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早期流产的绒毛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标记检测及高危因素与载脂蛋白H(apolipoprotein H, Apoh)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早期流产的41例血液HBsAg阳性孕妇的绒毛组织和血液样本,应用荧光定量qRT-PCR方法测定绒毛组织中HBV DNA含量,并检测孕妇入院时血液HBV DNA及乙型肝炎标志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绒毛组织中神经胶质细胞缺失蛋白1、HBsAg和Apoh的表达情况。结果41例血液HBsAg阳性孕妇的绒毛组织HBV DNA的阳性率为29.27%(12/41),显著低于孕妇血液中HBV DNA的阳性率(53.66%, 2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025, P=0.043);绒毛组织中,HBsAg和Apoh阳性率分别为17.07%(7/41)和19.51%(8/41);Apoh在绒毛组织HBsAg阳性组表达率71.4%(5/7),高于HBsAg阴性组(8.8%,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487,P=0.000),Apoh在绒毛组织HBsAg阳性组表达率71.4%(5/7),高于HBV DNA阳性组25%(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09,P=0.048)。结论血液HBsAg阳性孕妇早期流产绒毛组织可检测出HBV DNA和出现HBsAg表达;绒毛组织中Apoh表达在绒毛HBsAg阳性者高于绒毛HBV DNA阳性者。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绒毛膜绒毛 载脂蛋白H 生物学标记物 传染性疾病传播,垂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比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免疫测定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中的检验的价值。方法: 抽取 17259例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9月在本院检验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检验,例数为 4578,观察组使用 化学反光 法,例数为12581,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准确度以及乙肝表面抗原、乙肝 e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 e抗体、核心抗体检验的阳性率。 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检验准确度高于对照组,而且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 e抗体、核心抗体检验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均存在显著统计意义( P< 0.05)。 结论: 在检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时,要使用化学反光法 ,提高检验的准确度,临床检验中要重视和推广。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荧光免疫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实施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有效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间,检测的乙肝病毒DNA定量阳性患者随机抽取84例。分别留取血清于3月10日分别用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标志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丙型肝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接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检测,对三种血清标志阳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CV-Ab阳性120例,HCV-cAg阳性68例,HCV-RNA阳性90例,三种阳性率分别为100.00%、56.67%、75.00%;其中,68例HCV-cAg阳性标本也呈HCV-RNA阳性;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病毒载量值越高,肝功能指标水平越高(P<0.05)。结论三种血清标志联合检测,可提高丙型肝炎确诊率,同时对患者疾病发展状态做出准确评估,为开展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清标志物 血清标志物检测 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我国是肝炎大国,一直以来,乙肝是发病率最高和人群最大的国家,探讨肝功能异常者肝炎病毒标志的检查结果,有助于乙肝的研究。方法选取肝功能异常患者410例检测肝炎病毒标志,主要包括抗-HEV-IgM、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统计检出率。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最高,论肝炎病毒主要以乙型以及甲型病毒的检出率最高。结论乙肝患者的发病率和传播性较高,所以加大肝炎疫苗的接种和宣传十分重要,可以强化身体对感染的阻碍能力,并且要注意个人卫生,提高免疫力,降低传播率。

  • 标签: 肝功能 异常 肝炎病毒 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营山县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为预防病毒性肝炎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h)法检测78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甲、乙、丙、丁、戊5型肝炎病毒标志,经统计学处理分析5型肝炎病毒标志在人群申的阳性趋势和在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中的阳性分布趋势。结果抗-HAV-IgM、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DV)、抗-HEV—IgM在78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的阳性率为:19.23%、23.46%、7.31%、1.67%、3.46%;抗-HAV—IgM组阳性率最高为42.94%(P〈0.05),HBsag组阳性率最高为28.97%(P〈0.05),抗-HDV组阳性率最高为4.00%(P〈0.05),抗-HCV、抗-HEV—IgM在不同年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AV—IgM、HBsag、抗-HCV、抗-HDV、抗-HEV—IgM在男女性别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山县病毒性肝炎以甲、乙肝炎为主,因此抓好甲、乙肝炎预防工作是减少本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关键,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有助于预防甲、戊型肝炎传播,接种甲、乙肝疫苗是预防甲、乙型肝炎最有效措施,加强对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监管和管理好静脉吸毒人群所用的注射器能有效控制乙、丙型肝炎的传播。