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诊断急性脑损伤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评价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对脑出血、颅脑外伤及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医药、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相关中英文文献。以急性脑损伤患者健侧扰动系数为对照组,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数据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4版软件。检验纳入文献的异质性,采取单篇文献排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绘制森林图计算各亚组扰动系数对比的OR值。结果最后纳入文献共计8篇,存在异质性,按发病类型进行亚组分析。亚组分析结果:发病后1 d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低于健侧,OR值分别为-2.57(95%CI:-3.01~-2.13)、-0.83(95%CI:-1.02~-0.63),而发病后3、7 d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高于健侧;发病后1、3、7 d脑梗死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高于健侧,OR值分别为0.75(95%CI:0.39~1.10)、0.61(95%CI:0.32~0.90)、0.50(95%CI:0.01~0.99);发病后脑出血、脑梗死及颅脑外伤患者1~3 d扰动系数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3~7 d,OR值分别为3.30(95%CI:3.11~3.50)、1.03(95%CI:0.08~1.98)、2.23(95%CI:2.09~2.38)。结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对急性脑损伤患者的扰动系数监测符合脑水肿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规律,反映了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变化的动态过程,可作为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方法,帮助临床医生动态了解患者的脑水肿情况。

  • 标签: 急性脑损伤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 脑出血 颅脑外伤 脑梗死 扰动系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脑创伤后脑水肿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缺乏针对其发病机制的治疗方案。我们团队通过研究发现,脑源性细胞微粒参与了颅脑创伤后3个主要的病理生理学过程:炎症反应、血脑屏障渗漏、创伤后微循环障碍。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脑源性细胞微粒为研究颅脑创伤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和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细胞的继发性损伤开辟了新途径,通过加速循环血中脑源性微粒的清除,可作为颅脑创伤后脑水肿治疗的新策略。

  • 标签: 颅脑创伤 脑水肿 脑源性细胞微粒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后恶性脑水肿可导致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症状迅速恶化及脑疝形成,死亡率和致残率都较高,早期发现和治疗意义重大。本文现围绕缺血性脑卒中后恶性脑水肿的形成机制、预测因素和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恶性脑水肿 机制 预测 治疗
  • 简介:摘要对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9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6例患者术后早期减轻脑水肿应用10%氯化钠60 ml(高渗盐组),47例患者应用20%甘露醇125 ml(甘露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用不同的脱水剂后2、4、6 h颅内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尿量、血钠水平的变化。高渗组与甘露醇组首次脱水治疗后2、4、6 h颅内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尿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的MAP分别为(88±11)与(80±10)、(85±10)与(78±9)、(79±12)与(73±13)mmHg(1 mmHg=0.133 kPa),血钠水平分别为(145±5)与(136±4)、(144±6)与(133±5)、(140±5)与(135±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高渗盐较甘露醇对重度颅脑损伤更好地降低颅内压同时增加脑灌注。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高压 盐水,高渗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低钠血症患儿采用3%氯化钠治疗的效果及对新生儿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脑水肿消失天数、住院天数以及NBNA评分的影响。方法20189月至20198月这一期间,选取本院救治的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低钠血症患儿,经头颅CT检查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予以三对症三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前提下采用3%氯化钠溶液治疗,并对两组新生儿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脑水肿消失天数、住院天数以及NBNA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新生儿血液中钠离子水平经统计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两组新生儿血液中钠离子水平均比治疗前有一定升高,且观察组血液中钠离子水平升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脑水肿消失天数与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治疗前NBNA评分经处理区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NBNA评分均比治疗前有一定升高,且观察组NBNA评分升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低钠血症患儿采用3%氯化钠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血液中钠离子水平,使脑水肿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改善新生儿神经行为。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低钠血症 氯化钠 钠离子 脑水肿消失天数 住院天数 NBN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2-DCE)染毒过程中不同脑区细胞色素P450 2E1(cytochrome P-450 2E1,CYP2E1)表达的变化,探讨CYP2E1对1,2-DCE中毒引起的脑水肿形成的影响和作用。方法于2018年12月,选择雌性SPF级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1、2和3 d组共4组,每组10只。将染毒组小鼠置于100 L静式染毒柜中(5只/柜),以1.2 mg/L 1,2-DCE每天吸入染毒3.5 h,分别染毒1、2和3 d,对照组不进行染毒,其他处理方式与染毒组相同。分别于染毒结束后次日处死,取脑组织并分区,采用HE染色法对不同脑区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不同脑区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同时以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脑区中CYP2E1、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含量,再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YP2E1、occludin和claudin5 mRNA表达水平。