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中采取血液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时间在2022年8月—2023年8月。再选取同一时期健康体检群体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数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计数(RBC)。结果 观察组患者MCH、RDW、Hb、MCV、RBC等数据均较低(P<0.05)。结论 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采取血液检验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准备鉴别疾病,并为临床医学治疗作为有力的指导,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血细胞抗体、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方法本次数据统计中将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纳入的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将本院同期纳入的1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样本的血细胞抗体、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数据研究显示实验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CD4+、CD4+/CD8+、CD3+CD8+、CD3+CD16+CD56+、血小板抗体PAIGM、血小板抗体PAIGA、血小板抗体PAIGG、红细胞抗体IGG、红细胞抗体IGM与参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现象,且存在较高的血细胞膜抗体阳性,表示体液免疫也发生异常现象。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极具衰竭,使得全血细胞极度减少,该疾病患者大多会出现严重感染或出血的情况,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该疾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由于药物存在一定毒副作用,使得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若不及时干预容易为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所以针对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该疾病患者,应当在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安全性。基于此,以1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分析人文关怀在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的继发因素、实验室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2010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初诊的18岁以上PRCA患者进行随访,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与药物减量速度等进行疗效、生存的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67例PRCA患者,其中继发性PRCA占44.8%(30/67),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胸腺瘤(10例)和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PRCA患者总缓解率(ORR)为85.7%,3年总体生存(OS)率为(74.3±7.5)%。单用环孢素A治疗缓解率稍高于单用激素或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90.0%(36/40)对75.0%(12/16),P=0.147]。环孢素A治疗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3~6个月后,每次减量25 mg/d,减量间隔≥1个月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长于减量间隔<1个月组[未达到对15(95% CI 7~23)个月,P<0.001]。有62.5%(10/16)患者复发后按初始治疗方案或增加剂量再次治疗仍有效。结论PRCA可发生于多种疾病,缓解率与生存率高,单用环孢素A治疗效果好,起效且稳定后需缓慢减量以降低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3例实体器官移植术后(1例肾移植、2例肝移植)细小病毒B19感染导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 PRCA)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并文献复习。方法3例患者通过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骨穿等确诊,均发现细小病毒DNA阳性,其中例3患者同时合并带状疱疹病毒DNA阳性。治疗上采用调整免疫抑制剂、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抗病毒、促造血、补充造血原料等综合治疗。结果患者贫血纠正,复查病毒DNA阴性,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实体器官移植后PRCA的病因诊断至关重要,综合治疗可起到良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3月到2023年5月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6.00%)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60.00%);不良事件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16.0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我院于2019.11-2020.10期间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抽取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分为常规组(n=32,常规护理)及教育组(n=32,健康教育路径),将两组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HAMD及HAMA评分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教育组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发生,建议临床采纳。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在我院治疗的 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生存质量。结果 :①观察组生理功能( 77.5±12.1)分、心理健康( 73.4±10.9)分、躯体疼痛( 72.3±10.1)、情感角色( 73.5±11.0)分、社会功能( 72.8±10.1)分、生命力( 72.4±9.8)分、总体健康( 72.9±8.8)分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 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 68.7±4.0)分,对照组健康知识水平( 54.9±5.1)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③观察组满意 26例,较满意 11例,护理满意度 92.5%;对照组满意 10例,较满意 19例,护理满意度 7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延续护理模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显著,值得肯定。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