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截方式对胫骨Ilizarov搬移术愈合指数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2月至2019年4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行胫骨Ilizarov单段搬移术治疗93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截方式不同分为3组:微创截组16例,全部为男性;年龄(37.1±8.3)岁;Gustilo分型:Ⅱ型5例,Ⅲ型11例。骨膜下截组57例,男47例,女10例;年龄(39.1±11.8)岁;Gustilo分型:Ⅱ型17例,Ⅲ型40例。骨膜外截组20例,男19例,女1例;年龄(37.7±11.2)岁;Gustilo分型:Ⅱ型18例,Ⅲ型2例。比较三组患者愈合指数及Ilizarov方法与应用协会(ASAMI)功能评分。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9~50个月(平均27.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性愈合,相关并发症均经过相应处理后治愈。微创截组、骨膜下截组、骨膜外截愈合指数分别为(53.09±21.88)、(59.97±33.29)、(46.20±14.11)d/c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8)。3组ASAMI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7.5%、89.5%、90.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截方式均可获得良好性愈合,三种截方式愈合指数及术后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

  • 标签: 伊利扎罗夫技术 截骨术 胫骨 骨搬移 截骨方式 骨愈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依诺肝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分化过程及其分泌外泌体影响。方法提取4周龄雄性SD大鼠BMSCs,对其表面抗原和多系分化潜能进行鉴定,诱导其向成方向分化。10 IU/mL依诺肝素处理BMSCs 14 d后,采用试剂盒法提取BMSCs分泌外泌体,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检测外泌体CD63表达,茜素红染色分析BMSCs成骨化,分别检测BMSCs及外泌体中成骨相关蛋白骨钙素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水平。结果分离培养BMSCs呈长梭形,形态均匀一致,高表达CD29和CD44,低表达CD34和CD45,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征;提取外泌体成椭圆形,直径30~80 nm,表达CD63。茜素红染色提示依诺肝素处理组矿化结节数较空白对照组低。依诺肝素处理组BMSCs钙素[(48.81±8.23)ng/mL]和BMP-2[(311.45±27.59) pg/mL]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80.43±10.74)ng/mL和(399.23±32.25)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同BMSCs细胞数量来源依诺肝素干预下外泌体中钙素[(1.45±0.15)ng/mL]和BMP-2[(18.47±0.54) pg/mL]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1.00±0.12) ng/mL]和(9.07±0.3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诺肝素处理可以抑制BMSCs成骨化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依诺肝素直接抑制BMSCs成骨相关蛋白骨钙素及BMP-2表达以及间接通过诱导BMSCs中钙素及BMP-2以外泌体形式排出从而进一步减少BMSCs成骨相关蛋白水平有关。

  • 标签: 依诺肝素 骨髓细胞 骨钙素 成骨分化 外泌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应用改良标准外伤大瓣开颅术效果和价值。方法:患者接收时段介于2020年8月-2021年10月,对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开展规范分组操作,对照组23例实施标准外伤大瓣开颅术,观察组27例给予改良标准外伤大瓣开颅术。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对照组高达26.08%,且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预后情况改善幅度较大,数据和对照组展开比较(P<0.05)。结论:改良标准外伤大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效果显著,可提升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并发症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皮瓣联合抗生素水泥链珠治疗手部与软组织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对16例手部感染性创面采用邻指指背筋膜皮瓣、指侧方血管链皮瓣、桡动脉鼻烟窝穿支皮瓣、局部转移皮瓣等并联合万古霉素抗生素水泥链珠进行修复,皮瓣术后3个月取出抗生素链珠16例,其中8例二期行植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22个月,皮瓣血运好,顺利存活,伤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示8例缺损患者骨折均达到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0周。手指功能参照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9例。结论带蒂皮瓣联合万古霉素抗生素水泥链珠治疗手部感染性创面,一期闭合创面,能有效控制感染,为二期处理缺损创造良好条件。

  • 标签: 感染 外科皮瓣 创面 抗生素骨水泥链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大鼠糖尿病足胫骨横向搬移模型。方法将40只高脂饲养5周后SD大鼠腹腔注射链佐脲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并以随机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标准。实验期间在适应性饲养结束后每周监测一次体重、进食量、饮水量、排便以及血糖变化,直到连续3周随机血糖≥16.7 mmol/L。待血糖稳定后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存活34只糖尿病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安装横向搬移外固定支架,切除大鼠足背皮肤,并进行横向搬移;对照组:安装横向搬移外固定支架并切除大鼠足背皮肤,但不进行横向搬移。在安装外固定支架后第1、5、10、15、20天记录创面变化。在横向搬移周期完成后(即胫骨横向搬移造模术后24 d),两组分别随机抽取1只大鼠进行血管造影,其余大鼠处死后观察下肢皮肤变化,并比较两组大鼠下肢皮肤组织CD31免疫组化染色光密度值(AOD)。结果随机血糖由造模前(6.89±1.03)mmol/L升高到末次检测(25.91±6.42)mmol/L,并且连续3周血糖均≥16.7 mmol/L。实验组足背创面在第5、10、20天时溃疡愈合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观察与血管造影都发现实验组横向搬移侧下肢有更丰富血管。CD3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实验组AOD为0.60±0.23,显著高于对照组0.37±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2,P=0.001)。结论在成功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自主设计横向搬移外固定支架建立了下肢微循环改善胫骨横向搬移模型。

