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总结因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发生咀嚼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颅骨缺损直径、术前意识障碍时间、术后昏迷持续时间以及手术方式等列为影响因素,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咀嚼功能。通过卡方检验筛选术后发生咀嚼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1月时发生咀嚼功能损害96例(占46.6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为术后1月时发生咀嚼肌乏力的独立危险因素,颅骨缺损直径和颞肌帖覆为术后1月时发生咀嚼肌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年龄≥40岁应注意加强咀嚼功能锻炼,减少手术创伤是避免咀嚼肌疼痛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PT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9例行DC的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均≥6个月。观察术后PTH的发生时间,分析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为开放性脑损伤、有无脑疝、损伤类型和损伤部位、Fisher分级、有无脑室积血、中线偏移程度、去骨瓣减压术的侧别、是否行脑室外引流术、昏迷持续时间、有无骨窗疝及硬膜下积液发生部位对PTH的影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PT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349例患者中共103例(29.5%)发生PTH,其中88.3%(91例)发生于术后0~3个月,1~2个月发生率最高,占46.6%(48例)。与246例非PTH组比较,103例PTH组患者入院时GCS更低、术前Fisher分级高,行双侧DC的比率高,术后出现骨窗疝,颅内感染,昏迷时间>30 d,对侧、双侧及半球间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昏迷时间>30 d(OR=3.640, 95%CI:1.956~6.772)、双侧硬膜下积液(OR=3.995,95%CI:1.612~9.901)及半球间硬膜下积液(OR=5.324,95%CI:2.310~12.271)是影响DC后PTH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01)。结论DC术后1~2个月是发生PTH的高峰期;术后昏迷时间>30 d、双侧和半球间硬膜下积液的患者有发生PTH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PT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9例行DC的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均≥6个月。观察术后PTH的发生时间,分析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为开放性脑损伤、有无脑疝、损伤类型和损伤部位、Fisher分级、有无脑室积血、中线偏移程度、去骨瓣减压术的侧别、是否行脑室外引流术、昏迷持续时间、有无骨窗疝及硬膜下积液发生部位对PTH的影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PT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349例患者中共103例(29.5%)发生PTH,其中88.3%(91例)发生于术后0~3个月,1~2个月发生率最高,占46.6%(48例)。与246例非PTH组比较,103例PTH组患者入院时GCS更低、术前Fisher分级高,行双侧DC的比率高,术后出现骨窗疝,颅内感染,昏迷时间>30 d,对侧、双侧及半球间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昏迷时间>30 d(OR=3.640, 95%CI:1.956~6.772)、双侧硬膜下积液(OR=3.995,95%CI:1.612~9.901)及半球间硬膜下积液(OR=5.324,95%CI:2.310~12.271)是影响DC后PTH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01)。结论DC术后1~2个月是发生PTH的高峰期;术后昏迷时间>30 d、双侧和半球间硬膜下积液的患者有发生PTH的风险。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特别是降低发病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广大心脑血管病防治工作者在积极探索和期盼解决的问题。
简介:【摘要】通常冠心病(CHD)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危险因素多指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烟酒史、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炎症、促凝因素、高尿酸血症、低胆红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D-型人格、等高度相关。这些危险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不可忽视。调整或控制诸多危险因素,可能减少常见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现就冠心病危险因素做以下简要综述。
简介:【摘要】通常冠心病(CHD)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危险因素多指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烟酒史、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炎症、促凝因素、高尿酸血症、低胆红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D-型人格、等高度相关。这些危险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不可忽视。调整或控制诸多危险因素,可能减少常见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现就冠心病危险因素做以下简要综述。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单侧去骨瓣减压术(DC)后发生对侧硬膜下积液(SD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重型TBI并行单侧DC的病人179例,观察其发生对侧SDE的情况,并选用与发生对侧SDE可能相关的11项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9例重型TBI行单侧DC后发生对侧SDE16例,其发生率为8.94%;单因素分析显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池受压、对侧蛛网膜撕裂、减压窗脑外疝4项因素对其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侧蛛网膜撕裂(优势比为27.560,95%置信区间为2.314-341.231;P〈0.05)和减压窗脑外疝(优势比为5.921,95%置信区间为1.017-29.334;P〈0.05)是发生对侧SDE的两种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侧蛛网膜撕裂和减压窗脑外疝可增加重型TBI单侧DC后发生对侧SDE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