实验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多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法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毒2 d和3 d组小鼠小脑组织出现明显的脑水肿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染毒3 d组小鼠小脑组织中MDA含量、CYP2E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个染毒组小鼠小脑组织中GSH含量、CAT活力及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额叶皮质组织中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DCE染毒可以诱导小鼠小脑组织中CYP2E1的表达增强,引起脑组织氧化损伤和脑水肿,对小鼠额叶皮质组织中CYP2E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 标签: 二氯乙烷类 细胞色素P450 CYP2E1 氧化损伤 脑水肿 小鼠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脑水肿的原因,寻找护理方式改善缓解,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我院对 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心率,呼吸,血氧饱和等指标,对术后 4至 12小时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评估患者的致病原因,制定护理举措。 结果: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指标能够恢复正常,体温平均是( 36.5±0.12)℃、脉搏平均( 72±8)次 /分、收缩压平均( 100±5.46) mmHg,舒张压平均( 75±6.43) mmHg、心率平均( 75±4.56)次 /分、血氧饱和度平均( 95%±3%)。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很容易出现脑水肿并发症,所以,术后积极的进行护理可以让患者的脑水肿发生率降低。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脑水肿 ;护理措施 ;病因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发危急重症,该疾病的死亡率高,残疾率高,因此发现后需要及时的开展手术进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很高的并发症几率,对患者的生存和术后恢复产生了威胁,此次就术后的脑水肿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护理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我院对 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有 29例男性和 23例女性,最小 49岁,最大 71岁,平均( 60.47±4.61)岁,术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开展临床观察,分析患者的意识情况。    1.2 监护措施    患者术中接受全麻麻醉,术后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入 ICU进行监护,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等等指标,术后 4至 12小时对患者的血气情况进行监测。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指标能够恢复正常,体温平均是( 36.5±0.12)℃、脉搏平均( 72±8)次 /分、收缩压平均( 100±5.46) mmHg,舒张压平均( 75±6.43) mmHg、心率平均( 75±4.56)次 /分、血氧饱和度平均( 95%±3%)。     3 讨论     3.1病因分析     3.1.1 血压方面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患者的血压要高于普通群体,为患者进行降压处理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手术操作,术后使用脱水机让患者的血压保持稳定,因此患者会出现功血不足而导致继发性脑水肿 [1]。     3.1.2供氧方面    人体的功能中,氧气可以让脑细胞的代谢得到改善,尤其是脑出血时,患者的脑组织受到了严重的损伤,术后患者的脑组织修复需要大量氧气,让脑细胞的代谢功能得到改善。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患者就会有糖利用障碍出现,提升细胞钙离子水平,让患者体内细胞铁离子介导氧化反应提升,因此患者的脑细胞有内外水肿情况出现。    3.1.3 体温方面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会让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受到损伤,患者的热功能丧失,很容易有持续性高热的情况出现。高热会让患者脑细胞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乳酸堆积,患者术后就会产生脑水肿并发症。    3.2 护理对策     3.2.1 改善患者的供氧护理,防止术后有低氧血症。临床中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接受全麻处理,患者接受吸氧护理,术后等患者的自主护理能力恢复后,医护人员为患者拔除氧气管,术后早期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防止出现口腔溃疡,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让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术后患者昏迷时间比较长则需要尽早的进行气管切开操作,护理的时候,应对局部皮下血肿,出血和切口敷料等情况进行监测,使用无菌护理,让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2]。为了改善分泌物过度粘稠情况,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呼吸道水分丢失速度较快,很容易有血痂和痰痂产生,容易堵塞套管,使用湿纱布覆盖气管导管口,开展湿化液滴入护理, 6至 8小时消毒一次,防止新感染以及套管堵塞。    3.2.2 术后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持续的监测,让患者的血压保持稳定。患者术后如果血压过高,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硝酸甘油静脉注射护理,控制患者的血压。用药后 1小时,对患者的药物敏感反应进行观察,如果有过敏反应,会出现心率过速,血压过低问题。护理人员对滴注的速度进行管理监控,有效的控制血压降低幅度。开展血压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要注意,硝酸甘油对皮肤的刺激较大,很容易导致静脉炎。所以为患者提供静脉穿刺的时候,选择大动脉,避免腕关节,手背,足背等部位,观察针头情况,防止渗漏。    3.2.3 如果有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护理,两种并发症会导致脑水肿,让患者的脑损伤加剧。所以,术后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的脑细胞电解质变化情况,术后 4小时信息一次抽血检验,如果有低钠血症出现,护理人员可以使用 3%的氯化钠静注,适当调整,如果有高钠血症,需要进行补水 [3]。     4 总结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脑水肿的几率较高,积极的进行护理预防干预,让患者的脑水肿发生率降低,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非常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 高压氧辅助方式, 治疗脑膜瘤术后脑水肿患者,对其 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本次研究中所纳入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医治的 脑膜瘤术后脑水肿患者 , 共 80 例,选取的时间段为 2015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按照电脑排列序号,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 40 例患者,选用方式常规治疗;研究组 40 例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 高压氧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体积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相关情况。 结果:治疗后 3 天,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 7 天、 14 天,参照组脑水肿体积明显大于研究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参照组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 P< 0.05) 。结论: 采用 高压氧辅助方式,治疗 脑膜瘤术后脑水肿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高压氧辅助 脑膜瘤 术后 脑水肿 临床疗效
