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穿透素1(NPTX1)对滑膜肉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使用公共数据库资源(GEO)下载滑膜肉瘤转录组数据及相关临床信息(GSE40025),根据转移灶的有无将患者分为肺转移组及无转移组两组。使用R语言Limma数据包分析两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并使用Student’s T检验分析两组间NPTX1的表达。本研究使用KM plot数据库网站分析多个恶性肿瘤中NPTX1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并绘制KM曲线。使用shRNA在SW982细胞系建立稳定敲低NPTX1的模型并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敲低效率。细胞中靶蛋白的表达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检测。在体外培养的SW982细胞中,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NPTX1敲低组及NPTX1敲低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过表达组,将3组细胞通过Transwell法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SW982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生信分析结果表明NPTX1存在于肺转移组及无转移组两组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列表中,且其在肺转移组呈显著性高表达(4.373±0.546比6.771±0.666,t=2.784,P<0.01)。KM plot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NPTX1的高表达在多个恶性肿瘤中(包括胰腺癌、肉瘤、肾癌及膀胱癌)提示预后不良。本研究使用的shRNA可显著敲低SW982细胞中NPTX1的表达(对照组比shNPTX1_#1为1.000±0.019比0.270±0.001,t=9.000,P<0.01;对照组比shNPTX1_#2为1.000±0.019比0.340±0.003,t=7.858,P<0.01;对照组比shNPTX1_#3为1.000±0.019比0.320±0.003,t=7.979,P<0.01)且敲低NPTX1后细胞中MMP-2的蛋白水平明显下降。Transwell结果显示NPTX1敲低组细胞穿膜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4.16±5.14比56.43±4.26,t=8.345,P<0.01),而NPTX1敲低加MMP2过表达组细胞侵袭性多于NPTX1敲低组(64.31±6.25比45.83±3.93,t=6.592,P<0.01)。结论NPTX1通过上调MMP-2增强滑膜肉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滴眼液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所致眼表损伤的早期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20年8月至11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30只眼):对照组术后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4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rb-bFGF滴眼液滴眼4次/d。随访30 d,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眼表损伤OSDI评分、BUT和SIt的差异。结果术后7 d,两组患者BUT与SIt均较术前减低,OSDI评分均较术前增高(P<0.05)。术后30 d:研究组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F=4.770,P=0.033);研究组BUT、SIt明显高于对照组(F=53.156,19.324;P<0.001)。结论应用rb-bFGF滴眼液能有效减轻白内障手术所致眼表不适症状,改善泪液分泌量以及恢复泪膜稳定性,但对已存在的角膜上皮损伤治疗效果不明显,可能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对心脏穿透伤患者的手术急救与护理的方法,同时丰富临床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急救科接受护理治疗的心脏穿透伤患者7例,对这些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包括术前的病情诊断、患者入院后的急救措施、术前的心理护理和相应的准备工作、及术后的一系列观察护理。结果7例患者经过了一系列的急救护理措施后,其中的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另外的6例患者经12~60d(平均21d)的治疗后都康复出院;同时医院对10例康复出院的患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定时复查,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的心脏功能良好,无不适症状以及并发症。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对于心脏穿透伤的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心脏穿透伤患者能够圆满康复出院的重要的前提和保障2。
简介:摘要:任何一个基建项目的安全都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不仅需要构建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更需要充分结合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在改变传统的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运行新时期的安全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实现企业安全高效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简介:摘要:任何一个基建项目的安全都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不仅需要构建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更需要充分结合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在改变传统的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运行新时期的安全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实现企业安全高效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近全周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南京市儿童医院诊断为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患儿共29例50眼,其中男21例35眼,女8例15眼;年龄1个月~4岁,年龄中位数为6个月。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的方法打开Schlemm管后,用麻花状6-0聚丙烯缝线引导完成近全周小梁切开术,并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眼压、角膜直径、杯盘比和并发症,记录术中缝线成功穿过全周Schlemm管的患儿比例及术后手术成功率。结果缝线成功穿过全周Schlemm管的患儿比例为90%,未成功的病例改行Harms刀完成小梁切开术。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患儿平均眼压分别为(35.0±9.5)、(9.9±4.4)、(10.0±4.2)、(9.7±4.4)、(9.0±2.9)、(9.4±4.2)、(9.3±3.3)和(9.5±3.8)mmHg(1 mmHg=0.133 kPa),角膜直径分别为(13.7±1.4)、(13.3±1.4)、(12.9±1.4)、(12.8±1.3)、(12.7±1.2)、(12.6±1.1)、(12.6±1.1)和(12.8±0.4)mm,杯盘比分别为0.81±0.15、0.55±0.22、0.48±0.23、0.45±0.22、0.43±0.21、0.41±0.20、0.40±0.21和0.31±0.19,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1.56、4.55、21.07,均P<0.01)。术后不同时间点患儿眼压、角膜直径和杯盘比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2个月,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3.3%(42/45),条件成功率为100%(45/45)。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近全周小梁切开术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且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131例青光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7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上,即持续性高眼压)和对照组(5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9%)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其滤过泡分型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青光眼手术对持续性高眼压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治疗普通性青光眼具有相同,然而持续性高眼压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需在权衡利弊后合理选取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131例青光眼患者,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7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上,即持续性高眼压)和对照组(5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9%)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其滤过泡分型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青光眼手术对持续性高眼压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治疗普通性青光眼具有相同,然而持续性高眼压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需在权衡利弊后合理选取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青光眼手术对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份至2020年1月份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青光眼患者,按照其疾病类型分为对照组(正常眼压水平青光眼16例)与观察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14例),对两组患者均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方案,并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满意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对持续性高眼压患者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具有确切效果,但这类患者在术后很容易合并并发症,所以,选择适宜的手术时间、做好降眼压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131例青光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7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上,即持续性高眼压)和对照组(5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9%)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其滤过泡分型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青光眼手术对持续性高眼压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治疗普通性青光眼具有相同,然而持续性高眼压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需在权衡利弊后合理选取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