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眼屈光状态的特点,为实施学龄前儿童眼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体检的4056名0~5岁儿童为检测对象,应用美国WelchAllyn公司生产的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状态调查。结果男女屈光异常总检测率分别为6.71%和6.44%,男女之间总异常率和各类屈光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屈光不正类型中、各年龄组中散光所占比例均较高、其次是远视、远视+散光、各年龄近视发生率均较低,筛查异常转诊的267人中,确诊为屈光不正266例,诊断符合率为99.63%。结论定期检查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和屈光状态,掌握学龄前儿童眼屈光状态的特点,对治疗儿童屈光不正,防治视功能障碍,降低弱视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指导实施儿童眼保健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9月间到我院就诊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41名(共268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散瞳验光结果等给予不同的治疗,跟踪其治疗效果,评价其影响因素。结果141例患儿(268眼)经一年的治疗后,基本痊愈105例(207眼),进步22例(36眼),无效14例(25眼),治疗有效率为90.07%(按眼数计算为90.67%)。年龄越小、采用综合疗法、依从性好、近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类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弱视早期即采用综合疗法对近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家长等应该耐心指导患儿完成训练,提高治疗依从性。
简介:摘要:探究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效果。方法:以在2020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眼科收治的62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患者,作为本次医学研究的重点观察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遮盖疗法,研究组实施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比较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情况,1°空间频率时P100振幅以及潜伏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视力情况,1°空间频率时P100振幅以及潜伏期评分情况治疗前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指标情况更理想,组间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使用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更有利于患儿视力恢复,值得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东胜区小学儿童屈光不正及其他眼部疾病的患病率。方法对总共1100名,年龄在7岁到12岁的小学儿童(其中男生570名,女生530名)进行屈光不正,色觉缺陷和其它眼部疾病的调查。对这些儿童进行视力,眼前节检查,色觉检查和眼底检查。结果396名儿童(36%)被发现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眼部异常。其中,屈光不正占29%、色觉缺陷占1.6%、斜视占2.5%、内眦赘皮占1.9%、上睑下垂占0.9%、倒睫占0.3%、霰粒肿占0.4%、沙眼占7.8%、过敏性结膜炎占4%、结膜痣及面部毛细血管瘤占0.1%、先天性白内障占0.2%。结论近视是小学儿童最常见的屈光不正。在小学入学时有眼科医生对儿童进行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和其它眼部疾病,有利于早期治疗并减少视功能的损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康汤治疗屈光不正性视疲劳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接收100例屈光不正性视疲劳患者资料予以分析,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以珍视明滴眼液治疗,实验组50例予以近康汤治疗,对比两组视疲劳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视疲劳评分2.63±1.10分均较对照组的5.50±1.09分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8.00%均较对照组的80.00%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近康汤治疗应用于患者中,可于很大程度上改善其视疲劳状况,且可显著提升其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专供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使用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并进行评价及测试。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70例、其他眼病成年患者100例及视力正常健康成人80名,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招募视力正常健康成人20名。通过与30例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面对面访谈生成具有80个条目的初始量表。应用初始量表对40例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进行调查,根据答案情况对条目进行删减。采用因子分析确定主要因子(量表维度),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评估量表的信度。总量表及各维度得分为所包含条目得分的平均值,范围为0(最低生活质量)至100分(最佳生活质量)。对100例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00例其他眼病成年患者及100名视力正常健康成人使用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得分的差异。结果最终形成的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生活质量量表(AAAQ)包含视觉功能和社会心理2个维度,每个维度含10个条目。总量表、视觉功能维度和社会心理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8、0.78和0.78。100例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18~43岁(中位数26岁),与100例其他眼病成年患者及100名视力正常健康成人的年龄及性别分布匹配(均P>0.05)。AAAQ量表区分效度测试结果显示,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总量表、视觉功能维度、社会心理维度得分分别为(28.63±9.18)、(27.69±9.88)、(29.53±9.90)分,均明显低于其他眼病成年患者得分(71.28±8.14)、(65.56±7.81)、(76.85±10.76)分和视力正常健康成人得分(84.54±9.13)、(81.70±9.27)、(87.38±10.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研制AAAQ,其符合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的信度及效度要求,可用于评估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生活质量。(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41-347)
