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修复这类患者选择预成纤维方案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在2018.2-2019.2期间,我院接诊了120例口腔修复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可塑纤维治疗,另外实验组实施预成纤维,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88.33%,35例显效,18例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17例显效,22例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6.67%,4例核松动)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4例牙根折裂,12例核松动),P

  • 标签: 口腔修复 预成纤维桩 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1负调控因子(Nef)在HIV-1神经致病性中的作用。方法从HIV-1相关痴呆(HIV-associated dementia, HAD)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和外周5个部位(基底结、额叶皮质、脑膜、颞叶皮质和脾)中获得5株不同的HIV-1 nef基因,与载体pcDNA3.1连接构建重组的pcDNA3.1-ne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转染后22 h、27 h、32 h、37 h和42 h经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Nef蛋白表达情况,采用JEDA801D和JD-801软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转染后27 h~62 h,每间隔5 h收集U87细胞的培养上清,ELISA测定上清中两种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含量,分析两种细胞因子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5株来自一例HAD患者不同部位组织的nef基因的重组的pcDNA3.1-ne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U87细胞。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显示,Nef蛋白在转染后42 h开始表达,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ELISA结果显示,转染后22 h、27 h、32 h、37 h,各组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随时间逐渐增多,但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NF-α:F=0.445, P=0.837; F=0.579, P=0.742; F=0.617, P=0.714; F=2.728, P=0.057。IL-1β:F=2.656, P=0.062; F=0.485, P=0.809; F=0.165, P=0.982; F=2.463, P=0.093); 42 h后,各组细胞因子含量逐渐降低,57 h~62 h,TNF-α及IL-1β含量基本维持稳定;转染后42 h、47 h、52 h、57 h、62 h,实验组两种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F-α:F=241.310, P<0.001; F=242.638, P<0.001; F=250.114, P<0.001; F=143.877, P<0.001; F=146.172, P<0.001。IL-1β:F=251.578, P<0.001; F=188.816, P<0.001; F=276.240, P<0.001; F=238.136, P<0.001; F=163.361, P<0.001),各对照组间或实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1 Nef蛋白能诱导并增强U87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的能力,而HAD患者体内不同来源的HIV-1 Nef蛋白发生氨基酸变异对U87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无影响。

