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症监护病房(ICU)应用机械通气可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但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获得性肌无力的发生,对患者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研究显示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和预防功能障碍,成功撤机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ICU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 早期下床活动 影响
  • 作者: 张雪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7-02
  • 出处:《健康世界》2024年19期
  • 机构:泰安市妇幼保健院  PICU 山东泰安  271000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PICU中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哮喘患儿的气道护理,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探讨如何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PICU 机械通气 小儿重症哮喘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之间收治的SP机械通气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化分为两组,纳入对照组20例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吸痰次数、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出院时两组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痰次数少、气管插管与住院时间短(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SP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时间缩短,对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ICU非机械通气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间50例PICU非机械通气睡眠质量下降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系统化睡眠干预),各2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医疗护理干预行为、噪音、疼痛、侵入性监测等是影响PICU非机械通气患儿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Index Scale,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疗护理干预行为、噪音等是影响PICU非机械通气患儿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临床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科学性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睡眠质量。

  • 标签: PICU 非机械通气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级肺康复护理对ICU机械通气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64例(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随机分为分级肺康复护理的观察组(64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2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功能改善好,氧合指数改善好,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给予ICU机械通气患者分级肺康复护理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分级肺康复护理 ICU机械通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呼吸系统护理的效果。方法:于2023年4月-2024年4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参与者共100例,予以双盲法分组,每个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予以呼吸系统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0%,二者差异显著(P<0.05)。从护理满意度上看,观察组评估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系统护理实施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病情恢复明显加快,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产生,症状缓解时间缩短,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案。

  • 标签: 呼吸系统护理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采取系统呼吸护理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68例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时间范围即2022年10月-2024年2月,采取随机数字表,将34例分在实验组,采取系统呼吸护理,其余34例纳入比较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组间肺功能与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肺功能优于比较组,P<0.05;比较组满意度相比于试验组较低,P<0.05。结论: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采取系统呼吸护理,能够促进肺功能恢复,还有助于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机械通气 系统呼吸护理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采取血压调控联合完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分组对比研究方式,精选60例本院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30例实施常规ICU治疗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肩将30例实施ICU 常规治疗联合血压调控与完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术后围术期一般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SE)、脑氧含量(SjvO2)、脑氧代谢指标(CjvO2)、脑氧摄取率(CEO2)、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2)、脑组织氧分压 (PbtO2)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受取血压调控联合完全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组患者 NSE 水平上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 CjvO2、SjvO2、PbtO2水平上升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DajvO2、CEO2水平降低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血压调控联合完全机械通气治疗应用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患者神经功能获得了有效保护,且患者脑氧代谢水平获得有效调节,促进了患者预后生存治疗的有效改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血压调控 完全机械通气 重症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镇静镇痛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8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镇静镇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采取镇静镇痛护理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镇静镇痛护理 ICU 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心衰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100名急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常规治疗+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实验组显效27例,有效17例,治疗有效率88.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9例,治疗有效率68.0,P<0.05;(2)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55.33±2.21)%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2.35±1.36)mm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与生命体征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二氧化碳分压(35.24±2.25)mm Hg、心率(83.22±11.02)次/min、呼吸频率(22.61±2.62)次/min均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109.25±9.24)mm Hg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心衰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明确,可促进患者身体转归,推荐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衰 无创机械通气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是一种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人的护理上运用的较为广泛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1]其通过在进行机械通气时, 将病人置于俯卧式体位,以促使其下垂不张区域肺扩张,从而改善肺部通气血流 比值,确保通气血流相匹配,并增加患者残气功能量,进而改变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改善肺依赖区通气 / 血流比值,最终达到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氧合作用的效果。[2]俯卧位通气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用救治手段,其治疗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不仅可提高ARDS救治率,同时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3]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是急诊重症患者进行诊治的重要场所,肺部感染是急诊重症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4]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机械辅助排痰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患者中不同机械通气策略的优化对临床效果的影响,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呼吸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策略,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优化通气策略,主要优化措施包括个体化调整通气参数、合理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和肺复张手段。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指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45-75岁,平均年龄(60.5±8.3)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46-76岁,平均年龄(61.2±7.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7.3±1.8)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1±2.1)天(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5±3.2)天,短于对照组的(15.8±3.7)天(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PaO₂、PaCO₂)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观察组8%,对照组20%,P<0.05)。结论:优化机械通气策略可显著改善呼吸科重症患者的通气效果,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呼吸科重症 机械通气 临床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的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74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7:综合护理)与对照组(37:常规护理),分析肺功能指标、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肺功能指标和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护理的过程中,综合护理方式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机械通气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广泛应用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文章分析了机械通气的适应症、技术进展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同时,讨论了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患者舒适度以及设备管理等挑战。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了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实际问题。最后,提出了优化机械通气管理的建议,以期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危重症 应用 挑战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舒适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临床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ICU 收治的42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天数,平均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天数、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是切实可行的,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且在患者中的评价高,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理想,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ICU 舒适护理 机械通气 VAP的发生率 平均住院天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机械振动排痰在重症肺炎婴幼儿机械通气气道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3年3月止于2024年3月,均接受了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气道护理中应用机械振动排痰。结果:机械振动排痰实施后,患儿的血气指标呈良好趋势,机械通气、症状消失时间较短,进一步促进了其生存质量的改善。结论:在重症肺炎婴幼儿机械通气气道护理中,机械振动排痰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重症肺炎 婴幼儿 机械通气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手制动额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8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患者的恢复指标(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吸痰次数)、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脓毒性休克、呼吸衰竭、肺炎性胸腔积液)。结果:实验组的恢复指标数据与并发症发生率都比参照组较低(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不但能促进患者康复,还能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对于改善 ICU 患者的气体交换至关重要,但长时间使用会导致并发症,例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依赖性和肌无力。早期康复实践的重要性,包括体位管理、主动和被动锻炼以及吸气肌训练,以改善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和帮助整体恢复。本文概述了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治疗方法和内容进行总结,旨在指导和参考我国类似实践的实施。

  • 标签: 早期肺部康复护理 ICU 机械通气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