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产儿喂养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21例超早产儿,通过实施早期喂养的护理干预策略,如奶源的选择、非营养性吸吮、喂养不耐受监测等,以促进经口喂养,实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达到追赶性生长。结果本组患儿住院天数21~97天,平均住院天数(59.81±15.21)天;出院体重1750~3480g,平均体重(2288.57±366.29)g,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实施早期喂养管理,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较快达到营养性喂养和实现完全经口喂养,提高存活率。

  • 标签: 超早产儿 肠内喂养管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类型营养制剂对幽门后喂养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ICU和NICU病房具备幽门后喂养指征60例重症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短肽型营养(PBEN)组及整蛋白型营养(IPEN)组,每组各30例。在鼻肠管置入后的24 h,均立即启动营养,其中PBEN组给予短肽型营养剂治疗,IPEN组给予整蛋白型营养剂治疗。观察比较营养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的两组患者营养代谢指标、屏障指标,以及营养过程中喂养并发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胃肠道适应性及7 d营养达标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营养治疗后的第7天及第14天,两组患者营养代谢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屏障指标比较中,PBEN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低于IPEN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2.9)U/mL vs (7.8±2.7)U/mL,t=-2.354,P=0.019;(4.7±1.6)U/mL vs (6.9±2.0)U/mL,t=-3.285, P=0.004]。营养过程中,PBEN组患者腹泻比例略高于IPEN组(6.6% vs 3.3%),而IPEN组患者腹胀的比例略高(3.3% vs 1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BEN组患者胃肠道适应时间短于IP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1.3)h vs (9.1±2.0)h,t=-2.334, P=0.027],两组患者7 d营养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后喂养的患者,PBEN组患者以腹泻为主要并发症,而IPEN组患者以腹胀为主。短肽型营养剂可以早期修复幽门后喂养患者屏障功能,增加营养初始阶段胃肠道的适应性。

  • 标签: 幽门后喂养 短肽型肠内营养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营养联合喂养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测量早产儿出生后10天和1月时的体重、身长、头围,并记录并发症发生例数及相关临床指标。数据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出生后1月时的体重上升幅度、达到完全喂养的时间、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外营养的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外营养加30mL/(kg?d)的喂养添加量更有助于早产儿体格发育和尽早建立完全营养。结论外营养加30mL/(kg?d)的喂养添加量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和体格发育,并尽快达到完全喂养,缩短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和外营养的时间,且不增加早产儿喂养的相关并发症,尤其是不会增加NEC的发生率。

  • 标签: 早产儿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重症患者营养喂养流程在 ICU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7年 10月到 2019年 10月在本院收治的 6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和护理方案,观察组给予营养喂养流程,将两组患者胃肠功能失调率和营养状况指标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失调率为 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红蛋白为 (118.37±82.26)(g/L)、血清蛋白为 (57.62±2.35)(g/L)、血清白蛋白为 (27.26±1.24)(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重症患者给予营养喂养流程,能够有效降低胃肠功能失调率,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 标签: 肠内营养喂养流程 重症患者 实际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营养支持患者临床中出现的营养喂养不足原因开展系统评价。 方法: 本文随机选取本院于 2015 年 1 月 -2016 年 1 月收治的 160 名营养支持患者,将其均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为两组患者实施空肠置管手术,观察患者术后的营养喂养状况。 结果: 两组患者在实施空肠置管手术之后出现的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患者在营养喂养过程中出现喂养不足的原因主要包含支持营养输入速度增长缓慢、禁食时间长、缺乏流程管理、营养支持频繁中断。 结论: 对于营养支持患者,应尽量避免营养支持的中断,合理控制患者禁食时间和营养输入的增长速度,并未患者提供完善的术后流程管理

  • 标签: 营养支持患者 肠内营养喂养不足 原因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6例营养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总结肠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方法。结论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危重患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危重患者 肠内营养不耐受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喂养不足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6月80例行营养支持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分别在入院时和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等营养指标,记录营养并发症及喂养不足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后PA、ALB、Hb水平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并发症及喂养不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营养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预防喂养不足。

  • 标签: 循证护理 胃癌 术后 肠内营养 喂养不足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感染性休克患者喂养不耐受状况需要进行分析,了解出现以上问题的影响因素,并且结合因素情况来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主要是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例子,来对该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入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病例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病例资料可以得知,一共有168例患者,其中有66例出现了营养喂养不耐受,因此可以结合以上数据来进行相关判断。本篇文章主要是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喂养不耐受状况和影响因素来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希望可以给予相关人士一些帮助和借鉴。

