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30)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n=30)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抑郁、焦虑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40.8±4.1分,对照组患者49.1±4.6分,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36.4±5.7分,对照组患者43.5±6.8分,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抑郁、焦虑程度,对于降低患者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FPIA)分析23例AA血患者血清中环孢素A(CsA)的浓度,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比较AA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并分析AA患者血清中环孢素浓度和血脂相关性。结果AA患者服用CsA治疗后血清中浓度维持在114.25~235.12,ng/ml,初诊的AA患者血清中血脂水平和健康人并没有差别(P>0.05),服用CsA后AA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均升高(P<0.05),且血清中总胆固醇水平和CsA浓度成正相关,但与甘油三酯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A患者长期服用CsA会引起血脂水平升高,可能诱发心血管并发症。
简介:2荆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湖北荆州434020)摘要目的探讨AL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ALG患者使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静脉泵入治疗1个疗程,用药过程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和随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随访4~30个月,基本治愈5例(25%),达到缓解4例(20%),明显进步6例(30%),总有效率75%。结论科学的药物护理可以提高AL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在我院治疗的 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生存质量。结果 :①观察组生理功能( 77.5±12.1)分、心理健康( 73.4±10.9)分、躯体疼痛( 72.3±10.1)、情感角色( 73.5±11.0)分、社会功能( 72.8±10.1)分、生命力( 72.4±9.8)分、总体健康( 72.9±8.8)分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 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 68.7±4.0)分,对照组健康知识水平( 54.9±5.1)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③观察组满意 26例,较满意 11例,护理满意度 92.5%;对照组满意 10例,较满意 19例,护理满意度 7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延续护理模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显著,值得肯定。
简介:摘要目的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分析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05月--2016年10月的8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即干预组有42例患者,给予其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有41例患者,给予其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组中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自理能力评分以及心理状况和精力状况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的社会功能评分、自理能力评分以及心理状况和精力状况评分高,组间数据呈现临床不均衡性(P<0.05)。结论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会造成生理、病理的变化造成躯体功能、生理机能以及精神状态的改变,实施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采用健脾补肾活血汤用药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接收的患CAA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5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共5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活血汤联合用药治疗。治疗完毕后评估2组患者的疗效,且观察患者的血象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较参考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结论针对CAA患者采用健脾补肾活血汤用药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20年3月-2023年5月为研究时段,抽选在该时段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6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健康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晓度和感染发生率以及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健康知晓度更高,感染发生率更低,出血发生率也更低,差异对比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护理效果很好,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降低感染概率和出血概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医学价值很高,临床应当加强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环孢素A联合芪胶升白胶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旨意为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择取2020年1月19日至2021年1月19日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20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使用环孢素A治疗疾病。以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基础,观察组患者经口服用芪胶升白胶囊,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经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开展疾病治疗过程中,将环孢素A联合芪胶升白胶囊视为治疗方案能取得满意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强。该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模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内我院收治的4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在观察组应用延续护理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药物知识、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身体功能、社会职能和健康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感染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抽取自我院收治的9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参比组、研究组各46例,选取时间段为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予以参比组常规护理,予以研究组预见性护理。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研究组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参比组更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参比组更高(P<0.05)。结论: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其出血、感染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应用不同的移植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探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从我院选取5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预处理方案相同,对照组应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作为移植物来源,观察组在应用骨髓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作为移植物来源,比较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以及植入失败发生率。结果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显著较长(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植入失败发生率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植入失败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应用骨髓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作为移植物来源疗效显著,不仅具有较快的中性粒细胞植活速度,而且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和植入失败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CD55和CD59细胞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85例门诊及住院AA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荧光免疫技术对CD55、CD59单克隆抗体进行荧光素标记,应用流氏细胞术进行定量检测。通过分析AA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以及中性粒细胞(NE)是否存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样CD55-、CD59细胞分为A、B两组,给予患者进行以环孢素(CsA)为主等药物治疗。结果:对照组外周血RBC、NE系CD55-、CD59-细胞均小于3%,AA患者中,81.18%的患者CD55-、CD59-细胞百分率均有增高(3%~10%),表示RBC及NE含有PNH样细胞;通过分析A、B两组应用CsA的效果得出,A组用药后起效更快,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较B组31.25%更高(P<0.05)。结论:AA患者体内RBC、NE含有PNH样细胞,对含有PNH样细胞的AA患者应用以CsA为主的抑制剂治疗,具备敏感度高、疗效显著等特点,对临床用药指导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本文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行替代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与适应证、影响疗效的因素、植入失败与二次移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治疗(IST)应用于儿童获得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的疗效及对其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采取IST的35例SAA和15例VSAA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33例,女性为17例,中位年龄为9岁(2~14岁)。对患儿均采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的IST。回顾性收集患儿接受IST后的疗效,以及IST前,治疗后3、6、12个月时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的T细胞亚群比例。对SAA与VSAA患儿T细胞亚群比例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Wilcoxon秩和检验,达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与未缓解患儿T细胞亚群比例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或者Kruskal-Wallis H检验;达CR患儿IST前与治疗后12个月时T细胞亚群比例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者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血液学缓解与未缓解患儿IST前、治疗后3、6、12个月时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血液学缓解患儿IST前、治疗后3、6、12个月时Treg比例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征得受试者及其监护人知情同意。结果①全部SAA/VSAA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10.5个月,24.0个月)。截至末次随访时间,2例患者失访,其余48例患者中,39例(81.3%)经IST达血液学缓解,其中CR为28例,PR为11例;9例(18.8%)未缓解。② SAA与VSAA患儿IST前各T细胞亚群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达CR(n=28)、PR(n=11)和未缓解(n=9)的SAA/VSAA患儿治疗前各T细胞亚群比例分别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IST前相比较,治疗后12个月时达CR(n=22)的SAA/VSAA患儿CD3+ T细胞[74.5%(63.4%,78.6%)比62.0%(50.8%,72.9%),Z=-2.197,P=0.028],CD3+ CD4+ T细胞[(48.1±3.2)%比(41.2±1.8)%,t=2.240,P=0.034]及Treg比例均显著下降[6.8%(4.8%,7.9%)比3.3%(2.6%,5.4%),Z=-3.340,P=0.001]。达PR(n=17)患儿Treg比例亦显著降低[(5.2±0.6)%比(3.6±0.4)%,t=2.636,P=0.023]。④IST前与治疗后,不同疗效SAA/VSAA患儿的Treg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07,P=0.750)。治疗后不同时间Treg比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0.328,P=0.805)。IST疗效与时间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394,P=0.028)。治疗后达血液学缓解患儿不同时间点Treg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10,P<0.001)。达血液学缓解患儿在IST前Treg比例较低,治疗后3个月时Treg比例上升,然后在治疗后6、12个月时下降。结论SAA/VSAA患儿接受IST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反映IST对患儿T细胞免疫抑制主要为针对CD3+ CD4+ T细胞,尤其是Treg,推测Treg比例变化可能影响IST早期的治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