简介:目的:探讨近视性角膜屈光矫治术后眼在眼部检查之所见。方法:应用手电筒、检眼镜和检影镜对48例空中乘务员92只经过不同屈光矫治术后眼进行检查,同时,与100只健康眼对照。结果:矫治后眼80.4%检眼镜彻照时有角膜暗区,79.3%检影时有正球面差影动,Ortho-K后有85.7%检眼镜彻照时角膜出现明暗相间的同心圆,33.3%手电斜照时出现蜡膜弧形亮带。有9.8%的矫治后眼无任何阳性发现。政党眼有12%出现正球面差影动,余无阳性发现。结论:角膜暗区和正球面差是角膜屈光矫治术后的共同表现,角膜暗区可作为矫治术后的诊断依据,正球面差可作为诊断的佐证;角膜同心圆和虹膜透亮带是Ortho-K后的特有表现。上述改变程度与矫治前屈光度、疗效、矫治后时间以及术式等关系密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内不同程度对屈光状态的影响及手术前后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6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73例(82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胬肉侵入角膜内程度分为≤3.0mm组、3.1~4.5mm组和>4.5mm组,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比观察各组的屈光状态以及手术前后屈光状态的改变。结果3组术前平均裸眼视力、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和平均散光度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胬肉头部侵入角膜内程度与术前平均裸眼视力和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均呈负相关(r=-0.732和r=-0.673,P<0.05),与术前平均散光度则成正相关(r=0.845,P<0.05)。术后各组平均裸眼视力、平均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平均散光度均有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内越多对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越大,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角膜散光情况,提高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术前研究不同散光类型的白内障,对其术后屈光状态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术前角膜散光轴向将其分为顺规散光组、逆规散光组与斜轴散光组,每组各 40例。观察三组患者术后 1个月球镜、柱镜以及角膜散光差异等相关情况。 结果:顺规散光组、逆规散光组与斜轴散光组术后矫正球镜度数无显著差异(P> 0.05)。顺规散光组、逆规散光组患者术后矫正柱镜度数与术前差异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高度远视弱视儿童屈光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高度远视弱视患儿10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配镜(有屈光参差者加遮盖)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配镜(有屈光参差者加遮盖)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屈光结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屈光结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新型扫频光源生物测量仪测量的全角膜屈光力(TK)和传统角膜屈光力(K)计算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5—1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因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衍射型三焦点IOL植入术的患者29例(58眼)。使用IOLMaster 700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进行术前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中央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前后表面角膜屈光力、TK、白到白角膜直径的测量。分别使用K和TK按照目前常用IOL度数计算公式(SRK/T、Haigis、Holladay2及Barrett Universal Ⅱ)及额外新增加的Barrett TK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IOL度数及预测屈光度数。术后1、3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远视力检查及主觉验光。计算绝对预测误差、绝对预测误差均值、绝对预测误差中位数(MedAE)及各个公式预测误差值在±0.25、±0.50、±0.75、±1.00 D内所占的百分比。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和McNemar's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TK值和K值的差异平均值(TK-K)为0.007 D,二者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6(P<0.001),提示二者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在Haigis和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使用TK值计算的MedAE略小于K值计算的MedAE;在SRK/T和Holladay2公式,使用K值计算的MedAE略小于TK值计算的MedAE。Barrett TK Universal Ⅱ比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预测误差值在±0.25、±0.50 D内所占的百分比略高,而SRK/T、Haigis及Holladay2公式K值计算比TK值计算预测误差值在±0.25、±0.50 D内所占的百分比略高,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新型扫频光源生物测量仪测量的TK值在不同IOL度数计算公式中的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与K值一致,利用TK值在Barrett TK Universal Ⅱ公式的计算准确性更高。
简介:摘要我国角膜屈光手术的数量逐年递增,手术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呈现出多元化、规范化的趋势。干眼仍然是各种角膜屈光手术前后较为常见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角膜屈光手术的围手术期对干眼进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眼科医疗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组、屈光手术学组携手,针对角膜屈光手术前后干眼的发病机制、术前评估和处理、术后护理和治疗等,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和我国临床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认真讨论形成专家共识意见,以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44-650)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现代学徒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逐步向产教融合过渡,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培养既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又能适应职业岗位的整合、迁移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中,起到衔接和过渡的作用。近年来,宣威市区各眼视光金业迅速发展,许多小规模的企业悄然崛起,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愈发体现出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国家高学历的普及与发展,眼视光企业员工对自身的学历要求也随之增高,许多员工迫切希望提高自身学历来进一步谋求职业发展。就此,针对上述问题对宣威市区眼视光企业进行了关于“现代学徒制”的认识和需求,以及相关员工对学历提升意向的问卷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