  • 标签: HIV-1 HIV-1相关痴呆 HIV-1 Nef蛋白 TNF-α IL-1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来那度胺(LEN)联合替莫唑胺(TMZ)对TMZ耐药性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系U251/TR细胞增殖、侵袭、耐药性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方法将前期应用分步诱导法成功构建的U251/TR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LEN组、TMZ组及LEN+TMZ组,其中DMSO组不进行任何药物干预,LEN组、TMZ组、LEN+TMZ组分别按LEN 100 μmol/L、TMZ 200 μmol/L、LEN 100 μmol/L+TMZ 200 μmol/L浓度处理U251/TR细胞(给药1次/24 h)。处理后24、48、72、96 h时,采用磺酰罗丹明B比色分析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处理后96 h时,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MGMT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中MGMT mRNA水平,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细胞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处理后24、48、72、96 h时,LEN+TMZ组的细胞增殖率较TMZ组、LEN组、DMSO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96 h时,LEN+TMZ组的穿膜细胞数较其他3组均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较其他3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组及LEN+TMZ组细胞中MGMT蛋白、mRNA水平较LEN组、DMSO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组及LEN+TMZ组中胞浆内MGMT表达呈强阳性或中等阳性的细胞数量较LEN组、DMSO组明显更少,MGMT荧光强度(+)较LEN组(+++)、DMSO组(+++)明显减弱。各组细胞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均为未甲基化状态。结论LEN单药对U251/TR细胞的增殖、侵袭无明显抑制作用,而LEN联合TMZ能抑制该细胞的增殖、侵袭并逆转其耐药性,但其机制与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改变无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来那度胺 替莫唑胺 耐药性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的体外构建方法并研究其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实验观察带有不同荧光标记的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采用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融合法进行细胞融合;通过流式细胞分选实验检测体外携带双色荧光标记的胶质瘤多倍体巨细胞;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方法测定U251融合克隆细胞的DNA含量;通过CCK-8实验评价细胞的增殖率以及加入替莫唑胺后细胞的存活率。结果慢病毒感染实验成功获得分别带有绿色和红色荧光标记的胶质瘤U251细胞;细胞融合后显微镜下可见携带双色荧光的胶质瘤融合细胞,并且与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比较,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的细胞融合率明显提高(自<1%提高至>5%)。流式细胞分选获得胶质瘤U251融合细胞单克隆株。DNA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U251融合克隆细胞的DNA含量自之前的2N/4N提高至4N/8N。CCK-8实验结果显示,U251细胞接种后1、2、3、4及5 d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9.5±2.6)%、(236.7±4.7)%、(348.9±8.8)%、(656.5±18.5)%及(715.7±48.2)%;而U251-C1多倍体巨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6±2.1)%、(114.5±1.3)%、(138.4±1.7)%、(316.7±23.1)%及(347.7±13.1)%,U251-C2多倍体巨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3±1.2)%、(114.7±1.2)%、(186.4±0.6)%、(307.1±9.5)%及(432.9±37.7)%,相较于胶质瘤U251细胞,U251多倍体巨细胞的不同克隆株(U251-C1、U251-C2)的增殖速度均明显减慢(均P<0.05)。替莫唑胺作用下,U251细胞和U251多倍体巨细胞(U251-C1、U251-C2)的细胞存活率均下降(均P<0.01),而与U251细胞组比较,不同U251多倍体巨细胞株(U251-C1、U251-C2)的细胞存活率均更高(均P<0.01)。结论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可在体外成功构建脑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可能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细胞融合 多倍体巨细胞 替莫唑胺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的体外构建方法并研究其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实验观察带有不同荧光标记的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采用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融合法进行细胞融合;通过流式细胞分选实验检测体外携带双色荧光标记的胶质瘤多倍体巨细胞;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方法测定U251融合克隆细胞的DNA含量;通过CCK-8实验评价细胞的增殖率以及加入替莫唑胺后细胞的存活率。结果慢病毒感染实验成功获得分别带有绿色和红色荧光标记的胶质瘤U251细胞;细胞融合后显微镜下可见携带双色荧光的胶质瘤融合细胞,并且与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比较,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的细胞融合率明显提高(自<1%提高至>5%)。流式细胞分选获得胶质瘤U251融合细胞单克隆株。DNA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U251融合克隆细胞的DNA含量自之前的2N/4N提高至4N/8N。CCK-8实验结果显示,U251细胞接种后1、2、3、4及5 d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9.5±2.6)%、(236.7±4.7)%、(348.9±8.8)%、(656.5±18.5)%及(715.7±48.2)%;而U251-C1多倍体巨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6±2.1)%、(114.5±1.3)%、(138.4±1.7)%、(316.7±23.1)%及(347.7±13.1)%,U251-C2多倍体巨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3±1.2)%、(114.7±1.2)%、(186.4±0.6)%、(307.1±9.5)%及(432.9±37.7)%,相较于胶质瘤U251细胞,U251多倍体巨细胞的不同克隆株(U251-C1、U251-C2)的增殖速度均明显减慢(均P<0.05)。替莫唑胺作用下,U251细胞和U251多倍体巨细胞(U251-C1、U251-C2)的细胞存活率均下降(均P<0.01),而与U251细胞组比较,不同U251多倍体巨细胞株(U251-C1、U251-C2)的细胞存活率均更高(均P<0.01)。结论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可在体外成功构建脑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可能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细胞融合 多倍体巨细胞 替莫唑胺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口腔纤维针在口腔修复中进行应用,对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纤维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研究从我院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中选择90例作为治疗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对患者分组后建立对照组(n=45)与修复组(n=45),对照组采用可塑纤维修复治疗,修复组采用预成纤维修复治疗,比较修复前后两组患者口腔功能,两种方式修复时间,以及修复成功率;结果:修复前各项组间对应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提升,组间比较,修复组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组修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而修复成功率(97.78%)高于对照组(8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可塑纤维修复方式相比,采用预成纤维修复治疗,可在口腔修复患者治疗中取得更加显著效果。

