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系统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老年红斑狼疮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40例中青年系统红斑狼疮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变化、治疗方案和误诊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浆膜炎、肾、肺、心脏、血液系统、肌肉痛和神经损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蝶形红斑、肾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抗ds-DNA抗体阳性、C-反应蛋白(CPR)升高、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尿蛋白阳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接受间歇静脉滴注环磷酰胺疗方案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就诊误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6.11%15.00%,〈0.05)。结论老年统红斑狼疮患者起病隐匿,且疾病活动指数低,容易漏诊和误诊,应该引起重视。

  • 标签: 老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表现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106例住院SLE患者,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订诊断标准发现胸膜损害76例,占71.7%。其中胸膜炎48例,急性狼疮性肺炎20例,弥漫间质性肺炎11例,肺不张3例SLE尿毒症肺水肿1例。76例中无1例单独肺、胸膜损害。临床特征:①肺胸膜损害发生较早,发生在SLE病程半年内者48例;②肺胸膜损害可为首发症状,有5例;③X线表现多种多样;④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反应良好,治疗好转率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急性狼疮性肺炎 美国风湿病学会 间质性肺炎 尿毒症性肺水肿 弥漫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6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即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结果影响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疾病的活动,疾病对躯体功能的损害、治疗效果。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对疾病的认识及态度等。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系统红搬狼疮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对24例系统红斑狼疮的脑电图结果分析,发现阳性率为45.8%,伴有神经精神症状的阳性率为64.3%。因此,脑电图在评价系统红斑狼疮所致的脑部损害上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客观指标,对狼疮脑病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评价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脑电图 狼疮性脑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儿童系统红斑狼疮(JSLE)重要系统损伤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接收的JSLE重要系统损伤30例为对象,分析临床情况。结果 临床表现体温升高、腹痛、疲乏等为主,总体护理有效率93.33%。结论 了解和观察JSLE重要系统损伤非常重要,制定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更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重要系统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调节B细胞(Bregs)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的B细胞亚群,通过产生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等抑制细胞因子介导免疫耐受,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本文中综述了Bregs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在系统红斑狼疮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Breg 系统性红斑狼疮 IL-10 TGF-&beta 1
  • 简介:摘要:报道大疱系统红斑狼疮病例 1 例。患者女,43岁。全身起红斑、水疱伴疼痛1+月,口腔糜烂20+天,实验室检查符合 SLE 诊断。治疗后躯干、四肢反复出现水疱,“左大腿”皮肤活检:表皮真皮分离,分离面多量中性粒细胞聚集伴白细胞碎裂;免疫荧光:基底膜及棘细胞间均未见IgA、IgG、C3、C4沉积,治疗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有效。

  • 标签: 大疱性 系统性 红斑狼疮
  • 简介:报告1例系统硬皮病重叠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女,19岁,面部、双手暗红斑、硬肿半个月,伴四肢关节痛。面部红斑日晒后加重。专科情况:面颊部、口鼻周围淡红斑,呈蝶形分布,伴硬肿,双手指肿胀,呈腊肠样改变,手背皮肤发紧、变硬,握拳受限;双足趾末端稍发绀,皮温略低;双侧手关节、膝关节轻度压痛。辅助检查:尿蛋向(+++),两次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别为595.0↑mg/24h、581.9↑mg/24h;免疫5项:C30.67↑g/L,c40.11↓g/L;自身免疫抗体:ANA定量l:3200阳性(核仁+粗颗粒),nRNP/Sm-免疫印迹法阳性↑,Sm阳性↑,ss-A强阳性,Ro-52强阳性,Ss-B阳性,Scl-70强阳性;组织病理:表皮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胶原增粗,肿胀,胶原间少许粘蛋白沉积,血管周围少许淋巴组织细胞、个别嗜中性白细胞,脂肪小叶间隔增宽,胶原硬化。诊断为:系统硬皮病重叠系统红斑狼疮

  • 标签: 重叠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硬皮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红斑狼疮(SLE)患儿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以及甲状腺激素与狼疮肾炎(LN)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SLE的253例患儿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进行健康体检、无不适症状的7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将病例组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253例患儿中男44例、女209例,就诊年龄14(12,16)岁;70名对照组儿童中男24名、女46名,就诊年龄13(10,13)岁。病例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8.2%(122/253)比8.6%(6/70),χ²=36.03,P<0.05]。131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中男17例、女114例,就诊年龄14(12,16)岁;122例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中男28例、女94例,就诊年龄14(12,16)岁,其中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51例(41.8%)、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5例(20.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8例(14.8%)、甲状腺功能低减症12例(9.8%)、桥本甲状腺炎10例(8.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例(3.3%)、毒性弥漫甲状腺肿2例(1.6%)。甲状腺功能异常组的SLE疾病活动度评分、甘油三酯、胆固醇、尿红细胞、尿白细胞、24 h尿蛋白、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及铁蛋白水平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Z=2.80、3.07、3.07、2.48、3.16、2.40、3.99、2.68、2.55,均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游离甲状腺激素及补体C3水平均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10.6(9.1,12.7)比11.3(10.0,12.9)pmol/L、0.46(0.27,0.74)比0.57(0.37,0.82)g/L,Z=2.18、2.4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甘油三酯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均是SLE患儿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OR=1.40、1.35,95%CI 1.03~1.89、1.00~1.81,均P<0.05)。病例组共161例合并LN,全部行肾脏穿刺及病理活检,其中Ⅰ型LN 11例(6.8%)、Ⅱ型LN 11例(6.8%)、Ⅲ型LN 31例(19.3%)、Ⅳ型LN 92例(57.1%)、Ⅴ型LN 16例(9.9%)。不同病理类型间LN患儿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Ⅳ型LN患儿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低于Ⅰ型[3.4(2.8,3.9)比4.3(3.7,5.5)pmol/L,Z=3.75,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不同病理类型LN患儿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与肾脏病理活动指数评分呈低度负相关(r=-0.228,P<0.05),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肾脏病理活动指数评分存在低度正相关(r=0.257,P<0.05)。结论儿童SLE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SLE患儿SLE疾病活动度指数更高、肾脏损伤更重。血甘油三酯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儿童SLE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甲状腺激素水平与LN患儿肾脏损伤可能存在一定相关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儿童 甲状腺功能异常 狼疮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