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 兰索拉唑 与 多潘立酮 两种药物联用对 反流性食管炎 疾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的 66 例 反流性食管炎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不同,将 66 例患者分为 2 组,各 33 例。实验组应用 兰索拉唑 与 多潘立酮 ,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与 多潘立酮 。观察并对比分析 2 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论: 对比分析 2 组的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对比分析 2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兰索拉唑 与 多潘立酮 两种药物联用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 疾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复肾上肾输尿管膨出合并下肾或对侧肾膀胱输尿管反流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重复肾上肾输尿管膨出合并下肾或对侧肾膀胱输尿管反流2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9例,就诊年龄7个月至9岁,平均2岁。重复肾左侧13例,右侧6例,双侧5例,上肾输尿管膨出左侧15例,右侧9例,无双侧,合并下肾膀胱输尿管反流左侧13例,右侧9例,下肾及对侧2例。泌尿系统感染17例,影像学检查发现6例,间断腹痛1例。上半肾无功能者22例行重复肾上半肾切除术;上半肾积水但有功能者2例,行上下输尿管吻合术1例,行上肾输尿管膨出切除上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结果22例半肾切除患儿中19例患儿获得随访,3例失随访,术后下半肾反流消失11例(含对侧反流1例),减轻3例,反流无缓解无临床表现2例(术前Ⅳ级随访4个月,术前Ⅴ级随访2年),3例术后反流未消失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保留上肾2例中,行上下输尿管吻合者术后4个月,无临床症状,尚未复查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行上肾输尿管膨出切除上下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复查反流消失无临床症状。结论重复肾上肾输尿管末端膨出合并下肾或对侧肾膀胱输尿管反流上半肾发育不良无功能多见,上半肾无功能时行上半肾切除,术后11例下半肾反流消失,3例因反流未消失反复泌尿系统感染再次行手术。上半肾功能良好者行保留上半肾行输尿管端侧吻合术或膀胱输尿管再植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的 60例实施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者,依据患者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均 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对照组更佳,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在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患者手术护理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采用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联合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都属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有 135人 , 患者在 2018年 11月到 2019年 9月间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按照统计学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分别作为对照 1组 、 对照 2组和联合组,各组分别采用奥美拉唑单一治疗 、法莫替丁单一治疗和奥美拉唑法莫基金联合治疗三种不同方法。然后比较各种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 反应情况 和症状评分,从而进一步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具体效果。 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 93.33% ,总有效人数为 42 人 ;对照 1 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77.78% ,总有效人数为 35 人;对照 2 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80.00% ,总有效人数为 36 人 ;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发生率方面,对照 1 组为 11.11% ,对照 2 组为 8.89% ,联合组为 4.44% ; 在治疗前评估患者的症状,所有患者的症状评分基本相同, P > 0.05 ;但是在应用相应治疗方法后,联合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要低于其他两组,联合组评分为 ( 0.75±0.32 )、对照 1 组和对照 2 组的评分分别为( 1.35±0.32 )和( 1.41±0.41 ), 说明联合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更为良好, 且 P < 0.05 。 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联合治疗具备极好的临床实效性,能够帮助患者更好控制病情,改善不良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二尖瓣反流罕见,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10月至2017年1月,17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二尖瓣反流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男12例,女5例;年龄(38±11)岁。术前合并高血压9例,马方综合征2例,肾功能不全3例,心功能不全3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下肢缺血2例,1例腹主动脉替换术史。结果同期手术包括:Bentall术16例,弓部替换15例,三尖瓣成形术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升主动脉-股动脉转流1例。院内死亡3例(17.6%,3/17)。呼吸机辅助时间24 h以内11例,48 h以内3例,超过48 h 3例,分别为89、92、136 h。术后持续血液滤过3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心包开窗1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失访,其余患者无死亡,恢复良好。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二尖瓣反流非常少见,外科手术风险大,死亡比例较高、并发症较多。积极及时外科手术,积极有效行心脏和脑保护,得到可接受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胃食管反流中心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完成的206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诊疗数据,包括基本资料、症状评分、辅助检查及随访。结果206例患者均在诊断明确后行腹腔镜抗反流手术(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术中无中转开放,无死亡病例。术前Deemester评分46.49±37.42,术后半年Deemester评分6.38±4.69。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示基本满意及以上占98%。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微创满意度高,术前检查的选择对于术前评估手术指征极为重要。
简介:摘要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是动态监测循环容量和预测前负荷反应性的重要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敏感、准确、安全等特点。SVV由心肺的相互作用产生,可通过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进行连续监测,其与容量变化的相关性优于静态血流动力学指标,但SVV是否适用于胸科手术一直存在争论。文章综述了SVV监测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时不同穿刺部位、体位变化、心血管功能和肺通气中不同通气模式、潮气量与呼吸频率、呼气末正压以及手术中OLV、开放胸腔、肺复张不同时段等多种影响血容量变化准确性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从而帮助临床上更加安全、有效地进行患者围手术期的容量管理。
