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霉烯类抗菌药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理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收治的7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组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则接受“常规治疗+青霉烯类抗菌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炎症指标变化以及临床总有效率来总结青霉烯类抗菌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相关炎症指标显示,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霉烯类抗菌药满足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要求,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 肺部感染 治疗效果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2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至6月期间110例,未实施药学干预,2019年7月至12月期间110例,实施了药学干预。比较药学干预实施前后的不合理用药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药学干预实施后的不合理用药率低于药学干预实施前(P<0.05);药学干预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药学干预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药学干预可以降低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药学干预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应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300例患者。以入院时间为分组依据,将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干预组,各150例。常规组未接受药学干预、入院时间为2021年1月~6月,干预组接受药学干预、入院时间为2021年7月~12月。比较2组的用药指标、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的用药时间、用药费用、药物利用指数低于常规组,干预组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着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01月至2017年01月入住我院呼吸重症ICU分离出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病例资料。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间患者一般情况以及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结果死亡组患者住ICU时间明显长于生存组患者(P=0.001),此外死亡组中更多患者存在免疫抑制状况(P=0.02),更多的使用了青霉烯类抗生素(P=0.02),死亡组患者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的比例更高(P=0.03)。结论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死率高,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是防治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重要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霉烯类抗生素在呼吸系统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在我院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选取100名呼吸病人,在此期间服用了青霉烯类药物,并以本中心临床药学干预的起始时间为截点,将100名病人分成两组: A组50名,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常规管理; B组50名,临床药学干预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结果:与 A组相比,B组的不合理用药比例为2.00%, A组为14.00%, P

  • 标签: 呼吸内科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呼吸内科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药学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对比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100例接受呼吸内科治疗且使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患者。其中,50例接受了临床药学干预(干预组),50例没有接受干预(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了多种临床药学干预措施,如评价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给药途径和剂量的合理性,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对照组则按照常规临床操作进行治疗。结果:在干预组中,经过临床药学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符合指南建议和临床实践规范的比例明显提高(P

  • 标签: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学干预在呼吸内科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使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未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和干预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实施临床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学干预可提高呼吸内科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呼吸内科 临床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常引起医院感染,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出现,以及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已成为全球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耐药性、感染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传播提供参考。

  • 标签: 碳青霉烯类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 主动筛查 预防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常引起医院感染,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出现,以及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已成为全球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耐药性、感染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传播提供参考。

  • 标签: 碳青霉烯类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 主动筛查 预防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PK)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流行病学与耐药性情况。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70例,以其中分离株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所致VAP患者建立CRPK组(n=25),同期纳入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建立对照组(n=25),测定肺炎克雷伯菌对于各类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结果CRPK组患者入住ICU时间、进行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使用种类、使用时间、白蛋白水平与CD3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CRPK组患者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环丙沙星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以及替加环素药物敏感性相对较高。结论选用氨基苷类药物与青霉烯类药物联合治疗CRPK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流行病学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霉烯类 -肺炎克雷伯菌( CRPK)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患者流行病学与耐药性情况。方法:纳入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 70例,以其中分离株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所致 VAP患者建立 CRPK组( n=25),同期纳入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建立对照组( n=25),测定肺炎克雷伯菌对于各类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结果: CRPK组患者入住 ICU时间、进行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使用种类、使用时间、白蛋白水平与 CD3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P<0.05); CRPK组患者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以及环丙沙星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以及替加环素药物敏感性相对较高。结论:选用氨基苷类药物与青霉烯类药物联合治疗 CRPK感染患者 ,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流行病学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和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败血症新生儿。结果 于本院接受诊治的15000例患儿中,被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有3550(23.67%)例,血培养阳性1050(29.58%)例,304(28.95%)例血培养出革兰阴性菌,70(6.67%)血培养出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较高。结论 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新生儿使用美罗培南联合磷霉素治疗效果较好。临床治疗中,需要结合实验室药敏结果等因素合理用药,有效控制青霉烯类细菌的出现。

