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及CT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及CT诊断分析

张德才

张德才(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人民医院666599)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及CT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近时间段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的DR及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期均有其病理及影像学特点。结论DR及CT影像学检查是基层医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诊断方法

【关键词】数字X摄影体层摄影术X机计算机技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21-02

【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unitimageofavascularnecrosisoftheX-rayandCTmanifestations,toexplorethediagnosticvalue.Datamethodsthehospitalinrecentperiodof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wereDRandCTimages,retrospectiveanalysis.Resultsof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ofeachstagearethepathologicalandimagingfeatures.ConclusionimagesofDRandCTexaminationistheprimaryhospitalof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maindiagnosismethod

【keyword】digitalXphotographytomographycomputerofXmachinetechnologyof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

骨缺血性坏死又名无菌性坏死、骨软骨炎、骨软骨病等,是一组发生原因不同、部位各异、命名也不一致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骨血障碍、营养不良、骨细胞坏死。修复为其主要的病理过程。一般而言,发生于骨干一干骺端者称为骨梗塞;发生于骨骺一干骺端者称骨缺血坏死。凡承重较大、附着肌腱较强的部位易于受累,尤为股骨头的发生率最高。

1.发病机制

局部血液灌注障碍是导致骨坏死的直接原因,其起因有三:血管壁受损如外伤、脉管炎等;骨内血管受压骨髓容积增加如高雪病;血管内堵塞如潜水病、脂肪栓塞等。以上情况均使骨内微循环停滞→骨髓水肿→骨髓压力→↑血流程度↑,形成恶性循环。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非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常见于30-60岁,70%的患者最终为双侧性。病因:最多见于应用肾上瑔皮素激素后,占44.5%,其它原因有酗酒(11%)、骨折(8.4%)、骨质疏松等,还有部分病例原因不明[1]。

2.临床表现

主要是髋部疼痛,常向膝、腰放射并有乏力和跛行。早期当股骨头尚未塌陷时可无症状,晚期股骨头塌陷、增大变形后可有严重疼痛和活动障碍。

3.病理改变及影像学表现

初期:骨细胞死亡,附属组织也死亡,死骨无代谢活动,临近正常组织的反应已开始出现,骨小梁结构任保持完好,在X线和CT上无法区分。缺血后1~3个月;死骨仍保持原结构,骨性关节面也保持原有形态,周围活骨发生费用性骨质疏松,在X线片上死骨骨小梁相对粗大、密度相对增高;此时CT表现仍可正常。

中期:坏死骨吸收,新生骨形成:死骨吸收(清楚)形成吸收带或囊变区,其内为大量新生血管和肉芽组织,其周边产生新生骨形成新生骨带或硬化带。吸收带的头侧多模糊为破骨细胞活动的结果;其颈侧常有新生骨形成无骨纹结构的硬化带。小的囊变可为新生骨所替代,大的囊变可引起关节面的塌陷。随着时间的推移,死骨不断被吸收,新生骨增多,硬化日益明显,同时关节面可塌陷而进入晚期。此期CT见松质骨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小囊变,开始周围增生硬化不明显;以后可出现各种骨吸收区,其周围的硬化区和死骨,头外形尚保持正常。

晚期:股骨头骨性关节面塌陷、股骨头碎裂,关节软骨破坏;髋臼底、盂缘、股骨颈均可发生骨质增生;坏死的股骨头内的死骨吸收和新股形成的过程继续进行。经数年或更长的时间,死骨全部吸收,增生的骨质经改建、塑形,关节面可变得比较光滑但股骨头呈蘑菇状。以上病理改变可能在同一病例交错发生,而且在同一股骨头可以反复多次发生缺血,致使各期的影像学表现。

正常所见

平片股骨头:球形。股骨颈:大部位于关节囊内。关节囊:起于髋臼周边,止于颈基底部,盂唇位于囊内。

CT股骨头外形光滑、完整,横断面上骨小梁于头中央稍粗,向股骨头表面呈放射状或伪足样分支排列,小梁由粗浅粗渐细伸延至骨性关节面—“星芒征”;有的股骨头中央小梁增粗呈从状。

初期患者无症状DR无异常表现CT亦无异常所见早期:

DR股骨头无变形、无碎裂,关节间隙正常;坏死区骨质相对密度增高。

CT“星芒征”变形,从股骨头中央到骨性关节面有点状或小条状骨质增生或骨小梁融合,此时可见轻度囊变改变。

中期

DR股骨头无变形、无碎裂,关节间隙正常;股骨头内出现高密度的硬化区和低密度的囊变区及骨质吸收带。

CT松质骨内出现各种囊状破坏区、死骨、骨质吸收带及其周围的硬化带;并可有髋臼和股骨头的轻度骨质增生。

晚期

DR股骨头变形、塌陷、碎裂或出现壳状碎骨片,关节间隙尚保持正常。

CT股骨头碎裂、变形,“星芒征”明显变形或消失;碎骨片周围有骨质吸收区;骨小梁融合明显、范围广。

末期

髋关节骨性节炎改变,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骨质增生,髋臼边缘骨赘,臼底增厚并常见髋关节半脱位。经数年或更长时间,死骨吸收,增生的骨质经改建、塑形,关节面可变得比较光滑但股骨头呈蘑菇状。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变化,是骨坏死后继发的修复性病理变化的体现,它是影响诊断的基础,也是疗效判定的重要依据。在影象诊断中要反过来据影像学变现推断其修复过程。

4.鉴别诊断

一时性骨质疏松,局部骨质疏松、密度减低,需要行MRI或核素扫描才能区分。

骨性关节炎:出现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和髋臼股骨头关节面下囊变类似缺血坏死的晚期表现,亦需要行MRI或核素扫描才能区分。

髋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缺血坏死发病缓慢,化脓性关节炎起病急;缺血坏死多从软骨下发病,骨密度增高、断裂,而化脓性关节炎多从软骨开始破坏,骨质破坏迅速,结核则为局限性破坏,有死骨形成;缺血坏死关节间隙正常,永不发生强直,化脓性关节炎可发生骨性强直,髋关节结核间隙变窄,晚期可发生纤维性强直。

5.影像学检查的意义

ANFH是常见病,病情可发展较快,如不及时治疗,将很快发生股骨头关节面的塌陷,导致损伤性关节炎,引起病人的症状和关节功能障碍。如已发生X线可见的改变而没有及时治疗,则多数将在6~24个月内发生股骨头塌陷。因此,应用敏感和特异性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ANFH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6.各种影像学手段的评价

X线显示的是骨质的密度,病变初期无可见的变化,只是在早期及以后才有X线改变。X线対初期和早期的ANFH的诊断有一定的限制,其敏感性为41%,低于其它几种影像学方法

CT在早期诊断ANFH方面优于X线,在显示病变区的增生、硬化、碎裂和囊变等方面较X线更清楚,并且可清楚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骨小梁“星芒结构”的改变和匐行的带状硬化缘的骨质吸收区。

MRI是诊断初期和早期ANFH的最佳方法,可以发现和诊断临床无症状的早期缺血坏死,具有良好软组织分辨率,能清晰地显示髓腔和周围软组织的变化,可与其他疾病鉴别[2]。但MRI价格昂贵、基层医院没有得到普及。

放射性核素扫描较X线敏感,但特异性较低。

参考文献

[1]MatsuoK,HirohataT,SugiokaY,etal.Influenceofalcoholintakecigarettesmoking,andoccupationalstatusonidiopathic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J].ClinOrthopRelatRes,1988,234(9):115-123.

[2]任安,张雪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简况[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