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与成效。方法我院于2013年6月以来实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模,比较病人的满意度,医生的满意度,医嘱执行的正确率,病情观察的及时性,医护协调的配合度,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6个月后,病人满意度为97.3%,医生满意度96.7%,护士满意度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嘱执行的正确率97.8%,病情观察的及时性98.1%,医护协调的配合度93.5%,差错事故的发生率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和医生的满意度、提高执行的正确率,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部分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家庭功能、共情能力水平现状,探讨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1—5月对浙江省5所医院的1 050名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状况调查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和杰弗森共情量表(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Health Professionals,JSE-HP)。本研究共发放1 050份问卷,回收1 032份,问卷回收率为98.3%。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 032名临床护士家庭关怀指数问卷总分为(6.04±2.90)分,JSE-HP总为(87.33±21.02)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各维度得分与JSE-HP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128~0.490,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对临床护士共情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婚姻状况、家庭功能是影响共情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人员要积极关注护士共情现状,并利用相关组织支持、社会支持给予相应帮助,从而减少共情疲劳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瘘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6 h内采取不同卧位对生命体征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中心肠瘘全麻术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等待患者麻醉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正常经鼻自主呼吸后进行卧位更换。将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A组为平卧位;B组为床头抬高15°卧位;C组为床头抬高30°卧位;D组为床头抬高45°卧位;E组为床头抬高15~45°卧位,开始将床头摇至15°,2 h后将床头摇至30°,再2 h后将床头摇至45°。5组患者卧位固定后,在患者主诉不适时或体位自行改变。比较5组卧位坚持时间、不舒症状和腹部切口疼痛程度。结果肠瘘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6 h内15°卧位与30°卧位坚持时间较长,分别为(72.27±12.41)min和(69.37±9.10)min,5种不同卧位坚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患者腰部疼痛人数较少,切口无痛患者较多,5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瘘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经鼻正常自主呼吸患者,术后6 h内采取15°、30°卧位可延长患者坚持卧位时间,减少腹部切口疼痛、腰部酸痛发生率,且减少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心理弹性在家庭功能与出院准备度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方便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2例,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家庭功能得分为(7.14±2.05)分,心理弹性得分为(54.29±7.23)分,出院准备度得分为(88.79±8.99)分。患者家庭功能与心理弹性(r=0.401,P<0.01)、出院准备度(r=0.459,P<0.01)呈正相关,心理弹性与出院准备度呈正相关(r=0.561,P<0.01);心理弹性在家庭功能与出院准备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18%。结论家庭功能既可正向预测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又能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出院准备度。护士应重视患者家庭功能和心理弹性的评估,通过提高患者家庭功能和心理弹性,进而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中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对危重症患者康复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入住某医院EICU的300名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组150名和常规护理对照组150名。干预组接受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际帮助在内的心理社会支持,而对照组接受标准护理服务。观察指标包括生理指标、心理指标、社会功能和康复效果。结果: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组在生理指标方面表现出更低的心率和血压,以及更高的血氧饱和度。心理指标方面,焦虑(HAMA)和抑郁(HAMD)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方面,SSR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社会支持能够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康复效果方面,FIM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显示心理社会支持可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程。结论: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显著改善了危重症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增强了社会功能,并促进了康复效果。这些发现强调了在EICU中提供心理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并提示医疗团队应将心理社会支持纳入危重症患者的标准护理中。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因单纯不良孕产史行产前诊断的孕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异常检出情况,探讨CMA在单纯不良孕产史孕妇中应用的注意事项。方法2014年6月至2020年7月共有5 563例孕妇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CMA产前诊断,其中单纯因"不良孕产史"进行产前诊断的病例169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先证者遗传学异常的类型和遗传来源及CMA预期检出情况,分为高风险组(19例,包括先证者为父母来源的病理性拷贝数变异11例,先证者为父母来源的染色体异常8例)、低风险组(113例,包括先证者全外显子测序和/或CMA未发现异常6例,先证者为明确的单基因病31例,新发致病性拷贝数变异47例,新发染色体异常29例)和风险不明组(先证者均未行遗传学检测,40例),总结各组的异常检出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69例孕妇(胎儿172例)中包括2例双胎妊娠孕妇和1例孕妇2次单胎妊娠。CMA共检出异常胎儿9例,占5.2%(9/172)。