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我国信息科技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进步和完善,“医疗健康+互联网”工作的逐渐深入和推广,也促进了信息化建设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大力发展。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对于现代信息化的实际需求,传统移动网络模式已不能有效满足,5G网络这一新型移动网络技术应运而生。在院前急救工作中融入5G智能技术,不仅能让院前急救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而且能促进院内与院前的有效衔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和优质的急救服务,也是院前急救工作信息化建设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从院前急救的现状及5G技术的发展现状着手,分析了5G智能救护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情况。
简介:摘要构建符合WHO推荐的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系统,研制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获得主要健康指标以及慢性病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慢性病防控和科学研究提供支撑。通过因子分析、K-means聚类分层以及多组合整群随机抽样,设计并建立了具有省级代表性的30个样本监测地区;在参考WHO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框架以及美国行为危险因素抽样和调查问卷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需求,构建了涵盖发病和死亡等结局、危险因素暴露和社区慢性病管控3方面内容的慢性病综合监测系统;形成了监测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和反馈的“5+12+1”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研发了集生命登记、慢性病病例报告与社区主要慢性病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省-市-县三级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和信息技术建设标准。应用上述关键技术,获得了全省高质量的监测数据,产出主要健康指标,开展慢性病科学研究,阐述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助推政府民生改革实事项目,助力“健康浙江”建设。监测成功经验和关键技术已推广应用于全国及部分省市慢性病监测系统建设。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智能消化内镜质控系统在胃镜检查中的质量控制作用。方法将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14例内镜医师按随机数字法分配到质控组和对照组。在质控前阶段(2019年4月20日—2019年5月31日),回顾性收集入组内镜医师的胃镜检查资料信息。在质控培训阶段(2019年6月1—30日),质控组内镜医师培训质控相关知识和智能消化内镜质控系统的使用说明;对照组内镜医师仅培训质控相关知识。在质控后阶段(2019年7月1日—2019年8月20日),通过审查和反馈模式,由智能消化内镜质控系统统计质控组内镜医师胃镜检查的质控指标并生成质控报告,每周将质控报告反馈给质控组内镜医师。主要观察质控组和对照组癌前病变检出率的变化。结果内镜医师被随机分配到质控组和对照组各7例。质控前阶段和质控后阶段共纳入胃镜检查3 446例,其中,质控前阶段1 651例(质控组753例、对照组898例),质控后阶段1 795例(质控组892例、对照组903例)。质控组的癌前病变检出率在质控后提高了3.6%[3.3%(29/892)比6.9%(52/753),χ2=11.65,P<0.01],对照组提高了0.4%[3.3%(30/903)比3.7%(33/898), χ2=0.17,P=0.684]。结论智能消化内镜质控系统结合审查和反馈模式可对内镜医师的胃镜检查起质量控制作用,并提高内镜医师的胃镜检查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场综合治疗系统结合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中,从中选择了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40例,后者接受常规传统针刺及现代康复运动疗法,前者则同时接受磁场综合治疗系统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77.50%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白细胞介素-6(IL-6)]、Barthel指数以及FMA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两个疗程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白细胞介素-6(IL-6)]均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治疗两个疗程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应用磁场综合治疗系统结合中医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智能在儿童住院医嘱前置审核系统中的构建及实践。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00例住院儿童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医嘱前置审核;以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100例住院儿童作为观察组,在医嘱前置审核中应用人工智能系统。观察组年龄(4.52±1.12)岁,其中男76例、女24例;对照组年龄(4.96±1.45)岁,其中男77例、女23例。对比两组用药安全性的差异性。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不合理医嘱数量占比32.00%(32/100),低于对照组的50.00%(50/100)(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5.00%(95/100),高于对照组的70.00%(70/100)(P<0.05)。结论人工智能在儿童住院医嘱前置审核系统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应用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智能平台下的急诊分诊系统对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价值。方法以前瞻性研究对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抽取的140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男52例,女18例,年龄(52.51±5.67)岁,采取常规分诊护理。观察组男53例,女17例,年龄(52.11±5.04)岁,应用智能平台下的急诊分诊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后急救情况、抢救效率及抢救过程当中形成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对照组急救时间、预警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分诊评估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7、2.399、3.049、2.585,均P<0.05);观察组抢救启动、开放静脉通道、气道清理、呼吸支持、标本送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6、2.098、3.373、2.597、3.247,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4%(5/70),低于对照组[18.57%(1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0,P=0.043)。结论针对存在多发伤患者采取智能平台下的急诊分诊系统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利于患者快速预后,值得各个科室借鉴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应用智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lectronic further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system, e-fMEWS),探讨其在非重症单元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及预警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早期、动态识别患者病情潜在恶化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及2020年1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多个非重症单元住院患者262 805例。其中2018年1月至12月住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由责任护士使用传统的单一评估指标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020年1月至12月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e-fMEWS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⑴患者住院时间≥24 h;⑵患者年龄≥14周岁。排除标准:⑴患者入院前进行过心肺复苏;⑵患者治疗中途中止治疗或者转院;⑶接受姑息治疗患者;⑷急诊预检分诊I级收治非重症病区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 RRT)启动情况、心搏呼吸骤停小组启动情况,以及启动RRT的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发生例数、有创机械通气例数、转入重症监护室例数、住院天数及预后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e-fMEWS评估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搏呼吸骤停小组启动比例下降0.03%;启动RRT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发生院内呼吸心搏骤停例数下降(12.2% vs. 13.2%)及转入重症监护单元例数较少(42.8% vs. 50.6%),治愈/好转率提高(58.4% vs. 56.1%)。结论应用e-fMEWS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快速、准确识别患者病情潜在恶化风险,通过早期识别非重症单元的潜在重症患者,早期干预、及时治疗,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成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adult,MIS-A)是一种与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相关,伴有严重炎症反应和多系统损害为特征的疾病。MIS-A多在欧美国家报道,病情多危重,临床表现多样。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主要与SARS-CoV-2感染后继发的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多数MIS-A患者在及时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和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目前SARS-CoV-2感染疫情仍在全球持续,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营养风险评估及综合护理应用于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为研究时间区间,选取60例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展开分析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30,实施营养风险评估及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营养风险评分、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营养风险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SAS和SDS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没有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水平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较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场综合治疗系统结合针刺在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治疗中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116例,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58例,责任组接受磁场综合治疗系统结合针刺治疗,传统组接受中频电疗结合针刺治疗,其余治疗条件均一致,对比分析两组的疼痛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83%、93.10%明显高于传统组31.03%、70.69%,说明责任组的整体疗效更为确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传统组与责任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在早期差别不大(P>0.05);随着治疗的介入,两组的疼痛程度减轻、生活质量提高,且责任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软组织损伤中频电疗效果不理想,磁场综合治疗系统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场综合治疗系统结合针刺在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治疗中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116例,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58例,责任组接受磁场综合治疗系统结合针刺治疗,传统组接受中频电疗结合针刺治疗,其余治疗条件均一致,对比分析两组的疼痛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83%、93.10%明显高于传统组31.03%、70.69%,说明责任组的整体疗效更为确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传统组与责任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在早期差别不大(P>0.05);随着治疗的介入,两组的疼痛程度减轻、生活质量提高,且责任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软组织损伤中频电疗效果不理想,磁场综合治疗系统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