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结合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影像和Dolphin软件转化头颅侧位片,研究Andrews要素Ⅱ目标前界线(goal anterior limit line, GALL)的可重复性。方法选取57例患者CBCT影像导入Dolphin软件转化头颅侧位片,根据Andrews要素Ⅱ进行定点测量,得出临床前额平面与FALL线(forehead's anterior limit line)所成的角度及上颌中切牙FA(facial-axis point)点至GALL线的距离。由3名经软件测量培训的专业正畸医生执行。操作者分别测量2次,间隔1周。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同一操作者测量可重复性,以及不同操作者对同一指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同一操作者测量上颌中切牙FA点与GALL线距离(a)及临床前额平面与FALL线所成的角度(b),ICC检验结果表明每一位操作者对该测量方法的掌握度和可重复性好。不同操作者之间采用该测量方法测量a和b,ICC分别为0.965和0.912表明可靠性高且一致性好。结论Andrews要素Ⅱ的GALL线测量,运用CBCT影像结合Dolphin软件转化头颅侧位片及相应的测量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可应用于临床正畸。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体检人群中应用定量CT(QCT)技术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为QCT应用于临床肝脏脂肪含量测量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7月,连续抽取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行QCT检查的291例体检者,男性214例(73.5%),女性77例(26.5%),年龄(48.7±11.0)岁。采用QCT工作站测量体检者的肝脏脂肪含量,由3位测量者(A、B、C)在QCT工作站上独立测量肝脏脂肪含量,测量者A在2周后重复测量1次,测量者A两次测量结果取均值作为其最终测量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结果测量者A的第1次测量结果为(10.46±5.55)%,第2次为(10.66±5.59)%,最终结果为(10.56±5.51)%;测量者B、C测量结果分别为(10.70±5.45)%、(10.86±5.77)%。测量者A、B、C之间肝脏脂肪测量结果的ICC=0.960(95%CI:0.951~0.967,P<0.001)。测量者A的2次肝脏脂肪测量结果ICC=0.953(95%CI:0.941~0.962,P<0.001)。均ICC>0.75,一致性均较好。结论在测量方法一致的前提下,采用QCT工作站测得的肝脏脂肪含量结果在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目的研究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中参与分析的细胞数(NC)对测量结果重复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到我院诊治并在同一时间行2次以上(含2次)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测量的患者,其测量结果包括中央角膜厚度(CCT)、内皮细胞密度(ECD)、平均细胞面积(ACS)、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EX%),排除NC=0的结果,〉2次测量的患者,选择NC最大的2组结果,以每位患者所得的2组结果中NC较小者(NCmin)为分组依据,10个细胞为一个等级,获得(NCmin〈10、10~20……90~100、≥100)11个组段,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其95%置信区间(95%CI)对各组段内2组数据的重复性进行评估,并对ICC进行F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各组段CCT的ICC均〉0.9,且95%CI下限在0.75以上;ECD和ACS的ICC,当NC≥100时,均〉0.9,且95%CI下限在0.75以上,当NC≥50时,均〉0.75;CV的ICC,当NC≥90时,〉0.75,其余组段均〈0.75;HEX%的ICC,当NC≥100时,〉0.75,其余组段均〈0.75。结论CCT测量结果的重复性不受NC限制;分析ECD和ACS时,NC应在50以上,当NC≥100时,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最佳;分析CV和HEX%时,NC应分别在90和100以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复性异位妊娠(REP)的高危因素,提高对REP的认识及预防REP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北大人民医院5年来手术治疗的87例REP患者(观察组)的首次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与REP部位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570例手术治疗的初次异位妊娠患者(对照组)的临床数据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盆腔情况、既往病史等与REP发病的关系。结果87例REP者,59.8%发生于初次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共52例,其中同侧REP32例,对侧REP20例;40.2%发生于患侧输卵管切除后,共35例,其中同侧输卵管残端妊娠2例,对侧REP33例。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病例对比,观察组既往盆腔手术史、术中发现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对侧输卵管病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首次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与REP的发生及部位密切相关,盆腔手术史、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对侧输卵管病变是REP发病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因下尿路症状(LUTS)行静态尿道压力测定(RUPP)的患者共53例(男9例,女44例);年龄(55±16)(25~76)岁。纳入患者的LUTS初步临床诊断分类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9例,间质性膀胱炎1例,压力性尿失禁11例,非梗阻性排尿困难32例。全套尿动力学检查由充盈期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PFS)+RUPP三部分组成,所有尿动力检查均采用气态测压导管(ACC)及相应设备完成。所有患者均进行两次RUPP测定,膀胱压(Pves)分别为(35.30±6.15)、(35.81±5.91)cmH2O(1 cmH2O=0.098 kPa);最大尿道压(Pura@max)分别为(141.91±36.53)、(145.02±38.85)cmH2O;功能尿道长度(FUL)分别为(41.70±16.34)、(42.55±16.40)mm;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分别为(106.57±36.44)、(109.41±39.27)cmH2O,两次RUPP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C所得RUPP测定数据的可重复性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儿童膈肌前、中、后部运动的可重复性和差异性。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患儿30例。患儿取平卧位,使用5 MHz超声探头,置于右锁骨中线与肋下缘交点,用M型超声记录随呼吸运动的膈肌前、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重复测量两次。采用ICC系数表示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可重复性。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不同部位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差异性。结果膈肌各部位移动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ICC前膈肌=0.89、ICC中膈肌=0.95、ICC后膈肌=0.90,膈肌各部位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ICC前膈肌=0.90、ICC中膈肌=0.94、ICC后膈肌=0.95,膈肌各部位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测量均显示出良好的可重复性。膈肌前、中、后部移动度分别为[(8.1±3.1)mm]、[(7.4±3.0)mm]、[(5.5±2.3)mm],膈肌前、中、后部收缩速度分别为[(12.5±4.8)mm/s]、[(11.5±6.3)mm/s]、[(8.9±4.0)mm/s],膈肌前、中、后部位间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超声测量儿童膈肌前、中、后各部位运动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儿童膈肌前、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具有差异性,单纯某一部位的膈肌运动不能代表整体膈肌的运动功能。
简介:目的评估DAP肾肿瘤评分系统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于我院行肾部分切除术的11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由5名泌尿外科医师(2名主治医师和3名住院医师)采用DAP系统独立进行评分,其中2名住院医师间隔3个月后再次进行评分,分别应用Kappa和Kendalltau-b分析法评估同一评分者和2名评分者间DAP各参数及总分的一致性,ICC检验分析不同资历医师的一致性。结果同一评分者DAP各参数及总分的Kappa值分别为0.889、0.817、0.787、0.693和0.897、0.834、0.830、0.708。2名评分者之间DAP各参数及总分的Ken—dalltau—b值分别为0.896、0.832、0.847、0.832。Bland—Altman图显示,D、A、P参数均有超过90%的位点在95%的置信区间的参考线内。高年资医师间评分的一致性较低年资医师高。结论DAP肾肿瘤评分系统在同一评分者及不同评分者间的一致性好,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