  • 标签: 糖尿病足 伊利扎罗夫技术 大鼠 胫骨 横向骨搬移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矫形术(PSO)中选择不同下端融合椎(LIV)对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后骨盆投射角(PI)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3月—2014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94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3例、女11例,年龄19~59(34.7±8.5)岁。患者均行后路PSO,依据LIV选择将患者分为2组:A组69例,LIV选择L4或L5,其中20例远端固定至L4、49例远端固定至L5;B组25例,LIV选择S1,远端均固定至S1。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0天及术后2年时全脊柱最大后凸角(GK)、矢状面垂直轴(SVA)、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变化情况。结果(1)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术前除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01),GK、PI、PT、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第10天2组间GK、SVA、PI、PT、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2年,A组PT小于B组,SS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0.01,P值均<0.05),而GK、SVA、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内各项指标比较:A组、B组内不同时间点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K、SVA、PT、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术前比较,A组、B组内术后第10天和2年GK、SVA、PT均减小,SS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术后第10天比较,术后2年A组、B组内PT均增大,SS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GK、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行PSO治疗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论LIV是否固定至S1,PI均无显著性变化,且对患者术后PI无影响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脊柱后凸 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 骨盆投射角 下端融合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固定架治疗创伤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128例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话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病率。结果采用两组方式对创伤患者进行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93%,并发症发病率为28.1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44%,并发症发病率为4.69%,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P值均<0.05,差异性显著。结论在对创伤患者治疗时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方式具有更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广大医护人员进行推广和研究。

  • 标签: 外固定架 骨创伤 有效性 安全性 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胫骨横向搬移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中监测血管再生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胫骨横向搬移治疗12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4.0±16.6)岁(范围30~86岁)。12例中伴糖尿病足者10例,糖尿病史(14.4±8.3)年(范围5~30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2例。12例均行胫骨横向搬移治疗,记录治疗前后超微血流成像结果并进行比较,包括新生侧支血管数量与部位、血管直径、浸润深度等。结果12例在接受治疗后均发现明显围绕下肢知名血管新生侧支,侧支数量(3.25±2.73)支(范围1~8支)。12例共发现20支知名血管有侧支建立现象,其中11例共12支跖动脉(dorsal metatarsal artery,DMA)周围发现侧支建立,2例共3支足背动脉(dorsal pedis artery,DPA)周围发现侧支循环建立,2例共3支胫前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ATA)周围发现侧支循环建立,2例各有1支胫后动脉(posterior tibial artery,PTA)周围发现侧支循环建立。6例侧支建立于手术同侧下肢,2例侧支建立于手术对侧下肢,4例侧支建立于双侧下肢。结论胫骨横向搬移在临床应用中血管再生现象明显,超微血流成像可有效反映新生血管侧支生成情况。

  • 标签: 缺血后处理 诊断显像 侧支循环 外固定器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侧去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效果分析。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05.09-2023.05.09,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颅脑损伤患者,共计86例。经等量随机电脑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传统单侧标准外伤大瓣开颅术(SLTC),观察组-43例-双侧去瓣减压术(BDC)。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干预效果。结果:术后患者颅内压、NSE、S100β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去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效果理想,可使用。

  • 标签: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传统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出现右足趾肿痛、破溃4年,加重1个月糖尿病足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及相关检查后,拟行胫骨横向搬移,但术前发现小腿内侧皮肤条件欠佳,遂行腓骨横向搬移。用微型截骨器在腓骨外侧中段两侧截,两截线相距约10 cm,远端截线距外踝尖约10 cm。术后第8天开始搬移,每6小时搬移1次,每天向内侧延长1 mm,搬移14 d后再往回搬移14 d。从术前术后皮温、踝肱指数、CT血管造影、CT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创面愈合情况等进行对比评估。术后28 d创面完全愈合。

  • 标签: 腓骨 骨搬移 糖尿病足 血管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隧道腱-骨缝合手术治疗新鲜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损伤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经隧道腱-骨缝合法手术治疗24例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损伤患者。均为单指损伤,排除骨折需克氏针内固定者。示指8例,中指9例,环指5例,小指2例。开放性损伤9例,闭合性损伤15例。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2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手指功能根据Crawford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1.7%。结论采用经隧道腱-骨缝合手术治疗新鲜中央束止点损伤,可获得肌腱止点解剖重建,具有固定牢靠、关节活动度良好、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