  • 标签: 两种纤维桩 口腔修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新型的靶向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的反义基因间RNA (HOTAIR)的反义寡核苷酸(ASON)探针99Tcm-HYNIC-ASON (HYNIC为联肼尼克酰胺),探讨其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并通过化学修饰合成HOTAIR的ASON,使用双功能螯合剂HYNIC偶联99Tcm并进行纯化。采用快速薄层层析(ITLC)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检测探针的标记率、放射化学纯度、体外稳定性及完整性。细胞摄取实验分为2组:Lipo-99Tcm-HYNIC-ASON组(转染组)和99Tcm-HYNIC-ASON组(未转染组),通过脂质体转染探针,测定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对探针的摄取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分为3组:Lipo-99Tcm-HYNIC-ASON组(转染组)、99Tcm-HYNIC-ASON组(未转染组)、99Tcm-Control组(对照组),分别检测转染探针后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2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99Tcm-HYNIC-ASON的标记率为(90.0±5.6)%。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99Tcm与探针成功标记并且没有明显的降解,探针孵育12 h的放射化学纯度>80%。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转染后5 h,探针Lipo-99Tcm-HYNIC-ASON在人脑胶质瘤U87细胞中的摄取率最大(0.70%),与未转染组(0.1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1,P<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转染探针Lipo-99Tcm-HYNIC-ASON能抑制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增殖能力,与未转染组相比,在各个时间点(1、2、3、4、5 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6~30.230,均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转染探针Lipo-99Tcm-HYNIC-ASON能抑制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迁移,3组细胞间隙融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8,P<0.01),与未转染组相比,转染组细胞间隙融合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对23.6%,t=51.54,P<0.01)。结论成功合成了靶向人脑胶质瘤lncRNA HOTAIR的探针99Tcm-HYNIC-ASON,该探针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和靶向结合能力,能够抑制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RNA,长链非编码 寡核苷酸类,反义 神经胶质瘤 99m锝高锝酸钠 分子探针 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的反义基因间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沉默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基因表达对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在体外合成针对NAMPT基因的siRNA并转染U266细胞,实验分为si-NAMPT组(转染siRNA-NAMPT的U266细胞)、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的U266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转染后U266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NAMPT、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si-NAMPT组转染48、72 h后与si-NC组比较,对U26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570 nm处吸光度值)增加(48 h:0.78±0.06比1.62±0.11;72 h:1.23±0.14比2.37±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34;t=4.72,P<0.01)。si-NAMPT组与si-NC组相比,细胞早期凋亡率升高[(53.42±0.25)%比(25.98±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1)。与si-NC组相比,si-NAMPT组p-AKT、p-GSK-3β、NAMPT、β-catenin蛋白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沉默NAMPT基因可明显抑制U266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可能通过抑制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普通桩冠与核冠对口腔修复效果满意度的影像。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110例,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55例为普通桩冠治疗,观察组55例为核冠修复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 为口腔修复患者采用核冠进行治疗时可有效提升患者口腔修复成功率以及修复满意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口腔修复 桩核冠 普通桩冠 修复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陈氏太极拳站功治疗颈椎曲度变直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颈椎曲度变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颈椎牵引治疗,研究组给予陈氏太极拳站功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侧位颈椎弧弦距。结果:治疗前,两弧弦距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意义;经过治疗,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明显差异。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陈氏太极拳站功治疗颈椎曲度变直疗效果显著,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陈氏太极拳站桩功 颈椎曲度变直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玻璃纤维在儿童前牙重度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就诊的60例儿童前牙重度牙体缺损修复患儿进行研究,以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以可塑纤维修复,观察组采用玻璃纤维修复。对比修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前牙重度牙体缺损 玻璃纤维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成纤维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对80例大面积前牙牙体缺损患者同顾性分析,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观察组采用预成纤维进行口腔修复,对照组采用铸造金属进行口腔修复。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1例发生核脱落,1例出现纤维折断,未出现根折现象,对照组有6例牙根折裂。结论:预成纤维在口腔修复中疗效显著,不易脱落,外形美观,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口腔修复 临床效果评价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纤维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以治疗方案不同为分组依据,共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选择可塑纤维)、观察组100例(选择预成纤维)。比较纤维安装时间、修复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纤维安装时间短于对照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随访的一年时间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口腔修复治疗中,预成纤维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都高于可塑纤维

  • 标签: 口腔修复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U2AF1基因突变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2019年7月诊治的1例U2AF1基因突变MGUS合并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2014年5月确诊为MGUS伴有IGκ、TCRD基因重排,低危组,近5年的随访中病情一直稳定,未给予药物治疗。2019年7月因血红蛋白下降明显,检查确诊MDS,应用二代测序方法(NGS)检测出U2AF1基因突变,给予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口服液治疗,病情好转,至截稿前患者病情稳定。结论MGUS合并MDS在临床中少见,贫血是最主要的首发临床表现,多种克隆性基因突变是否独立存在于该类疾病中,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U2AF1基因 环孢素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应用嵌体与核冠修复治疗不同类型缺损前磨牙的效果。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将我院2019年2月-2020年5月内的200例前磨牙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嵌体修复)和观察组(100例,核冠修复);观察两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率高达97.0%,显著较87.0%的对照组高,P<0.05。修复后观察组患者根尖周炎1例,无牙周炎、继发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显著较5.0%的对照组低,但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对牙齿缺损患者更建议接受嵌体修复,对存在健康牙髓组织的患牙更建议进行核冠修复,可借助剩余残根实现大面积修复;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前磨牙不同程度缺损情况实施具体修复。

  • 标签: 不同类型缺损 前磨牙 嵌体修复 桩核冠修复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迅速发展,其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其中,灌注后注浆技术是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土皮、桩基沉降等问题。采用现浇后注浆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桩基础的承载性能,大大减少桩基础的沉降。应用对进一步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灌注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标签: 灌注桩后注浆 建筑工程 施工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核联合全瓷冠修复对前牙牙体缺损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前牙牙体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使用玻璃纤维核联合全瓷冠修复,对照组患者使用铸造金属联合钴铬烤瓷冠核冠修复,观察两组患者咀嚼功能、修复效果及牙龈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咀嚼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咀嚼功能,P<0.05;研究组患者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修复效果,P<0.05;研究组患者牙龈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牙龈情况,P<0.05。结论:玻璃纤维核联合全瓷冠修复技术能够提高前牙牙体缺损患者咀嚼功能,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玻璃纤维桩核 全瓷冠修复 前牙牙体缺损 咀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