  • 作者: 杨劼 马奎 刘煜凡 张翠萍 邹祖鹏 杨思明 付小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中心,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中心,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皮肤科,北京 100048,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中心,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皮肤科,北京 100048;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10085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切割伤导致脑水肿的程度以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90只雌性C57L小鼠,使用手术刀片制备小鼠腹部严重切割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只)、切割伤组(20只)、白细胞介素-6抗体(IL-6-AB)伤前使用组(切割伤前18 h使用,15只)、IL-6-AB伤后使用组(切割伤后1 h使用,15只)和UC-MSCs组(20只)。检测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脑组织IL-6变化趋势,Western blot检测水通道蛋白(AQP-4)表达变化。结果大脑组织含水量检测证实,与对照组[(77.1±2.4)%]比较,切割伤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增高[(81.5±1.8)%](P<0.05)。与切割伤组比较,UC-MSCs组[(76.8±2.4)%]及IL-6-AB伤前使用组[(76.2±2.9)%]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IL-6-AB伤后使用组[(82.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发现,与对照组[(10.3±0.3)pg/ml]比较,切割伤组[(16.6±1.3)pg/ml]脑皮质IL-6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切割伤组比较,UC-MSCs组[(10.7±0.6)pg/ml]及IL-6-AB伤前使用组[(10.1±0.4)pg/ml]脑皮质IL-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而IL-6-AB伤后使用组[(14.9±1.2)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1.0±0.1),切割伤组(2.4±0.5)脑皮质AQP-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切割伤组比较,UC-MSCs组(1.2±0.3)及IL-6-AB伤前使用组(1.0±0.1)脑皮质AQP-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但IL-6-AB伤后使用组(2.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切割伤可升高小鼠脑内IL-6及AQP-4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最终导致脑水肿的形成,而使用UC-MSCs可以抑制上述反应从而防治脑水肿的形成。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脑水肿 切割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合并海水淹溺(seawater drowning, SWD)大鼠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脑组织含水量、Na+、K+离子含量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探讨此类复合伤后脑水肿的时程变化。方法2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假手术(Sham)组(n=14)、TBI组(n=98)、TBI+SWD组(n=98)。采用Marmarou颅脑致伤法及气管内泵入海水法建立TBI+SWD大鼠模型。采用干湿质量法、火焰分光光度法、伊文思蓝(Evans blue, EB)染色法分别检测脑组织含水量、Na+、K+离子含量及BBB通透性。结果TBI组脑组织含水量、Na+含量在伤后12 h开始明显增高,伤后2~3 d达到峰值,伤后14 d恢复正常;K+含量伤后12 h开始降低,2~3 d达到最低点,7 d仍低于正常水平;EB含量增高且呈双高峰,分别出现在伤后3 h及伤后2 d,后者峰值更高。TBI+SWD组伤后脑组织含水量、Na+及EB含量较TBI组明显增高,而K+含量较TBI组明显降低。TBI+SWD组伤后脑组织含水量、Na+含量在伤后3 h开始增高,12 h达到峰值且持续到伤后7 d、14 d仍高于正常水平;脑组织K+含量在伤后3 h明显下降,12 h达到低谷,持续到3 d,伤后7 d仍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脑组织EB含量伤后3 h明显增高,伤后12 h达到峰值,持续到伤后3 d,伤后14 d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SWD加重TBI大鼠的脑水肿反应。TBI+SWD大鼠伤后早期即出现严重的脑水肿反应且持续时间长。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创伤性脑水肿 海水淹溺 大鼠
  • 简介:摘要大面积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致死致残的主要类型,恶性脑水肿是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治疗效果极差。当前研究和临床指南多关注恶性脑水肿发生后监护室管理及手术治疗等下游处理措施,针对恶性脑水肿防治的适宜措施相关研究明显滞后。我们认为如果能将防治关口前移,在恶性脑水肿发生前进行早期预测并及时干预,将比发生后的治疗更合理且可行。在研究方面应探索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水肿特别是恶性脑水肿发生发展的自然史规律,探索早期预防干预的时间窗;研究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早期预测因素,从而筛选适宜患者进行精准干预防止或减轻恶性脑水肿发生。临床医生应重视大面积脑梗死早期临床表现,动态观察记录病情变化,及时予以综合性个体化管理,通过预防恶性脑水肿发生达到降低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最终目的。