  • 标签: 感染性休克患者 喂养不耐受 肠道营养 因素
  • 简介:摘要:危重症患者因为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因素导致其出现营养喂养不耐受,胃肠道通常是重症疾病常会累及的器官。长时间的营养喂养不耐受(ENFI)和不良预后有一定的关联,会促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提升死亡率。目前临床中危重症患者ENFI的识别与评估比较难,没有评估标准,关于胃肠功能异常的确定性诊断目前为止均是诊断黑洞。以往评估方式包含回抽胃液法-测量胃残余量、腹部症状体征法的应用比较多,随着现在新技术的出现,例如新型胃肠功能评分、胃肠道超声、生物标志物评估在评估危重症患者营养喂养不耐受中已经开始得到了应用。本文主要针对ICU俯卧位通气患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研究进行阐述。

  • 标签: ICU俯卧位通气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断与持续营养喂养方式对ICU人工气道老年患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为优化危重患者的营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256例老年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间断肠营养组(实验组)和持续营养组(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营养耐受性评分以及临床结局[1],最后作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和45%(P

  • 标签: 肠内营养 持续肠内营养 间断肠内营养 危重患者 肠内营养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营养的基础上两种不同喂养添加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46例早产儿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均给予外营养喂养,根据不同喂养添加量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72小时后给予30ml/(kg?d)基础量而后逐日递增,对照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72小时后给予20ml/(kg?d)基础量而后逐日递增,测量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睡眠时间。结果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增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早产儿睡眠时间为(18.6±2.6)h/d。两组新生儿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外营养联合30ml/(kg?d)的喂养添加量可以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及智能的发育。

  • 标签: 肠外营养 肠内喂养 早产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胎龄<32周早产儿的喂养情况和喂养不耐受发病率及喂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方法对2018年1至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喂养耐受性将其分为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喂养耐受组76例,男45例(59.2%,45/76例),胎龄(29.43±1.42)周;喂养不耐受组79例,男48例(60.8%,48/79例),胎龄(29.16±1.60)周。了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比较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喂养、生长发育和主要诊疗情况。结果1.胎龄<32周的早产儿,均使用早产儿住院期间配方奶开奶,出生48 h开奶的占92.9%(144/155例),出生24 h开奶的占76.1%(118/155例),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开奶量分别为(12.24±4.37)mL/(kg·d)和(11.23±4.88) mL/(k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05)。2.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出生第1周的加奶速度分别为(8.69±4.30) mL/(kg·d) 和(4.29±4.02) mL/(kg·d);出生第2周的加奶速度分别为(8.43±0.45) mL/(kg·d)和(4.26±2.75) mL/(kg·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83、t′=13.294,均P<0.05)。3.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早产儿达足量喂养时间分别为(20.55±9.66) d和(34.88±15.0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9,P<0.05)。4.喂养耐受组较喂养不耐受组住院时间短、体质量增长多、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下降。5.胎龄<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50.9 %(79/155例),胎粪排出延迟、输血、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激素、使用抗生素超过2周、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可能与喂养不耐受相关。结论胎龄<32周的早产儿喂养不理想,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偏高,医务人员喂养方案有待改进。

  • 标签: 婴儿,早产 肠内喂养 喂养不耐受
  • 作者: 张雪丽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9-19
  • 机构:大英县人民医院  四川  遂宁 629300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营养喂养流程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ICU重症患者68例分为两组,各3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护理,研究组实施营养喂养流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参照组,治疗和营养指标达成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应用营养喂养流程对ICU重症患者进行干预,能够尽量满足患者机体对营养的需求量,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死亡率。

  • 标签: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喂养流程
  • 简介:摘要: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患者早期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也是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脑卒中患者早期营养喂养不耐受是当前重点问题。本文则从脑卒中患者早期营养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脑卒中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不断提高干预效果,保证脑卒中患者早期营养喂养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危险因素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重症营养支持中护理干预措施与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神经重症患者72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36例为安全护理干预,归为A组,36例为常规管理,设为B组,比较营养状态和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A组营养状态较好,喂养不耐受风险较低(P<0.05)。结论:针对神经重症患者实施营养管理期间,加强安全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喂养不耐受,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安全护理干预 肠内营养 神经重症护理 喂养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