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饲管置管在脑中风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干预治疗中应用效果,为脑中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全年收治的26例脑中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鼻饲管置管,观察患者合并吞咽功能的变化,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通过患者的治疗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接受鼻饲管置管治疗的患者,其中有2例出现发热情况,但发热程度可控,其余的患者均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很少,患者的合并吞咽功能逐渐得到改善,降低了并发症的防病率。结论脑中风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干预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鼻饲管置管治疗,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减少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这种治疗干预的方法值的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对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方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患者62例,患者全部进行肿瘤病灶切除加淋巴清扫根治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护理。观察两组依从性,以并记录两组护理干预期间住院时间,观察时间为两周,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服药、运动、饮食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护理可有效帮助患者建立患者服药、饮食以及运动依从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方法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为反应性淋巴结,50例为恶性淋巴结,50例为淋巴结结核,其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核性淋巴结的RI值、Vmax值均明显低于恶性淋巴结,其L/S值高于恶性淋巴结,差异显著(P<0.05)。结核性淋巴结与反应性淋巴结的RI、Vmax、L/S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淋巴结的淋巴结门型血流分型发生率明显高于恶性淋巴结以及反应性淋巴结,其混合血流型发生率明显低于反应性淋巴结以及恶性淋巴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取得较高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应用美罗华治疗的淋巴瘤患者10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在应用美罗华治疗过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应用美罗华治疗过程加强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美罗华用药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评分、美罗华用药护理评分、不良反应监测评分、不良反应处理评分;应用美罗华不良反应出现率;护理前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美罗华用药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评分、美罗华用药护理评分、不良反应监测评分、不良反应处理评分比对照组好,P<0.05;干预组应用美罗华不良反应出现率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相似,护理后干预组负性情绪显著减轻,优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过程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强化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不良反应治愈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恶性淋巴癌患者5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应用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后一组患者则仅化疗。对比两组患者KPS评分变化情况、临床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好转率(48.0%)显著高于对照组(16.0%);观察组有效率(60.0%)显著高于对照组(36.0%);前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2.0%)显著低于后一组(72.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对于恶性淋巴癌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显著缓解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水平观察51例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B-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B-ALL)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探讨MRD对B-ALL儿童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前瞻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4年6月51例新发B-ALL患儿,在诱导治疗结束时(3天)行MRD检测,根据MRD情况分为3组并动态监测MRD水平(每3~6月),观察3组患儿在随访期内的情况。结果3组患儿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D≥10~2组与MRD<10~4组复发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MRD<10~2组与MRD<10~4组复发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D对B-ALL患儿的预后及复发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9例为观察对象,79例乳腺癌患者均疑似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现象,对患者实施B超进行诊断,最后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观察79例疑似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B超诊断结果,观察患者的腋窝淋巴结状态。结果79例疑似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经B超诊断后特异度为78.48%,准确性为83.54%,敏感度为92.31%,且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大小及血流情况均存在差异。结论针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实施B超诊断的效果显著,对于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病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2016年在本院住院高血压病人368例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门诊诊断高血压病人188例,2014年门诊健康体检血压正常病人624例为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分别采用线性相关系数r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t检验比较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中性淋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观察组一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没有相关性,其余各组相关性不大,t检验除观察组出院时中性淋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舒张压相关性不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治疗后高血压病正常舒张压之间正相关性不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不排除慢性炎症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管理降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神经外科昏迷患者132例,随机将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分为两组,传统护理组实施常规化管理;集束护理组实施集束化管理。就两组家属满意度、护理管理评分和胃管非计划拔管率进行比较。结果集束护理组胃管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集束护理组家属满意度、护理管理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降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胃管非计划拔管率,提升患者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胃管置入法提高球麻痹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方法患者处于右侧卧位,经左侧鼻孔插入胃管,插至14~16cm(约咽喉部)时,另一名操作者用舌钳向外牵拉舌体,停顿数秒,仔细观察病人呼吸状态,待病人呼气末,护理人员轻柔而快速沿咽后壁稍加旋转顺势加压,将胃管呈C形弧度以l~2cm长度插人,胃管置人16~18cm,用压舌板轻轻下压病人舌根部,证明胃管通过会厌部进人食管,若置管有阻力,旋转胃管90~180°,然后将胃管轻缓置入胃内。结果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44例,占73.3%,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56例,占93.3%。结论改良胃管置入法操作简单安全,在球麻痹患者护理中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价值体会。方法选择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有50例。对照组接受多次法根管治疗方法,研究组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时间、疼痛评分、咀嚼功能评分、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时间为(4.50±1.22)d,明显短于对照组,t值=12.3213,P值=0.0000;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为(2.55±0.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15.1824,P值=0.0000;研究组的咀嚼功能评分为(95.75±0.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32.1732,P值=0.0000;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5.0051,P值=0.0253;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6.0606,P值=0.0138。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更高于多次法根管治疗方法,且治疗安全性更高,有重要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个性化方案在引入科室品管圈活动后应用于胸腔置管非预计性拔管率降低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方法对2018年4月至于2018年10月来我院呼吸科接受诊治的84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加以收集和整理,之后根据是否实行科室品管圈活动将所有患者划分为例数均为42例的对比组及研究组。对研究组及对比组的发生非预计性拔管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非预计拔管率远低于对比组,可以得出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异。加之,实行科室品管圈活动,品管圈中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处事能力、工作责任心以及自信心大幅度上升,使我院护理服务整体水平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结论总而言之,要想达成胸腔置管非预计性拔管率大大降低的目的,必须将科室品管圈活动引入个性化方案中,只有如此才会获得预期中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