  • 标签: 腱损伤 治疗结果 中央束止点 腱-骨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道皮下打结法治疗近指间关节掌板及侧副韧带损伤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我们对7例近指间关节掌板及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采用指侧方入路,分别在掌板起点及侧副韧带止点或起点各打2处道,掌板及侧副韧带断端分别用3-0 Prolene线"U"形缝合,于近指间关节伸直位行1枚直径1.0 mm克氏针固定,将缝线尾线分别通过道,在中节指骨背侧及对侧面抽出并在皮下打结,术后4周拔除克氏针,不负重活动手指关节。结果术后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7~36个月,平均25个月。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SA)分别为7.10±1.06及0.71±0.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2,P<0.001)。患指近指间关节术前、术后活动度分别为(43.71±8.38)°及(96.43±2.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4,P<0.001)。患指功能按Saetta等评定标准评定:优5例,良2例。结论本术式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稳定,无需特殊器械,并发症少,是治疗近指间关节掌板及侧副韧带损伤较好方法。

  • 标签: 指损伤 治疗结果 掌板 侧副韧带 骨道
  • 简介:摘要截椎脱位(sagittal translation,ST)指截椎近端椎体后下缘与远端椎体后上缘之间矢状面偏移>5 mm。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附着点炎和异位骨化为特征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破坏脊柱、骶髂关节。晚期出现胸腰段后凸畸形导致患者平视及平卧困难,需实施截矫形手术改善生活质量。AS后凸畸形截矫形术中截椎脱位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但严重脱位易引起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既往研究表明术中截椎脱位与术中操作不当、脊柱骨化程度、后凸畸形曲线模式及矫正度、截椎前壁过早骨折、截量过多或不足、矫形棒铰链点与截闭合铰链点不在同一水平、不恰当地使用悬梁臂技术等有明显相关性。防脱位器械使用、术中透视及神经电生理监护可有效预防术中脱位发生;对于术中已经出现脱位患者,可根据神经功能情况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尝试复位或扩大椎板切除减压预防神经损害。AS患者较强能力使得脱位椎体可能发生重塑,随访期间可见良好骨质重建、性融合。了解截椎脱位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可使脊柱外科医生进一步认识截椎脱位,从而有助于减少术中截椎脱位及其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伴有B型和C型冠状面失平衡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行后路截矫形术后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7年8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脊柱后路截矫形内固定术伴有冠状面失平衡DS患者临床资料。于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Cobb角、冠状面躯干偏移(CI)、腰椎前凸角(LL)、最大后凸角(GK)、矢状面平衡(SVA)。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填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健康调查问卷简表(SF-36)。组间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38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平均年龄(60±6)岁,平均随访(31±10)个月。其中B型24例,C型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截方式、随访时间、术前CI、LL、GK、SVA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B型组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44°±19°,术后降至19°±7°(t=8.496,P<0.001),末次随访时为19°±6°,未见明显矫正丢失(t=-0.657,P=0.518);C型组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43°±9°,术后降至21°±4°(t=13.537,P<0.001),末次随访时为21°±5°,亦未见明显矫正丢失(t=-0.186,P=0.856)。两组间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冠状面躯干偏移均较术前显著下降,末次随访时维持良好。B型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恢复优于C型组(t=-2.401、-2.659,均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SF-36量表生理功能总分、心理功能总分、ODI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伴B型和C型冠状面失衡DS患者行后路截矫形术后可获得满意疗效,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伴B型冠状面失平衡DS患者术后冠状面平衡改善更好。

  • 标签: 退变性脊柱侧凸 冠状面失衡 矫形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观察横向搬移过程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该技术在横向搬移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横向搬移治疗17例糖尿病足患者资料。选用超微血流成像模式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第1跖背动脉血管指数、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血流量和Wagner分级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手术同侧与对侧均探及新生血管。末次随访时新生侧支数量为7.0(3.5, 9.0)支,与术前1.0(0, 1.5)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第1跖背动脉血管指数(5.65±4.36)相比,术后1周(9.70±10.88)和术后1个月(9.22±5.46)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血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Wagner分级(1级4例,2级11例,3级2例)较术前(2级1例,3级2例,4级14例)、术后1周(2级1例,3级5例,1级11例)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发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而行截肢,1例因足趾发黑而行截趾。结论超微血流成像技术监测客观反映了横向搬移后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变化情况,为病情预后提供了有价值信息,并确定了搬移过程中影像学监测价值。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糖尿病足 血管造影术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胫骨横向骨搬移 血管指数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推动了建筑行业发展与革新,在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中,项目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存在一些不确定风险因素,会对项目施工质量与安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介绍了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中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 标签: 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混凝土外加剂在桥梁施工中使用,既有一定优势,也存在一定弊端。在运用外加剂同时,要秉承科学合理理念,使外加剂能够发挥最大效果。外加剂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质量,所以要控制好混凝土外加剂使用量,使其能够发挥一定优势,保障整体工程质量。

  • 标签: 桥梁施工 混凝土外加剂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建筑消防系统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在 2017年颁布实施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该规范实施,标志着防排烟系统朝着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安全方向发展。深入学习领会新规范设计精神,设计出符合新时代要求建筑产品已经成为了摆在暖通设计工作者面前一项全新课题。

  • 标签: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防烟,排烟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给居民带来了现代化生活方式,其建设规模和建设投入也不断增加,现代建筑业对工程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工程管理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其水平优劣受到众多因数影响。然而制约建筑工程管理因素有很多,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则需从多方面入手,充分认识到当前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根据问题才能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如此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本文研究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应对措施。

  • 标签: 建筑工程管理 影响因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