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清标志物 肝功能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22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112例,治疗组孕7个月起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200IU,每隔1个月1次,共3次。对照组产前未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观察新生儿脐血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及新生儿脐血HBs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出率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112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sAg阳性2例,感染率为1.79%;对照组112例,新生儿HBsAg阳性59例,感染率为52.68%。治疗组112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HBsAb阳性检出43例(38.39%),对照组112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sAb阳性检出3例(2.67%)。结论孕晚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方式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加强产时、产后新生儿主被动免疫,减少了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乙型肝炎传播。

  • 标签: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母婴传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检测HBV DNA的682 331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481 159例,女性201 172例,年龄(41.34±16.13)岁。根据HBV DNA结果分为HBV DNA阳性组(219 879例)和HBV DNA阴性组(462 452例),收集其乙型肝炎5项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HBsAg-QN)、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和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结果及基本临床资料,统计分析HBV DNA阴性和阳性与HBV患者的各年龄段、临床诊断以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682 331例HBV DN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32.22%(219 879/682 331)。各年龄段中以18~44岁青年人HBV DNA阳性率最高(40.34%,128 038/317 380)。HBV DNA阳性组的<1、45~59和≥60岁患者比例低于HBV DNA阴性组,而1~17和18~44岁患者比例高于HBV DNA阴性组(P均<0.001)。2 291例检测HBV DNA的<1岁婴儿中,有71例HBV DNA阳性,其2017—2021年的HBV DNA阳性率依次为4.86%(27/556)、3.68%(14/380)、3.47%(17/490)、1.55%(6/386)和1.46%(7/479),呈逐年下降趋势(χ²=13.72,P=0.008)。其余680 040例HBV DNA检测的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疾病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最高(49.88%,208/417)。HBV DNA阳性组急性乙型肝炎(0.09%,208/219 808)和慢性乙型肝炎(80.44%,176 806/219 808)患者比例高于HBV DNA阴性组[分别为0.05%(209/460 232)和65.45%(301 216/460 232)],而HBV相关性肝硬化(11.28%,24 793/219 808)、HBV相关性肝癌(6.72%,14 775/219 808)、肝癌术后(1.39%,3 055/219 808)和肝移植术后(0.08%,171/219 808)患者比例低于HBV DNA阴性组[分别为22.99%(105 813/460 232)、7.25%(33 385/460 232)、3.50%(16 129/460 232)和0.76%(3 480/460 232)](P均<0.001)。同时,HBV DNA阳性组患者的HBsAg阳性率、HBsAg-QN、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FP及PT均高于HBV DNA阴性组,而年龄、男性比例和白蛋白水平均低于HBV DNA阴性组(P均<0.01)。此外,HBsAg、HBsAb和HBeAg阳性患者HBV DNA载量高于阴性患者,而乙型肝炎e抗体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患者HBV DNA载量低于阴性患者(P均<0.001)。结论HBV DNA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岁婴儿的母婴传播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BV DNA是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其阳性患者的HBsAg-QN值更高且更易出现肝功能等血清学指标异常。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核酸扩增技术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核心 IgM抗体检测(抗 -HBc-IgM)诊断乙型肝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 416例施甸县 2016年 1月 -2016年 12月全县报告的乙肝病例,分别对大三阳组、小三阳组、 GpT升高组使用酶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血清抗 -HBc-IgM检测,观察各组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GpT升高的 51例乙肝患者中,有 26例检测为抗 -HBc-IgM 阳性,其阳性率为 50.98%。大三阳组中抗 -HBc-IgM阳性 89例,阳性率为 48.11%,小三阳组的抗 -HBc-IgM阳性率 37.78%。结论:乙型肝炎应用抗 -HBc-IgM检测,能够较为准确地了解患者的感染程度及病情发展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 诊断价值 核心 IgM抗体检测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期注射HBIG及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在妊娠28、32、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新生儿出生后1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IU,加乙肝疫苗(10μg),出生后第4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IU,并自满月按照1、2、7的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5μg),出生后第8个月取静脉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检测100例婴儿仅2例HBsAg阳性,婴儿获得保护率97.8%,100例中有94例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免疫成功率达94%结论联合免疫有助于减少母婴垂直传播,提高婴儿保护率和免疫成功率

