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MRI对发现早期病变及显示病变范围效果良好,并依据组织解剖学改变进行了相应的MRI分期。结论MRI是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方法,能直接多方位确定骨缺血坏死位置和范围,对CT和平片阴性病人做出诊断。

  • 标签: 股骨头 缺血坏死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对17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全部病例行髋关节MRI、X线片及CT检查。结果在17例27髋中,双侧患病10例,单侧患病7例。CT扫描3髋阴性,X线平片4髋阴性。结论在临床上凡是有髋部疼痛、髋部外伤、长期酗酒及服用激素者都应行MRI检查,MRI是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最为准确、早期的检查。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X线平片、CT及MRI能够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3种方法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以MRI最为敏感,可发现0期及Ⅰ期病变,并能预测股骨头的晚期塌陷情况。CT较MRI次之,亦能发现部分0期及Ⅰ期病变。X线平片较差,仅能发现部分Ⅱ期病变。对有股骨头缺血坏死致病原因且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应行MRI检查,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CT与MRI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检测中的影像学特点和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与MRI扫描,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影像学特点,并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CT在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检测中的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异常,股骨头出现星芒样或新月形缺损,骨囊性变以及骨小梁密度改变;MRI的影像学特点则主要表现为股骨头T1Wl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T1WI、T2WI混杂高信号。MRI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为95.92%,CT的检出率为79.59%,MRI的检出率高于CT。结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借助CT及MR的扫描中呈现的影像学特点可以准确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情况进行判断,MRI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评估更为准确。

  • 标签: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影像学 CT 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非典型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38例非典型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通过相应的治疗后治愈率达到100%,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对非典型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进行临床诊断,同时再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并且给予早期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早期 非典型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及CT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近时间段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的DR及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股骨头缺血坏死各期均有其病理及影像学特点。结论DR及CT影像学检查是基层医院股骨头缺血坏死主要诊断方法

  • 标签: 数字X摄影 体层摄影术 X机计算机技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简介:早期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髋关节疾病,其发病原因与长期酗酒、滥用激素及创伤有关,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甚清楚。该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X线检查价值有限,对早期病变识别困难,CT和MRI成像效果好,最常应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通过对我院5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CT、MRI影像学资料整理分析,探讨2种影像学改变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磁共振成像诊断 CT 早期股骨头坏死 MRI影像学 髋关节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粘膜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肠缺血40分钟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的四个时相点,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肠系膜组织中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利用MTT测定PP淋巴结、上皮内淋巴细胞、固有层淋巴细胞的增值活力。结果肠缺血再灌注后肠粘膜中sIgA含量以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之后肠粘膜的免疫功能下降。

  • 标签: 肠缺血 再灌注 肠粘膜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临床效果做相关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从1998年~2012年收治的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62例患者,将他们平均分成31例对照组和31例观察组。采用西医的常规治疗用于对照组的治疗;采用中医的综合治疗对研究组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在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的综合疗法对缺血性股骨头患者进行的治疗在临床上的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中医综合疗法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囊大面积软组织坏死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例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了术前心理疏导、心理安抚,术后防止交叉感染等护理过程。结果3例患者通过治疗及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均治愈出院。结论3例患者因患病部位特殊,除给予体位、引流管等护理措施外,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重要。

  • 标签: 阴囊 皮肤软组织坏死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对肠粘膜细胞bcl-2和BaX基因的作用调控肠粘膜细胞的凋亡。方法通过对SD大鼠支撑胰腺炎模型后,不同的处理手段,采点处死后,对肠粘膜细胞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评分、淀粉酶和一氧化氮关系的比较。结果一氧化氮可以通过早期启动肠粘膜细胞的凋亡基因的激活,抑制抑凋亡基因的表达,促进肠粘膜细胞的凋亡。结论NO通过调节BaX、bcl-2等凋亡相关基因,调控肠粘膜细胞的凋亡。

  • 标签: 一氧化氮 急性出血坏死胰腺炎 bcl-2 BaX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34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ARCO分期Ⅰ、Ⅱ期),应用带缝匠肌髂骨膜瓣植入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0例(21髋),女性14例(15髋);年龄20—63岁,平均36.8岁;ARCOⅠ期15髋,ARCOⅡ期21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61.2分,术后随访1.8—8年,平均4.8年。结果2例病情进展,行走疼痛,行关节置换;3例股骨头轻微塌陷,行走无疼痛,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提高至平均93.5分,有效率94.4%,成功率86.1%。结论应用带缝匠肌髂骨膜瓣植入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缝匠肌髂骨膜瓣 随访研究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