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心理衰竭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8例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均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4例,对照组ICU重症心力衰竭采用一般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一般治疗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护理模式,对比两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接受联合护理模后总有效率为13(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57.14%),X2=4.7619,P值0.05,一般护理模式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模式效果明显高于单一使用一般护理模式的效果。结论ICU重症心力衰竭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护理效果更佳,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具备极高临床护理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4例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进行强心、吸氧、镇静、利尿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其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74例患者,救治成功者73例,其余1例由于循环衰竭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抢救成功率为98.65%,其平均动脉压(MA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和心率(HR)、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其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 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期间拟定优质护理方案配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08月~ 2019年 06月收治的 52例 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采用的护理方案;参照组( 26例):拟定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方案给予通气治疗配合;实验组( 26例):拟定常规基础护理干预 +优质护理干预方案给予通气治疗配合;就组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呼吸频率以及心率水平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 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明显,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明显,呼吸频率低于参照组明显,心率水平低于参照组明显( P<0.05)。结论: 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于临床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期间,优质护理方案的拟定与配合应用,利于护理满意度提升、左心室射血分数提升、呼吸频率以及心率水平的降低,最终促进 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转归。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创动脉监测在结肠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行剖腹结肠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患者42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22例,对照组(B组)20例。A组在麻醉开始前常规行桡动脉穿刺并置管,术中持续有创动脉压动态监测,并在麻醉开始前、术中、及术后通过动脉穿刺针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多次行动脉血气分析;B组实行上肢外周动脉袖带无创测压,采取每隔5分钟机器自动无创血压监测,当术中出现血压波动时,可改成按需人工无创血压监测,术中根据病情变化单次采动脉血气标本行动脉血气分析。两组病例术中记录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报告。结果A组在麻醉诱导、术中及术后麻醉清醒时循环监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A组反复多次动脉血气分析可以较对照组更及时发现患者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贫血等。结论有创动脉监测可以更及时动态地发现患者循环变动,而反复多次的血气分析也可以更客观地反映患者内环境的变化,从而为术中的麻醉治疗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创操作术后青霉素对兔感染预防的剂量及相应疗效。方法将9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三组,制作外兔股骨骨折外固定模型。术后给予A组4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应用3天,同时每日换药1次;给予B组8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应用3天;给予C组4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应用3天。术后3周对3组实验动物手术切口局部行分层穿刺后行细菌培养。结果A、B、C三组分别有1、2、12只菌培养可见有菌落生长。经过统计学分析A、B两组抗感染效果明显优于C组。同时A、B、C三组分别有0、8、1只死亡,经过统计学分析B组致死率明显高于A、C两组。结论相较于4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80万U青霉素1次/日肌注或40万U青霉素1次/日肌注加换药处理更能有效地预防兔骨折模型制备过程中感染的发生,但80万U青霉素1次/日肌注致死率高于40万U1次/日,综合考虑,40万U青霉素1次/日加换药是预防兔有创操作术后感染的最好办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呼吸衰竭患者在应用有创机械通气中的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ICU病房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6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活量、用力呼吸量、潮气量、气道峰压等相关呼吸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呼吸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改善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超声评价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2017年3—12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有创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40例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连续5 d应用超声测量患者左、右两侧前、中、后部膈肌位移和膈肌厚度。结果(1)与第1天患者右侧[前部:(11.05±3.04)mm;中部:(12.08±2.71)mm;后部:(11.51±3.33)mm]和左侧[前部:(13.63±7.52)mm;中部:(15.44±7.52)mm;后部:(14.76±6.93)mm]膈肌位移比,第3天右侧[前部(8.90±3.65)mm;中部(10.02±4.24)mm;后部(10.25±4.38)mm]和左侧[前部(9.82±1.96)mm;中部(11.60±1.13)mm;后部(11.52±1.98)mm]膈肌位移发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前、中、后部膈肌位移均于第5天恢复,且高于第1天,其中左侧中部和后部膈肌位移变化最明显。(2)与第1、2、3天比,第4天左、右两侧前、中、后部膈肌增厚率明显下降,其中左侧中部[第1天:(33.87±14.34)%;第2天:(37.26±13.91)%;第3天:(30.56±14.27)%;第4天:(15.53±5.68)%]和后部[第1天:(35.50±15.69)%;第2天:(39.84±15.32)%;第3天:(29.06±14.96)%;第4天:(13.30±5.79)%]膈肌增厚率变化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前、中、后部膈肌增厚率第5天较第4天有所恢复,但仍低于第1天。结论超声评价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是可行的,可为预防膈肌萎缩和撤离机械通气提供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患者运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操作方法、监测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在2020年6月至12月收治的52例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对照组经桡动脉监测,实验组经足背动脉监测。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期间不良情况、动脉套管留置时间。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2.3%,高于对照组的73.1%;实验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脱管,对照组有5例不良情况,分别为脱管、血肿、感染;实验组动脉套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重症患者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应掌握好穿刺方法、监测技巧,同时做好导管及皮肤护理。其中,经足背动脉穿刺、监测效果要优于桡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