阻塞组,C组:双侧鼻阻塞组(张口呼吸组),每组各10只.用特制的阻塞器阻塞大鼠鼻腔,阻塞的时间为8:00am至4:00pm,4周后处死30只大鼠.结果A组、B组大鼠以鼻呼吸为主;C组表现为张口呼吸.A、B、C三组的呼吸频率分别为(96.8±5.91)次/min、(92.8±2.98)次/min和(48.6±4.38)次/min,C组的呼吸频率较A组与B组明显减慢(P<0.001).建模4周时,A、B、C三组的体重分别为(276.60±20.17)g、(236.80±19.46)g和(127.33±24.8)g,C组的体重较A组和B组明显的降低(P<0.001).结论本研究通过间歇的双侧完全阻塞大鼠的外鼻初步建立了一个存活率高、重复性较好与人类张口呼吸较相似的大鼠的间歇张口呼吸模型.

  • 标签: 鼻阻塞 大鼠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口腔唾液腺外,消化道黏膜、胰腺、肝脏和胆道也存在大量外分泌腺,亦可出现腺体淋巴细胞浸润相应临床表现。干燥综合征胃肠道受累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1,2。卟啉病是一种因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相关酶缺陷引起的以腹痛、皮肤损伤、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3,分为遗传和获得两类;根据血红素主要合成部位分为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和肝卟啉病,后者又分为急性间歇、迟发性皮肤型、混合型、隐匿型卟啉病4。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特异,多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临床上容易被误诊漏诊。干燥综合征合并急性间歇卟啉病更是罕见。下面就临床中发现的2例SS合并急性间歇卟啉病患者诊断及治疗进行报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觉训练对间歇外斜视术后患儿视功能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间歇外斜视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在术后不采取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在术后采取双眼视觉训练,比较这两种方法对该类患儿视功能重建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在术后的双眼视功能、斜视度数、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6个月内的眼位回退率,与对照组患儿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眼视觉训练,可以显著提高间歇外斜视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使其术后的双眼视功能、斜视度数和眼位回退情况均得到较好的改善,促进该类患儿的健康茁壮成长,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双眼视觉训练 视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电力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占电网故障的80%左右,而间歇接地又占单相接地故障很大一部分比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现场工作一般关注永久和瞬时故障,而间歇故障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其影响认识不足。由于检测难度高,导致间歇故障识别问题一直没有彻底有效解决,通常还需通过观察录波图像人工识别,现有的识别方法很难应用到实际。针对以上问题,在分析已有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间歇接地故障阻抗随着电压和电流非线性变化的特点,对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后系统暂态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了故障线路暂态能量与接地电阻的计算表达式以及暂态能量变化规律,根据金属性接地和间歇接地故障后暂态能量变化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判别和区分的新方法。

  • 标签: 间歇性故障 故障识别 暂态能量 接地电阻
  • 简介:摘要:对于学生而言,高三是求学阶段最痛苦煎熬的一段。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学习的高强度,压力的超负荷,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学生“间歇”的学习疲态,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效果。本文将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工作经历和体会,浅析高三学生产生“间歇”学习疲态的成因,探讨消解疲态的策论。

  • 标签: 高三学生 学习疲态 消解策论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导尿方式对改善患者尿潴留的区别。方法 入选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尿潴留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试验组各25例,参照组(保留导尿),试验组(间歇导尿),对比两组患者尿潴留的改善情况,并分析二者的区别。结果 试验组尿潴留改善效果高于参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残余尿量低于参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相较保留导尿,间歇导尿对尿潴留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保留导尿 间歇性导尿 尿潴留
  • 简介:摘要:ProfiBus-DP网络的间歇中断定位装置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现场总线网络设置中,经常会涉及到定位装置和方法,因此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该装置的通信接口与被测网络相连接,所以能够实时地接收到通讯报文,同时还可以获取被测网络的通讯状态,并及时地传输到处理器当中。

