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危重症患者因为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因素导致其出现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胃肠道通常是重症疾病常会累及的器官。长时间的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ENFI)和不良预后有一定的关联,会促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提升死亡率。目前临床中危重症患者ENFI的识别与评估比较难,没有评估标准,关于胃肠功能异常的确定性诊断目前为止均是诊断黑洞。以往评估方式包含回抽胃液法-测量胃残余量、腹部症状体征法的应用比较多,随着现在新技术的出现,例如新型胃肠功能评分、胃肠道超声、生物标志物评估在评估危重症患者营养喂养不耐受中已经开始得到了应用。本文主要针对ICU俯卧位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研究进行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管理。方法研究纳入200例在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病例研究时间自2020年8月1日-2022年7月31日,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营养状况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采用食管癌根治术后护理常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而观察组则加强早期肠内营养与管理,对比两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相关费用及并发症: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吻合口瘘、切口愈合不良等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第一天开始给予患者肠内营养并加强管理,有助于促进肠功能快速恢复,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改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提高危重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营养水平,本次研究针对肠内营养安全护理工作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水平和喂养不耐受方面产生的具体效果和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从2022年1月开始到2022年12月结束,总时长为一年,研究人员从该时间阶段内本院接诊的危重症患者群体中,按照研究小组事先确定的患者入选和排除标准,最终选择80位患者参与本次研究。研究人员选择利用双盲法完成研究小组成员的划分,普通组和对比组分别拥有40位患者。两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分别为其提供常规营养管理以及肠内营养安全护理,且研究人员要对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状况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对比组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安全护理干预之后,不仅营养指标相较于普通患者得到显著提升(P<0.05),而且喂养不耐受现象的发生概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在危重症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肠内营养安全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帮助患者在改善自身营养状况的同时,有效地控制喂养不耐受现象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炎患者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应用于急性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急性肠炎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录入Excel表格,按照随机均分法进行两组随机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2,并且按照实验习惯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单纯选择肠炎患者肠内营养,实验组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护理。治疗完成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溃疡愈合状况,对比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急性肠炎愈合状况较为良好,而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愈合率达到31(96.88%),相较于对照组的24(75.00%)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急性肠炎患者的治疗时,选择肠外营养护理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炎症愈合,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基层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腹胀、腹泻、胃潴留等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后,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腹胀、腹泻、胃潴留等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为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及致死因素,由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方式及目标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家庭中接受营养治疗,合理、有效地家庭营养治疗对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家庭肠内营养由于简便、安全成为肿瘤患者家庭营养治疗首选的应用方式。规范的家庭肠内营养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不仅有助于改善和维持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够满足其生理、心理需要,避免了长期住院,有利于节省医疗费用,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然而,家庭肠内营养实施目前仍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肠内喂养装置、肠内营养配方组分、实践创新、医疗保障等。目前亟待探索规范、安全、可靠的管理实施方式来实现家庭肠内营养治疗,为建立规范的肿瘤患者的家庭肠内营养模式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