简介:摘要心搏骤停存活者是一个具有独特和复杂治疗需求的特殊群体,但这些需求尚未得到充分解决。2020年5月美国心脏协会(AHA)根据相关研究进展制定了心搏骤停存活科学声明,该声明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统一评估方法和可靠资源的重要性。本文对2020 AHA心搏骤停存活科学声明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希望为国内医护人员理解和应用该科学声明提供参考与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治疗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病人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8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4例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坦索罗辛及特拉唑嗪用于上尿路结石体外碎石后石街保守排石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尿路结石行体外碎石治疗后发生输尿管下段石街患者共77例,依所服用α1受体阻滞剂种类分为坦索罗辛组42例及特拉唑嗪组35例,对比分析两组排石疗效以及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坦索罗辛组结石排出率为80.95%(34/42),显著高于特拉唑嗪组的60.00%(21/35)(P<0.05);坦索罗辛组平均肾绞痛发作频次为0.50次,显著低于特拉唑嗪组为2.11次(P<0.05);坦索罗辛组平均肾绞痛最长持续时间为0.71 h,显著低于特拉唑嗪组的1.78 h(P<0.05);坦索罗辛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9.52%(4/42)、心悸发生率为11.90%(5/42)、晕厥发生率为0.00%,均显著低于特拉唑嗪组的31.43%(11/35)、34.29%(12/35)、11.43%(4/35)(P<0.05)。结论坦索罗辛用于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石街的保守排石疗效显著优于特拉唑嗪,同时具有较低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4次。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1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治疗4周、12周后,记录2组患者钙化灶消失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4周、12周后的VAS、UCLA评分均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4周、12周后的VAS、UCLA评分较组内治疗2周后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VAS、UCLA评分与组内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2.19±0.40)分]、12周后[(1.63±0.55)分]的VAS评分较低,治疗4周[(32.19±1.18)分]、12周后[(33.43±0.94)分]的UCLA评分较高(P<0.05)。与组内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钙化灶消失有效率均增高(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后的钙化灶消失有效率(78.13%)较高(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减轻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促进钙化灶消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介导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我们共收治40例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介导下类固醇激素注射组20例(实验组)和超声介导下类固醇激素注射组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4周、3个月及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后4周、3个月、6个月的钙化灶缩小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6~13个月,平均8.4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3个月、6个月较治疗前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改善,钙化灶缩小(P<0.05)。治疗后2、4周两组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后4周超声下钙化灶缩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介导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单一类固醇激素注射相比较,短期(<4周)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中长期(>4周)实验组能更好地减轻疼痛、促进钙化灶吸收、恢复肩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房间隔造口术在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治疗中的左心引流效果,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9例接受V-A ECMO治疗时以房间隔造口手术进行左心引流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2~72岁。心脏外科术后顽固性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3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记录患者基础资料、手术数据、转归与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经皮房间隔造口术,平均手术时间42.2 min。术后出现前纵隔血肿1例。ECMO辅助期间无肺水肿或血栓形成事件,无再做治疗关闭房间隔造口。结论经皮房间隔造口手术可安全有效地进行左心引流,利于严重左心衰患者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救治危重症新生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ECMO联合CRRT救治的危重新生儿。总结患儿原发疾病、ECMO治疗的主要原因、治疗日龄、出生体重、联合治疗持续时间、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等,比较ECMO联合CRRT治疗前后患儿白细胞、血小板、血肌酐、尿素氮、尿量、血气分析等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4例危重症新生儿,原发病为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1例,肺动脉高压3例。ECMO模式为动脉-静脉ECMO,CRRT模式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ECMO上机日龄(68.0±70.7)h,上机前氧合指数51.8±17.5,ECMO持续运转时间(135.0±73.0)h,CRRT持续运转时间(90.5±56.2)h。治疗1 d后与治疗前相比尿量显著增多[(4.30±1.66) ml/(kg·h)比(1.24±0.50)ml/(kg·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肌酐、谷丙转氨酶、乳酸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发生颅内出血、溶血和伤口出血各1例。2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危重症新生儿出现急性肾损伤和液体超载时应用ECMO联合CRRT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在重症腺病毒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中应用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重症腺病毒肺炎合并A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归纳其起病、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病程中的护理重点。结果20例患儿原发病均为重症腺病毒肺炎,ECMO治疗时长247.50(152.00,296.75) h。治疗后12例(12/20)成功脱离ECMO,存活出院11例(11/20),死亡9例(9/20)。ECMO治疗过程中17例(17/20)患儿出现并发症。出院后随访半年至2年,9例生命质量、社会功能良好,精神运动发育正常;2例因缺血、缺氧脑功能损害,于医院或家庭持续康复锻炼中。结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合并ARDS病情危重,当其他治疗手段无效后,ECMO治疗可为可逆性心肺衰竭患儿提供心肺支持治疗,但并发症多且严重,预防和减少相关并发症是ECMO辅助成功的关键。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探讨排石颗粒联合体外冲击波手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预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11 月在我中心门诊部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 80 例,根据就诊前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前 40 例为对比组,后 40 例为研究组,对比组使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排石颗粒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红细胞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尿红细胞数差异较小, P>0.05; 治疗后,研究组的尿红细胞数明显少于对比组, P<0.05;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5.00% )要明显少于对比组( 22.50% ), P<0.05 。结论: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使用探讨排石颗粒联合体外冲击波手术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大大减少患者的尿红细胞数,并且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可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关键词 】 排石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