  • 标签: ProfiBus-DP网络 间歇性中断定位装置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间歇胃管喂养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并评估其对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间歇胃管喂养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连续胃管喂养。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wallowing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SFAS)进行评估,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SFAS评分显著提高,由治疗前的平均28.5±5.6分提高至治疗后的46.3±7.4分(P<0.01);对照组患者的SFAS评分由治疗前的平均27.9±5.8分提高至治疗后的38.7±6.9分(P<0.01)。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8/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15/60)(P<0.05)。结论: 间歇胃管喂养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该方法可作为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 标签: 间歇性胃管喂养 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评估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连续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肾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间歇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治疗组通过连续血液透析展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0.518,0.302,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尿素氮(10.11±5.74)mmol/L、肌酐(270.62±60.79)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6.02±6.53)mmol/L、(417.81±66.25)μmol/L,差异性显著(t=6.349,22.607,P<0.05)。结论与间歇血液透析相比,连续血液透析用于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显著,改善患者血清尿素氮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肾衰竭 血液透析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连续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78例肾衰竭患者选择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顺序编号并根据单双号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连续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指标Scr(321.47±66.58)μmol/L、BUN(20.38±6.41)mmol/L与治疗前(788.64±93.21)μmol/L、(44.27±8.36)mmol/L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436.18±72.65)μmol/L、(29.14±7.28)mmol/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压发生次数(1.72±0.61)次和心律失常发生次数(1.29±0.66)次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连续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疗效明显优于间歇血液透析,在改善患者肾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效果更优,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肾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静脉血液滤过(连续血滤,CVVH)与间歇血液滤过(间歇血滤,IHF)治疗重症急性肾衰(sAR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的方法,对比所有患者在进行血液滤过之后,依据急性肾衰(ARF)诊断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每次血滤时间(h)、每次净超滤量(ml)、单位时间内净超滤量(ml/h)、血流量(ml/min)、平均每人血滤次数(次/人)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重症急性肾衰时,可以采用CVVH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取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血液滤过 间歇性血液滤过 重症急性肾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阻断腹主动脉治疗植入前置胎盘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接受择期剖宫产手术治疗的68例植入前置胎盘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奇数)与对照组(偶数),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持续阻断腹主动脉,观察组接受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间歇阻断腹主动脉,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分别于新生儿出生后1、5 min使用Apgar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新生儿身体状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切除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动脉血栓、下肢感觉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7.87±1.34)d]短于对照组[(8.87±2.43)d],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血栓发生率(8.82%,3/34)及下肢感觉障碍发生率(5.88%,2/34)均低于对照组(41.18%,14/34;44.12%,15/34),P均<0.05。结论植入前置胎盘患者经间歇阻断腹主动脉治疗获益明显,可降低动脉血栓发生率及下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出院。

  • 标签: 前置胎盘 间歇性阻断腹主动脉 持续性阻断腹主动脉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40例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间歇组和连续组。间歇组患者应用的血透方式为间歇血透,连续组患者应用的血透方式为连续血透。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的差异,并对比不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连续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间歇组(P<0.05)。连续组肾功能指标改善优于间歇组(P<0.05)。连续组低血压、心律失常平均发作次数低于间歇组(P<0.05)。结论连续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均有一定作用,但连续血液透析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安全也更高。

  • 标签: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肾衰竭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血液透析与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名肾衰竭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进行连续血液透析的组为连续组,进行间歇血液透析的组为间歇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上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连续组两水平改善情况明显高于间歇组,且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次数明显低于间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连续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效果显著优于间歇血液透析,可用于指导临床。

  • 标签: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肾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肾衰竭患者113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8例,接受连续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55例,接受间歇血液透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连续间歇血液透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即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组有7例并发症(30.91%)显著低于对照组17例并发症(12.07%),即P<0.05。观察组存活51例,存活率为87.93%;对照组存活37例,存活率为67.27%。观察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P<0.05。结论两种血液透析方式用于治疗肾衰竭都可显著改善病情。与间歇血液透析方式相比,连续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疗效显著,并发症率低,存活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衰竭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连续间歇血液透析在治疗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ESRD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连续血液透析组(CRRT组,n=40)和间歇血液透析组(IRRT组,n=4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钾、血磷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SCr、BUN、血钾、血磷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CRRT组下降幅度大于IRRT组(P<0.05)。CRRT组低血压、肌肉痉挛、透析不平衡综合征发生率低于IRRT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 CRRT和IRRT均可有效改善ESRD患者肾功能指标,但CRRT在维持内环境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优于IRRT。

  • 标签: 血液净化 血液透析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