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检验科,山东 淄博255000
摘要: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常引起医院感染,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出现,以及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已成为全球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耐药性、感染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传播提供参考。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主动筛查;预防;联合治疗;
1流行病学特征
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和动物都可成为其自然宿主。肺炎克雷伯菌常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敷料、医疗器械等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将肺炎克雷伯菌定义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并建议在没有足够安全措施时,应避免接触有病原微生物的物体表面。自2000年以来,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全球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也报道了多例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病例[1]。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趋势下,临床上应加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2传播途径
肺炎克雷伯菌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吸入:经呼吸道感染,如咳嗽、喷嚏、流泪、喷嚏等。(2)皮肤接触:在无保护的情况下接触受感染的皮肤或粘膜而感染。(3)摄入:通过进食或饮水传播。(4)污染物品接触传播:通过污染的手、物品接触而感染。近年来,随着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认识的加深,其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显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品而感染;而对于经皮肤表面和破损粘膜上皮接触传播的研究较少[2]。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可通过污染的物品(如尿和血液)、污染的手(如医疗器械、日常生活用品、患者自行护理操作)和污染的物体(如患者自身衣物、床单位等)等途径传播[3, 4]。因此,加强手卫生、规范医疗器械消毒操作是预防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关键。
3耐药性
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主要有5种类型:1)天然耐药:对哌拉西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西丁等耐药;2)天然敏感:对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等敏感;3)获得性耐药:对亚胺培南、舒巴坦等耐药;4)药物外排泵介导的耐药:通过增加外排泵的活性来抵抗抗菌药物;5)高水平耐药:对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产生的耐药性高达90%。随着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出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因此,减少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提高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5]。
4感染预防
目前,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预防主要有3种途径: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②通过加强手卫生、环境消毒等措施来减少该菌在医疗场所的传播;③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方式,如提高患者依从性、控制手卫生等,降低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其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目前抗菌药物的种类有限,且部分抗菌药物可产生耐药,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此外,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完全避免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且预防措施也会增加医疗费用。因此,应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并加强患者教育等,以降低该菌在医疗场所的传播和院内感染。
5治疗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包括:①联合用药,在初始经验性治疗失败的情况下,可加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多西他赛;②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③采用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联合用药;④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联合环丙沙星,对于重症患者可考虑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如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但仍应以经验性治疗为基础。然而,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如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缩短疗程、联合用药等。此外,肺炎克雷伯菌对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敏感,对其他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敏感。
6结语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出现,对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带来了挑战,因此,临床医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完善诊疗方案及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患者应早期使用抗菌药物;(2)对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患者,应加强隔离及护理,减少交叉感染;(3)通过检测病原菌、耐药基因等研究耐药机制,从源头上进行控制;(4)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减少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发生率。目前,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尤其是多粘菌素等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虽有效,但在临床上仍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应加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研究力度,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耐药性、感染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以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传播提供参考
[6, 7]。
参考文献
[1]马蒙蒙, 姬经超, 殷彤. 2018—2022年某院高毒力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24,31(06):754-758.
[2]张沙.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检验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4,19(08):85-88.
[3]王忠杰, 阙蜜, 袁喆, 等. 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47(02):147-151.
[4]王忠杰, 阙蜜, 袁喆, 等. 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47(02):147-151.
[5]李磊, 高巧珍. 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探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24,22(10):101-104.
[6]陈敏, 赵德军. 某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24,45(03):175-180.
[7]王丽, 王重娟, 黄云昆, 等.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研究[J]. 云南医药, 2024,45(0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