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法医鉴定的结论差异。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是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73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患者均行临床影像学检查(CT/MRI),并接受法医鉴定。对比临床诊断和法医鉴定结果差异性,并分析差异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诊断准确性上,临床诊断检出率略低于法医鉴定,但是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颅内血肿、脑损伤后综合征、其他闭合性颅脑损伤等方面,临床诊断和法医鉴定之间差异显著,临床诊断脑损伤后综合征检出率较高,法医鉴定在颅内血肿及其他损伤检出率上相对较高(P<0.05)。结论 闭合性颅脑损伤接受临床诊断时,结果准确性相关应影响因素较多,部分情况检查准确性和法医鉴定之间存在一定差别,相对来说法医鉴定结果准确性更高,临床检查时需要予以重视。
简介:【摘要】随着集团教师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我们发现已有的专业发展联盟对新教师的发展支持不够,已有的培训体系合力不够,聚焦问题不够、钻研深度不够、持续过程不够等问题逐渐凸显,无法激活新教师内生力。金幼集团积极探索基于专业发展联盟的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一体化管理机制、集团教研活动、集团文化彰显,健全集团学习共同体和教研共同体,形成资源合力共享,结合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内生力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高校医学院参加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的考官对该复试形式的效果评价与反馈情况,探讨该复试形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2021年3至5月,对2019至2021年参加某高校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117名考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对网络远程复试的满意度评价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方式的选择,了解网络远程复试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97.4%(114/117)的考官认为2019年采用传统线下复试方式的考生符合或超出预期,93.2%(109/117)的考官认为2020至2021年采用网络远程复试方式的考生符合或超出预期,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考官对网络远程复试形式的整体满意度为84.6%(99/117);考官对"共享屏幕播放预录制的含不规范临床操作环节的视频录像,考生观看并同步纠错"评分最高(2.53分); 考官认为网络远程复试存在问题排在前3位的是:对考生性格、心理健康情况难以直接观察[78.6%(92/117)],考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难以评估[77.8%(91/117)];对网络和硬件设备要求高[76.1%(89/117)]和考生个体特征无法进行直接观察[76.1%(89/117)];61.5%(72/117)的考官认为网络远程复试不可替代传统线下复试。结论复试考官对通过网络远程复试录取的考生和复试形式较为满意,网络远程复试和传统线下复试的生源质量一致,考生观看临床操作视频录像并同步纠错是考官认为的最佳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方式,但网络远程复试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线下复试。网络远程复试仍需在增强对考生个体特征考察的针对性、探索标准化的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方式和加强网络技术支持方面进一步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虚拟病人在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临床专硕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为临床专硕研究生复试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某高校2019年临床专硕研究生复试中97名考生(西医类)临床思维得分与初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得分、复试中面试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应届和往届考生临床思维成绩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Person相关分析。结果相关分析显示,考生的临床思维得分与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得分、复试中面试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09和-0.05(P >0.05);同时,应届和往届考生临床思维成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思维得分与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得分、复试中面试得分之间的关联性较差,考虑与3种考核形式的考核目的差异性较大有关。这为其他医学院校优化复试考核内容提供了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影像学专业临床型研究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级至2021级临床型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在影像学临床授课前使用Likert量表进行学情基线调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腮腺、直肠、胶质瘤三个病种大类MRI诊断中,采用小组协作方式绘制思维导图;课后发放问卷调查表从而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采用小组协作方式绘制思维导图,学生的条理性、学习热情、学习效率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学生对该方法的满意度极高。结论 思维导图可有效提升学生多方面能力,有助于培养其高级思维能力和岗位胜任力。
简介:摘要:《儿科学》课程构建基于“岗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系统,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一次性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无缝对接,“岗课证融合”育人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济大学医学院2018至2020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3月,选取同济大学2018至2020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根据前期构建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问卷,对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毕业生对职业发展现状整体较为满意人数占比93.7%(296/31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方面,很满意占比81.4%(127/156),满意占比17.3%(27/156)。用人单位对评价条目满意程度与需求程度比较,在职业素养维度的"具有责任心且工作投入度高"[(4.86±0.53)分比(4.81±0.46)分,P=0.038]和"心理素质良好"[(4.81±0.55)分比(4.69±0.64)分,P=0.021]2个条目、理论知识维度的"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条目 [(4.76±0.60)分比(4.73±0.51)分,P=0.034]、工作能力维度的"具备科研创新能力"[(4.72±0.66)分比(4.68±0.58)分 ,P=0.043]条目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程度评分均高于其满意程度评分。结论毕业生对个人的职业发展现状整体较为满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培养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医学院应当加强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全方位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关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多角度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参与检查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参照组,各43例,其中参照组的43例患者给予常规疾病诊断划分;研究组则给予医学影像技术诊断划分,对比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通过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的43例患者中,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为95.35%(41/43),参照组通过常规方式检查的43例患者中,漏诊8例,诊断准确率为81.4%(35/43);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5.3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1.4%,(P<0.05)。结论:在实际的医学临床诊断中,可以将医学影像技术应用到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中,在提高诊断准确性的同时,可以降低漏诊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利支持,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参与检查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参照组,各43例,其中参照组的43例患者给予常规疾病诊断划分;研究组则给予医学影像技术诊断划分,对比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通过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的43例患者中,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为95.35%(41/43),参照组通过常规方式检查的43例患者中,漏诊8例,诊断准确率为81.4%(35/43);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5.3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1.4%,(P<0.05)。结论:在实际的医学临床诊断中,可以将医学影像技术应用到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中,在提高诊断准确性的同时,可以降低漏诊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利支持,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