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监测在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30例采用外周动脉穿刺以及动脉血压监测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动脉进行临床应用监测,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并且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的监控,使动脉穿刺以及测压的成功率有效的提升。结论动脉监测对患者进行临床指导治疗,能够准确的判断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有创动脉压外周动脉穿刺行桡动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治疗的86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动脉监测,采用动脉留置针穿刺外周动脉,并与压力传感器、压力监测仪相连,监测患者的动脉;在此基础上,对同肢体进行无动脉血压监测;对比两组动脉监测结果,并对比动脉监测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动脉乳酸,综合评价动脉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6例危重患者在有动脉监测过程中,无感染、栓塞及肢体肿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可动态监测动脉,观察动脉波形变化,评估动脉变化趋势,动脉监测水平与穿刺部位具有相关性;在有与无动脉监测水平对比上,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同步升高或降低;而有动脉监测各穿刺部位的收缩压均高于无动脉监测,舒张压接近或低于无动脉监测;86例危重患者在治疗期间,其中62例患者出现休克,根据患者的动脉监测结果,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组织灌注量得到显著改善,显著提高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动脉乳酸水平。结论动脉监测可动态、准确、连续反映危重患者的动脉水平,有利于为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而提供依据,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避免病情恶化。

  • 标签: 危重 有创动脉压监测 无创动脉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内实施动脉检测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4月至2014年1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24小时无动脉监测,间隔时间5min,监测动脉结果作为对照组;无动脉监测完成后间隔1h进行动脉监测,获取动脉指标作为观察组,应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并比较两组数据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内危重症患者实施动脉监测可掌握患者实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实施动脉监测对于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予以外周动脉穿刺,并实施动脉监测。结果实施动脉监测后,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动脉血氧等较监测前均得以明显改善(P<0.05),其电解质均为正常范围(P>0.05)。结论实施动脉监测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判定手术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有创动脉压监测 外周动脉穿刺 髋关节置换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监测中的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护理对策。方法选择80例患者,均进行桡动脉置管有动脉监测,加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80例患者中导管堵塞1例,1例导管拔出后出现穿刺部位皮肤青紫,出血2例,肢体肿胀6例,未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能明显减少有动脉监测的并发症。

  • 标签: 有创动脉压 监测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危重新生儿血压监测(IBP)和无血压监测(NBP)的效果。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NICU16名新生儿被选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血压监测与无血压监测的差异。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了轻度低温、心律失常、新生儿休克、RDS、HIE和新生儿窒息对血压监测和无血压监测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因素。通过血压监测的收缩压高于通过无血压监测的收缩压(P

  • 标签: 有创动脉压 无创动脉压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加压输液袋在PICU动脉监测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我院内科监护室住院治疗的需使用动脉监测的患儿5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间断脉冲式冲管配合加压输液袋持续冲管;对照组采用定期脉冲式冲管,比较两组患儿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加压输液袋持续冲管,能有效降低动脉监测患儿导管堵管的发生率,延长穿刺置管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 标签: 加压输液袋 PICU 有创动脉压监测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全麻过程中无动脉(NIBP)与动脉(DirectART)监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在近年来全麻中同时行NIBP与DirectART监测的患者病例中,根据麻醉诱导后10分钟NIBP的平均动脉(MAP)水平及此时的体位,分为a、b、c三组,每组收集25例;a组:MAP≥70mmHg,平卧位;b组:MAP≥70mmHg,右侧卧位;c组:MAP〈70mmHg,平卧位。同时记录该时点的NIBP与DirectART数值,对两组数值行均数的t检验并作简单相关分析。结果a组中NIBP与DircetART数值差异无显著性,相关系数r=0.938;b组中NIBP与DirectART数值差异高度显著性,r=0.933;c组中NIBP与DirectART数值差异显著性,r=0.771。结论在NIBP测量值的MAP≥70mmHg且为平卧位时,两种方法对MAP的监测数值可相互替代;在侧卧位时,可用NIBP所测MAP值通过加减由体位引起的静水骶差准确推算DirectART的MAP值。在NIBP测量值的MAP〈70mmHg时,两种方法对MAP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应行DirectART监测,以获得患者真实的MAP数据。

  • 标签: 无创动脉压 有创动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压袋在 PICU患儿动脉监测中的运用。方法:将我院 PICU收治的 60例动脉监测患儿分成常规组、加压组,给予两组常规正压脉冲式冲管,加压组增加加压袋冲管。结果:加压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 0.05);加压组留置针留置时长及穿刺次数均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 PICU患儿动脉监测中,加压袋的使用可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形成,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重复穿刺问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加压袋 PICU 有创动脉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动脉的临床监护及护理方法展开研究。方法 将我院在2021年9月到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术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动脉监测方式及其护理方法展开研究,对照组常规采用无动脉监测患者体征,观察组用动脉监测患者,对比两组病情监测结果。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同无血压监测方式相比,使用动脉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能够进一步保证血压监测效果,促使患者满意度提高,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这和动脉血压监测持续性以及较少的干扰因素有很大关系。

  • 标签: 临床应用价值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有创动脉压 临床监测 护理方法
  • 简介:动脉监测法是经过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压力的一种技术,可通过换能器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比袖带血压监测更能准确、直观地反映血压变化,并且可随时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还可通过压力波形的变化,及时发现是否低血容量,是CCU常用的监测手段.主动脉夹层[2]患者80%以上患有高血压病,而主动脉撕裂的程度和范围与血压波动幅度有关,通过严密动态的监测动脉血压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院CCU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了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取动脉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有创动脉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有动脉监测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成人监护室中,血压监测能够及时、准确、持续性地反映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实时血压变化及血气情况,从而反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及时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干预,是成人ICU常用的监测手段。本文对国内外ICU近几年有动脉监测的应用及护理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包括监测部位的选择、动脉监测的操作方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动脉监测的护理水平,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借鉴。

  • 标签: 成人重症监护室 有创动脉压监测 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危重患者护理中实施动脉监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我科ICU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为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休克分为休克组、非休克组,分别有患者38例、22例,两组患者均分别接受有动脉血压、无动脉血压监测,间隔5分钟监测一次,持续监测24小时,分析结果。结果无动脉监测动脉监测比较,休克组收缩压差异明显,P<0.05,舒张压差异不明显,P>0.05,非休克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均不明显,P>0.05;1例患者接受有动脉监测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结论通过对危重患者实施动脉监测可以将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清晰准确反映,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疗护理措施的应用,实现并发症发生率的减低。关键词动脉;危重;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了血压在临床工作中的效果与护理对策。结论动脉血压监测能准确反映危重患者尤其是休克患者血压的真实变化,正确的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 监测 护理
  • 简介:贵州省心血管病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贵州贵阳550002基金项目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黔科合G字20127047号)摘要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的变化规律.方法650例成功施行介入治疗的VSD患者,经导管测定术前及封堵后即刻肺动脉,并于介入术前当日、术后3天、1、3、6月分别运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并进行对比.结果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超声和心导管测值均显著正相关.①正常肺动脉组PASP和PAMP在封堵即刻后及随访期间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轻度肺高压组PASP在封堵即刻后无明显变化,6月时与封堵前后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PAMP在封堵即刻后升高,术后1月及6月与封堵后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③中度肺高压组PASP及PAMP在封堵即刻后均显著降低(P<0.05),两者在术后3天及随访中与封堵前比较进行性降低(P<0.05);PASP在术后1、3、6月较封堵后降低(P<0.05).结论1.导管测压与超声测压呈正相关性.2.经导管封堵治疗能明显降低VSD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近、中期疗效确切.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肺动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