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青年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型脑梗死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为常见的危险因素;按TAOST分型,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结论青年型脑梗死绝大多数有病因可循,青年人尤其是青年男性应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防治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青年型 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解决对策,提升整体骨科护理质量水平。方法对骨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应对。结果在相应的制度出台后,骨科病房的护理均按照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护理人员提高了对危险因素的警惕,有效降低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整体上提升了护理的满意度。结论结合骨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因素,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防范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骨科 护理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了解HT相关危险因素,在溶栓及抗栓治疗前发现出血转化高危人群,对于减少HT的发生及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至关重要。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非症状性出血性转化对急性脑梗死后3个月的功能是否有影响及与其相关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后非症状性出血转化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OR=5.86,p<0.001)。asHT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有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初始高NIHSS评分。后循环脑梗死为非症状性出血转化发生率低的预测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HT发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查医院中肿瘤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发感染的306例肿瘤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回顾调查,探讨肿瘤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影响因素和预防策略。结果在感染者中,高强度化疗、长时间住院、白细胞密度减少以及多种抗生素共同施用发生感染的肿瘤患者所占比率分别为96.1%、85.3%、44.8%和35.9%,其中高强度化疗发生感染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引发感染的患者所占比率(P<0.05)。结论肿瘤患者接受的化疗强度越强、住院时间越长,则发生溃疡、粘膜破损的概率越高,感染的机会也越大,同时白细胞密度的减少和多种抗生素的共同施用也为感染风险性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合理调节化疗剂量和强度,加强基础护理、杜绝抗生素滥用可有效预防肿瘤患者发生感染。

  • 标签: 肿瘤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院内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如何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减少患者感染及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寻找口腔科院内的感染危险因素,并通过规范医疗设备的消毒措施,规范医院内工作人员的管理,规范医院内的护理措施,规范医务人员对于各项设备的操作来控制这些感染危险因素,从而来达到减少患者感染及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感染及医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的概率,其中患者的感染率低于9.70%(卫生部标准)。结论医院内部的各项措施只有规范化了,从医人员对于医院感染引起的问题重视了,才能够使患者在口腔院内的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发生率降下来,才能提升医院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科院 感染危险因素 控制
  • 简介:摘要进展性卒中患者往往于住院期间出现病情加重,且临床治愈率低,故由此所引发的医疗纠纷较多。明确SIP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进展性卒中 危险因素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包括脑白质疏松(LA)在内的相关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保健科、神经内科发病72 h内住院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51例,随访3年,入选患者701例,随访中再发患者124例为再发组;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577例为未再发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结果再发组患者LA程度高于未再发组(Z=-2.307,P=0.021);再发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达标率低于未再发组(均P<0.05)。Spearson相关分析与缺血性卒中再发患者呈正相关的因素为LA(r=0.451,P=0.007)、年龄(r=0.334,P=0.015)、血压(r=0.812,P=0.001)、血糖(r=0.637,P=0.0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674,P=0.000)、总胆固醇(r=0.748,P=0.003)、三酰甘油(r=0.878,P=0.004)、吸烟(r=0.380,P=0.008);与脑卒中再发无明显相关的因素为性别(r=0.032,P=0.115)。二分类Logistics回归与缺血性卒中再发呈正相关因素为年龄(B=0.142,P=0.000)、血压(B=0.135,P=0.000)、LDL-C(B=1.141,P=0.001)、三酰甘油(B=0.367,P=0.036)、血糖(B=0.385,P=0.000);与缺血性卒中再发无相关的因素为LA(B=22.221,P=0.997)、总胆固醇(B=0.081,P=0.867)、吸烟(B=21.434,P=0.995)。结论年龄、高血糖、高血压、三酰甘油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LA、总胆固醇、吸烟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混杂因素。进行积极危险因素干预治疗,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引起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主要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患者加以回顾性研究,并分析其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0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11例,发生率是27.5%。主要与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具有紧密关系。经针对护理干预后,11例患者中,好转者8例病情稳定出院,2例患者放弃治疗出院,1例患者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结论了解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避免或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 标签: 脑卒中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LNG(液化天然气)泄漏后产生大量的蒸汽,蒸汽的扩散受液池尺寸、泄漏区域地面类型、环境条件的影响,为了研究以上因素对LNG蒸汽扩散的影响,以方便采取事故预防措施,采用ALOHA软件对以上因素影响甲烷UFL(爆炸上限)、LFL(爆炸下限)、1/2LFL在下风向扩散的最远距离进行了定量分析,划分了可能发生火灾或者爆炸的危险区域,得出LNG泄漏到水面、混凝土地面、湿沙层、干沙层上危险性依次降低。选取水面温度分别为5℃、10℃、15℃、25℃,围堰尺寸分别为400m2、600m2、800m2、1000m2,环境温度分别为-10℃、0℃、10℃、20℃、30℃、40℃时,对下风向甲烷体积分数分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甲烷UFL、LFL、1/2LFL扩散最远距离随水面温度、围堰尺寸、环境温度增加而逐渐增大。