  • 标签: 乙型肝炎 母婴垂直传播 联合免疫
  • 简介: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在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再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运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抑制剂、抗病毒药物预防乙肝再复发的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复发率8.20%(10/122),平均复发时间(18±19)个月,复发者术前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高于未复发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生存分析检验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发对生存率影响(χ2=0.961,P=0.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疫苗治疗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效果较好,若后期随访到位,可将复发对患者生存率影响降至最低。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 肝移植 再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2000年5月-2014年5月出生并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的新生儿2100名(观察组)进行调查,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血清乙肝病毒(HBV)为标志,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为指标,并与1985-1999年以前未接受乙肝免疫接种的1900例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HBsAg、抗-HBs及抗-HBc指标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组人群HBsAg、抗-HBs阳性率以及HBV流行率。结果观察组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2.33%),而对照组未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11.89%)(P<0.05);观察组抗-HBs总阳性率为(52.95%),而对照组抗-HBs总阳性率为(24.36%)(P<0.05);观察组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V流行率为(5.2%),而对照组未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V流行率为(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免疫后<1岁儿童抗-HBs阳性率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结论大规模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并保持较高的接种率,可明显降低HBV感染率和流行率,增加抗-HBs水平,从而有效控制HBV的传播。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流行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epatitis B virus pregenomic RNA,HBV pgRNA)水平,分析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7月至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高灵敏HBV DNA检测均为阴性的70例初治CHB患者。比较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年龄、性别、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HBV pgRNA等水平的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HBV pgRNA和HBeAg及HBsA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0例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25例,其中男14例,HBV pgRNA阳性25例;HBeAg阴性患者45例,其中男32例,HBV pgRNA阳性33例。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年龄[(36±9)岁比(45±12)岁]、HBV pgRNA低于检出下限比例[0比26.67%(12/45)]、血清HBV pgRNA水平[(3.22±1.08) lg拷贝/mL比(2.38±0.98) lg拷贝/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82,P=0.002; χ2=5.331,P<0.01;t=9.370,P=0.003)。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性别比、HBsAg[(2.92±0.88) lg IU/mL比(2.62±0.87) lg IU/mL]、丙氨酸转氨酶[(24.46±11.63) U/L比(22.49±12.17) U/L]和天冬氨酸转氨酶[(23.67±8.49) U/L比(24.65±6.77) U/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HBV pgRNA与HBsAg无显著相关性(r=0.146,P=0.275),与HBeAg呈显著正相关(r=0.467,P<0.01)。血清HBV pgRNA阳性患者中,HBV pgRNA最高达6.13 lg拷贝/mL。结论即使在高灵敏HBV DNA阴性的情况下,CHB患者的HBV pgRNA检出率仍较高,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HBV pgRNA水平检出率高于HBeAg阴性患者。HBV pgRNA与HBeAg呈正相关。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DNA 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从有限的检验信息中归纳和提炼出更有价值的诊治信息,并通过技术手段来探索检验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新的方法。方法通过CA199、CEA、CA72-4三种标志为例,依托ANN(ArtificialNeuralNetwork)以及SPSS统计软件,对胃肠肿瘤标志的检测数据进行验后概率解释。结果大肠癌组CA19-9、CEA、CA72-4三种标志浓度均明显高于高于其他疾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p<0.05)。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能够比较科学地提供检测参考。结论ANN(ArtificialNeuralNetwork)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诊断效率较高,是临床检验实践的一个新途径。

  • 标签: 胃肠肿瘤 标志物 检验 验后概率 ANN
  • 简介:摘要一名61岁男子因背痛一个月,去看他的全科医生。他患有高血压,无吸烟史,并且近几个月感到疲劳,背痛使他彻夜难眠,没有体重减轻。临床检查结果正常。该患者的鉴别诊断范围很广,包括潜在的恶性疾病,例如胰腺癌、骨髓瘤、前列腺癌或转移瘤。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