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图分类号R5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59-02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06~2015.05本科室的病情危重患者3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选取动脉血压监测与无血压监测数据做比较,观察两组血压数据的差距,来评估血压监测的准确性。结果有动脉血压监测与无动脉血压监测变化同步的,而且可以实时的监测血压,所有患者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但是要谨慎穿刺部位远端血供的血运障碍的发生。结论动脉血压监测较无动脉血压监测可以准确,实时的监测血压,动脉血压监测更能够显示血压监测的变化情况,使医生正确及时的评估病情和治疗反应,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提高临床的救治效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血压监测有创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测压对麻醉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各组50例。甲组麻醉期间不采取动脉血压监测,而乙组则在麻醉期间配合动脉测压,观察对比两组手术麻醉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甲组麻醉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0.0%,低于乙组的10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甲组患者麻醉期间血压异常升高、血压降低以及其他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乙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甲组50例麻醉患者手术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8.0%,显著高于乙组患者的6.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麻醉期间配合动脉血压监测,不仅可以降低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还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该血压监测装置值得在麻醉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麻醉患者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68例呼吸衰竭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呼吸功能,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 研究组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气道峰压和潮气量等呼吸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机械通气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 ICU呼吸衰竭患者创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我院 ICU病房收治 58例的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9 例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 29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前后肺部通气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 PaCO2、 PaO2、 SaO2和 FEV1/FVC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6.55 %,对照组为 82.76 %, 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 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本文为进一步适应铁路工务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加强和改进铁路普速线路维护管理工作,全面实施“检查和维护独立的工作模式,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维修生产线车间,实现有序和设备质量的稳步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以适应双通道速度、分流交通情况,多次实地调查后,结合实际,提出了“检修”车间线分离的改革,并在改革中充分利用成功的经验,并具有一定的铁路线路维修车间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铁路工务 检养修 检修制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ICU呼吸衰竭患者创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ICU病房收治58例的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9例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29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前后肺部通气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PaCO2、PaO2、SaO2和FEV1/FVC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55%,对照组为82.76%,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ICU病房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合并症发生率为24.0%,对照组机械通气合并症发生率为36.0%,两组机械通气合并症发生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达98.0%,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4.0%,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显著降低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合并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ICU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舒适护理
  • 简介:目的:修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使之适用于正在接受有机械通气患者焦虑状态的评估。方法:分别采用修改后的HAMA对50例正在接受有机械通气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估,与脱机后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修改后的HAMA对患者焦虑状态评估结果与患者采用SAS的自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一致性。以SAS评估结果为标准,修改后的HAMA对患者有无焦虑的评估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删去躯体性焦虑评估项目的HAMA适用于正在接受有机械通气患者焦虑状态的评估。

  • 标签: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机械通气 焦虑
  • 简介:目的对机械通气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将58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两组患者都采用扩张血管和利尿等常规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无正压通气,观察组采用的是机械通气,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效果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92.12%)在总有效率上高于对照组(60.16%);治疗后观察组在具体的血气相应的分析指标上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状况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实施治疗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划分成研究组、参照组,分别实施机械通气治疗以及常规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情况。结果通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和血气指标(SaO2、PaO2和PaCO2),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优越,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可以明显的将治疗成效提升,积极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ICU 重症心力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治疗成效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机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接近死亡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的病人一共有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气管插管有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试验组对病人采取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试验组0.5小时以内缓解人数要比对照组多(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0.5-1小时缓解人数以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的RR(呼吸频率)、HR(心率)全部随着治疗时间增加而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O2)]、平均动脉压(MAP)全部随着时间增加而明显增加;0.5小时、1小时的时候,试验组呼吸频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0.5小时的时候试验组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平均动脉压明显要比对照组高;0.5小时、3小时的时候,心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取无机械通气治疗0.5小时症状没有缓解的时候应该尽快改为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有创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时机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压袋在 PICU患儿动脉压监测中的运用。方法:将我院 PICU收治的 60例动脉压监测患儿分成常规组、加压组,给予两组常规正压脉冲式冲管,加压组增加加压袋冲管。结果:加压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 0.05);加压组留置针留置时长及穿刺次数均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 PICU患儿动脉压监测中,加压袋的使用可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形成,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重复穿刺问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加压袋 PICU 有创动脉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ICU机械通气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84例符合研究条件病患,将其中42例归为观察组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组间呼吸功能及康复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肺活量、呼气量、潮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气道峰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肺功能及呼吸状态的好转,对于及早撤机、加速康复有益。

  • 标签: 机械通气 康复护理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9月-2020年8月,进行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方式探究,样本源自本院此类患者,随机选取并1-78编号,抽签平分对照组、试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疗效,评估患者心功能状态。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LVDED、LVSED、LVE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DED、LVSED低于同组治疗前,LVEF高于同组治疗前,组间对比试验组LVDED、LVSED低于对照组,LEVF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重症监护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荐。

  • 标签: 心力衰竭 重症 ICU 心功能 有创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舒适护理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40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观察组患者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患者,二者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二者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舒适护理,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舒适护理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重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我国的ICU呼吸衰竭创通气患者80例进行研究分析,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把其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对照组也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见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舒适护理方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ICU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在ICU呼吸衰竭患者创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ICU病房收治62例的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1例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3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前后肺部通气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PaCO2、PaO2、SaO2和FEV1/FVC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77%,对照组为80.65%,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舒适护理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危重病人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探讨。方法:选取ICU危重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进行动脉血压监测,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休克患者的是观察组,非休克患者的是对照组。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同方式测压值的情况。结果:连续监测72例ICU重症患者 ABP 与 NBP 24 h ,共测各518次的血压;相较于对照组27例(75.00%),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35例(97.22%)更高,对比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危重患者,实施动脉血压监测,发现更能准确反映特别是休克者真实的血压变化,通过加以正确且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护理满意度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 监测 护理 ICU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10本院ICU收治的72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参照组36例,予常规治疗;研究组36例,加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入科时、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及随访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入科时升高,血管阻力(SVR)均较入科时降低,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心力衰竭再发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再次住院率分别为2.78%、2.78%、5.56%,均低于参照组11.11%、13.89%、19.44%,差异显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