  • 标签: 安全工程 ALOHA 爆炸上限 爆炸下限 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方法本研究自2014年下半年起总结儿科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对儿科实施医院感染风险控制。对比分析实施医院感染风险控制前后半年时间内儿科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和护理质量的变化。结果儿科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包括住院时间长、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合并并发症等。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施医院感染风险控制后半年内儿科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施医院感染风险控制后半年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医院感染风险因素较多,在儿科实施医院感染风险控制有助于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感染风险。

  • 标签: 儿科患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医院临床检验科所面临的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并对文中出现的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使得医院临床检验科的防治工作有所保障,以确保医患提供相关清洁安全的治疗环境。方法以本地区医院临床检验科近几年来所经历的职业危害事件为研究对象,对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原因进行究根结底的分析,追踪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从而来对如何做好预防工作并合理控制提出建议。结果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内医院临床检验科一共出现30例检验感染案件,在这30件案例中,有17例是由于血液或人体汗液传播而造成的感染,占据总感染案例的57%;5例是由于呼吸及空气传播致使肺结核感染,占据总感染案例的17%;3例由于尖锐物品而造成的感染,占据总感染案例的10%;3例感染乙型肝炎,占据总感染案例的10%;2例是由于其他原因而造成的感染,占据总感染案例的6%。结论根据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临床检验科的医源性感染所涵盖的危险因素居多,其中包含医疗防护设备操作不规范、检验仪器使用不当造成污染等,医院可以加强对医院检验科潜在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性的措施,对医护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强调医护人员进行无菌化操作以致使有效避免或控制感染案件的发生,确保临床检验科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 标签: 医院检验科 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输血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胎龄<37周且出生体重<1 500 g的新生儿,根据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及未输血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住院期间疾病发生情况及治疗措施,并分析影响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VLBWI,69例需输血治疗(输血组),31例未输血(非输血组)。首次输血多在生后1~4周,平均输注次数为6次。两组患儿分别在母孕期贫血、出生体重、胎龄、出生时血红蛋白值及红细胞压积、生后2周内采血量、住院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分娩方式、出生后是否需气管插管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OR=0.386,95%CI 0.212~0.704,P=0.002)越小、住院时间(OR=2.177,95%CI 1.170~4.049,P=0.014)及肠外营养时间(OR=1.195,95%CI 1.083~1.319,P<0.001)越长、生后2周内采血量越大(OR=1.269,95%CI 1.083~1.487,P=0.003)、剖宫产(OR=5.513,95%CI 1.056~28.770,P=0.043)的VLBWI输血率越高。结论VLBWI的胎龄、住院时间、生后2周内采血量、肠外营养时间及分娩方式均对输血风险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贫血 输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锅炉是供汽发电之源,其运行是否安全,直接影响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锅炉是具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受国家特种设备监察机构监管。通过对大型发电厂煤粉锅炉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可以辨识出该系统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可以针对相应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降低锅炉发生事故和人员伤亡的风险率,提高系统的本质安全化程度。

  • 标签: 输煤系统 危险有害因素 安全对策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初发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905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和500例正常对照,计算各组代谢综合征的现患率。测定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初发卒中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现患率是对照组的3倍;伴代谢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卒中(80.75%)所占比例显著超过出血性卒中,CRP和FIB(均P〈0.05)均明显高于同组不伴MS的患者及对照组。结论代谢综合征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凝血纤溶系统、炎症等方面有关。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脑卒中 纤维蛋白(原)(FIB) C-反应蛋白(CR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发生的原因,探讨进一步防范对策。方法通过对13名在岗妇产科护士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职业暴露情况及护理操作中自我防护情况。结果大部分护士均有羊水、血液、分泌物等体液污染的情况和锐器损伤情况以及防护行为不当。结论妇产科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大,职业防护意识较差,应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 标签: 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异位妊娠近些年来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于女性患者的生育功能、健康和幸福造成严重地威胁和影响。本文主要对异位妊娠的流产史、盆腔感染、盆腔手术史和其它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并针对性进行诊断研究进展的总结和探讨,以此为临床医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 标签: 异位妊娠 危险因素 诊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来我院检查的正常妊娠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98例患者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同时配合血清标志物检查、B超检查、腹腔镜必要时可采取刮宫进行诊断。对照组100例研究对象,通过血清标志B超检查来确诊。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异位妊娠组患者的盆腔炎史、异位妊娠史、流产史、盆腔手术史和宫内节育器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包括盆腔炎、异位妊娠、流产、盆腔手术和宫内节育器。

  • 标签: 异位妊娠 危险因素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