  • 标签: 脑梗塞 脑水肿 预防 预测 大面积脑梗死 恶性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瘤伴难治性脑水肿的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5例肺腺癌脑转移伴难治性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既往经甘露醇联合糖皮质激素脱水降颅压治疗无效。患者分为单用贝伐珠单抗组和联用贝伐珠单抗组。给予贝伐珠单抗(5 mg/kg)治疗后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功能状态评分(KPS)、瘤周水肿程度以及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9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6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所有患者KPS评分高于治疗前,瘤周水肿指数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用贝伐珠单抗组血清VEGF水平低于单用贝伐珠单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中出现高血压3例,便血及咯血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贝伐珠单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伴难治性瘤周水肿具有一定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且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提示VEGF有可能成为判断疗效及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腺瘤病,肺 贝伐珠单抗 脑转移瘤 瘤周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藤碱对急性脑外伤模型大鼠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s 4, AQP-4)与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青藤碱低剂量组、青藤碱高剂量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制作急性脑外伤模型。青藤碱低、高剂量组腹腔注射青藤碱30、60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注射7 d。采用HE染色、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脑组织AQP-4、AQP-5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排列松散,层次紊乱,部分细胞变性。青藤碱低、高剂量组脑组织神经细胞水肿、坏死程度较模型组减轻。与模型组比较,青藤碱低、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AQP-4[(0.74±0.13)、(0.49±0.11)比(1.30±0.21)]、AQP-5[(0.98±0.07)、(0.45±0.10)比(1.47±0.18)]蛋白表达降低(P<0.05),AQP-4 mRNA[(1.48±0.18)、(1.26±0.12)比(2.04±0.14)]、AQP-5 mRNA[(1.31±0.17)、(1.20±0.11)比(1.87±0.15)]表达降低(P<0.05)。结论青藤碱可降低急性脑外伤模型大鼠脑组织AQP-4、AQP-5基因及蛋白表达,减轻脑组织损伤。

  • 标签: 青藤碱 脑损伤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4 水通道蛋白5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血浆脑钠肽、脑脊液乳酸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医院收治的 92例老年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 46例。给予常规组常规治疗,实验组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及血浆脑钠肽、脑脊液乳酸浓度。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第 14天、第 21天、第 30天后的脑水肿体积及血浆脑钠肽、脑脊液乳酸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的脑水肿体积及血浆脑钠肽、脑脊液乳酸浓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血浆脑钠肽、脑脊液乳酸浓度的影响积极,能够减小患者脑水肿体积,让患者的血浆脑钠肽、脑脊液乳酸浓度减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高压氧 老年脑出血 脑水肿 血浆脑钠肽与脑脊液乳酸浓度 影响
  • 简介:摘要重症中毒是一种危急症,中毒后脑水肿是中毒急性期脑损伤后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和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是水通道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着丰富的表达,对脑水肿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脑损伤可以引起炎性递质的分泌,造成或加重继发性脑水肿,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被证实与脑水肿关系最为密切,可通过调控AQP-4参与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脑水肿 重症中毒 肿瘤坏死因子α 水通道蛋白4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cute large vascular occlusion stroke,ALVOS)早期成功再通后恶性脑水肿(malignant brain edema,MBE)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早期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的前循环ALVOS患者149例,年龄(68±11)岁,其中男性85例(57.0%)。收集入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围手术期参数及90 d预后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MBE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引起MBE的危险因素。结果149例患者中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6(13,20)分,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9(8,10)分,发病-置鞘时间(248.3±61.3)min,发病-再通时间(312.4±69.7)min。其中发生MBE患者23例(15.4%,23/149);发生MBE患者90 d功能独立[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率明显低于无MBE患者[分别为17.4%(4/23)、61.1%(77/126),χ2=14.985,P<0.001],且90 d病死率明显高于无MBE患者[分别为43.5%(10/23)、14.3%(18/126),χ2=10.861,P=0.00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BE是影响90 d良好预后(调整OR=12.078,95%CI 1.934~75.443,P=0.008)和死亡(调整OR=4.146,95%CI 1.060~16.216,P=0.041)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脑侧支循环状态是影响前循环ALVOS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血管再通后MB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2级侧支循环比0级侧支循环,调整OR=0.109,95%CI 0.021~0.563,P=0.008)。结论MBE是影响ALVOS患者90 d良好预后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ALVOS患者,即使早期血管内治疗后闭塞血管已获成功再通,但MBE仍不少见,而脑侧支循环状态是影响ALVOS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血管再通后MB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水肿 血管内治疗 血管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无创监护护理在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迟发型脑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接受甘露醇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共计76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8例纳入至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其余38例纳入至实验组,接受无创监护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护理前的脑水肿发生率上对比,两组无差异(p>0.05);从护理后的脑水肿发生率上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从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无创监护性护理 甘露醇 急性脑出血 迟发性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