  • 标签: 革兰阴性菌 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特征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干预对提升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积极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09月-2022年09月到本院接受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50例,按照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用药满意度、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药物使用评分、药物运用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临床药师干预方式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价值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碳青霉烯类 抗菌药物 药物使用评分 药物运用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青霉烯类抗菌要的实际使用情况、评估用药合理性结果。方法:从我院信息系统内调取2020年1-8月份的99份使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病例,统计分析青霉烯类抗菌药的应用合理性情况。结果:23份存在欠合理用药现象,占全部病例的23.23%。结论:我院在临床上使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上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需要做好专项评估,及时总结用药不合理、持续完善改进,有针对性地改进不合理用药情况。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抗菌药物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使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50例未接受临床药学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50例接受临床药学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使用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呼吸内科疾病时,可应用临床药学干预来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 标签: 药学干预 呼吸内科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目的了解江都地区杆菌细菌产β-内酰胺酶的类型及耐药状况,并比较不同产酶茵对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方法利用琼脂纸片扩散(K—B)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规定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头孢西丁敏感试验筛查AmpC酶并做三维确证试验。结果在165株杆菌细菌中,41株产ESBLs(24.9%),22株产AmpC酶(13.3%),8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4.9%)。不同产酶菌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不同,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次之。结论治疗产ESBLs和(或)AmpC酶的杆菌细菌感染,亚胺培南等青霉烯类药物为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米卡星为备选药物。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酶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PDAC循环法下的临床药学干预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效果,提高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水平。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3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80例使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职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入组标准,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管理,干预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基于PDAC方法进行临床药学干预,具体包括制定管理计划、药学查房、医师查房、病理讨论、检查用药情况,对比干预前后,确认青霉烯类药物应用质量是否提高等。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药物花费、住院天数及满意度等方面的不同,对基于PDAC循环下的临床药学干预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进行评估和论证。结果:经过对比,干预后青霉类抗菌药物应用指征、用法用量、病原学送检、用药会诊等使用不合理率,干预组均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科学的用药指导,减少抗菌药物乱用,对促进合理应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PDAC循环 碳青霉素烯类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目的观察肠道双歧杆菌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制作严重烫伤大鼠模型。同时设假伤组,检测细菌和内毒素(LPS)移位及盲肠膜菌群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大鼠严重烫伤后脏器细菌移位明显增多(P<0.01);血LPS水平在致伤1,3,5d后分别为(0.236±0.148)Eu/ml,(0.197±0.156)Eu/ml,(0.104±0.090)Eu/ml,显著高于假伤组的(0.072±0.049)Eu/ml(P<0.05);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数剧减20-250倍,真菌数剧增至5-60倍,大肠杆菌数增加0.5-30倍,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比值由假伤组的25000:1降为伤后的4-800:1;血浆IL-6水平显著增高,经分层统计,与未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大鼠相比,盲肠膜菌群移位大鼠的双歧杆菌量减少约120倍,真菌数增加约50倍,大肠杆菌数增加约30倍,盲肠膜菌群中双歧肝菌数量与血浆中IL-6,LPS浓度呈负相关(r1=-0.4817,r2=-0.4912,P<0.01),血IL-6和LPS浓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258,P=0.0001)。结论严重烫伤可导致大鼠盲肠膜菌群紊乱,细菌和LPS移位增加;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的比例和数量的减少,可能促使了严重烫伤后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发生。

  • 标签: 肠道双歧杆菌 烫伤 大鼠 肠源性细菌 内毒素 细菌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某院综合重症医学科(ICU)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目标性监测情况及干预措施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某院综合ICU CRKP目标性监测资料,描述CRKP检出率及医院感染率季度变化趋势、标本分布、耐药特征,获得院内可能的CRKP交叉传播途径,实施多重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2020年ICU CRKP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率为36.46%,第二季度较高,为57.14%(=29.31,P<0.001);院内感染率为1.73%,第二季度较高,为4.90%(=11.03,P=0.012);CRKP仅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为7.69%;检出CRKP的临床标本中,痰标本居首位;第二季度启动一系列集束化综合干预措施后,CRKP在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医院感染率均在第三季度下降,分别为12.5%、0.63%,干预措施有效。结论 通过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CRKP院内交叉传播可能,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有效防控CRKP院内感染聚集、暴发。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 目标性监测 感染控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