高风险组19例,检出异常8例,均与亲本遗传学异常相关;低风险组113例,仅检出1例22q11.22q11.23微重复,为arr[GRCh37]22q11.22q11.23(22,997,928-25,002,659)×3,属新发变异。风险不明组40例无异常检出。结论明确"不良孕产史"的病因,是合理应用CMA进行产前诊断的关键。单基因病、原因不明或先证者未发现CMA异常的情况并非CMA产前诊断的适应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个多囊肾病家系的致病变异位点,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8个独立家系中先证者的PKD1、PKD2基因,通过Sanger测序进行位点验证和家系分析,结合多囊肾疾病数据库和蛋白变异预测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检测出8个PDK1变异,包括5个无义变异和3个错义变异。其中4个无义变异PDK1:c.7555C>T,c.7288C>T,c.4957C>T和c.11423G>A已报道为ADPKD的致病变异,1个错义变异PDK1:c.2180T>G(p.Leu727Arg)报道为可能致病的变异;3个变异位点未见报道,c.6781G>T(p.Glu2261*),c.109T>G(p.Cys37Gly),c.8495A>G(p.Asn2832Ser),其中无义变异PDK1 c.6781G>T(p.Glu2261*)为致病变异,错义变异PDK1 c.109T>G(p.Cys37Gly)和c.8495A>G(p.Asn2832Ser)为可能致病的变异。2个家系的产前诊断结果显示家系1胎儿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变异,家系2胎儿未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变异。结论鉴定出8个ADPKD家系的PDK1基因变异,其中包括3个未见报道的新变异,丰富了PDK1基因变异谱。以鉴定出的变异为理论依据,成功对2个家系进行产前诊断,为临床ADPKD出生缺陷提供咨询。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化三醇对甲亢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甲亢性骨质疏松患者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丙基氧硫嘧啶+钙尔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FT3、FT4、TSH、TGAb、BMD等指标及有效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FT3、FT4等指数明显降低,TSH、BMD指数明显升高,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7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丙基氧硫嘧啶+钙尔奇+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疗效更佳,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CNS)异常胎儿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并追踪其妊娠结局,探讨CMA在CNS异常胎儿中的病因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20年12月因超声提示CNS异常至南京鼓楼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的636例胎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表型,将CNS异常的胎儿分为脑室扩张组(n=441)、脉络丛囊肿组(n=41)、颅后窝池增大组(n=42)、全前脑组(n=15)、胼胝体发育不全(ACC)组(n=22)及其他异常组(n=75);此外,根据是否合并CNS以外的异常,将胎儿分为孤立性(n=504)及非孤立性(n=132)CNS组。收集胎儿的产前样本(羊水/穿刺绒毛/脐血)或流产组织,提取基因组DNA,进行CMA检测,并电话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共纳入636例CNS异常胎儿(包含89例流产组织),随访547例。CMA异常检出率为11.48%(73/636)。全前脑组、ACC组、脉络丛囊肿组、颅后窝池增大组、脑室扩张组、其他异常组的检出率分别为80%(12/15)、31.82%(7/22)、19.51%(8/41)、14.29%(6/42)、7.48%(33/441)、9.33%(7/75)。与孤立性CNS异常组相比,非孤立性CNS异常组的检出率显著偏高(6.35% vs. 31.06%)(32/504 vs. 41/132)(χ2 = 62.867,P<0.001)。随访结果显示,CMA异常的52例胎儿中,1例发育正常,其余均已引产。CMA未见异常的434例胎儿中,377例活产(6例发育迟缓,其余均正常),57例引产;非孤立性CNS异常胎儿的不良妊娠结局率显著高于孤立性CNS异常胎儿(26.56% vs. 10.54%)(17/64 vs. 39/370)(χ2 = 12.463,P<0.001)结论CNS异常的胎儿应通过CMA检测以明确遗传学病因。CMA未见异常的胎儿大多预后良好,但仍有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型的可能。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的CNS异常胎儿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升高。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本文报告了1例62岁女性患者,因"右上腹饱胀不适伴隐痛4年余"入院,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管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切缘阴性。术后未予放化疗,随访1年未发生复发和转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胎儿游离DNA的基础性与拓展性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在胎儿非整倍体异常及染色体拷贝数目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77例基础性与拓展性NIP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随访妊娠结局,分析孕妇的临床数据、高风险孕妇的产前诊断率、筛查效能。结果2777例孕妇中,42.9%(1192/2777)选择了基础性NIPT,57.1%(1585/2777)选择了拓展性NIPT,失败率为0.1%(3/2777)。共检出21三体高风险8例,性染色体高风险6例,目标疾病外高风险32例。NIPT对21三体高风险阳性预测值为85.7%;拓展性NIPT对性染色体异常的筛查阳性率为0.38%,3例高风险病例进行了产前诊断,确诊47,XXX一例,假阳性2例。对于检测范围外的额外发现,基础性和拓展性NIPT的产前诊断率分别为71.4%(5/7)和68.2% (15/22),确诊7例真阳性CNVs,包括致病性和可疑致病性CNVs各1例,临床意义不明CNVs 5例。6例母源CNVs高风险病例中,5例胎儿携带相应CNVs且母亲为携带者;1例胎儿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未见异常,但其母亲为相应CNVs携带者。结论NIPT对21三体综合征和母源性CNVs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对胎源性CNVs的检测效能有限。检测前由孕妇知情选择是否获知目标疾病外的高风险结果是NIPT临床应用的可选方案,目标疾病外的高风险病例可结合胎儿超声筛查结果选择是否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但需充分告知可能的残余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妇科病房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妇科病房收治12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n=60)和干预组(n=60),分别施加常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的评分分别为(95.37±3.70)分、(93.15±3.38)分、(92.07±3.55)分、(93.44±3.82)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4.37±3.66)分,常规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85.68±3.74)分,干预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t=12.8633P=0.0000)。结论优质护理在妇科病房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工作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