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胆囊结石致急性胆囊炎并发穿孔的超声诊断。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1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胆囊结石致急性胆囊炎并发穿孔患者 60例,经超声检查,观察患者胆囊内结石的大小及数量,同时对急性胆囊炎的实质回声、周围状态、胆囊形态进行监测。结果:超声诊断,共计 49例患者为多发性胆囊结石,发生率为 81.67%,含结石直径< 0.9mm者 39例,占比为 79.60%,结石直径≥ 0.9mm者 10例,占比为 20.40%。结论:多发性胆囊结石和小直径胆囊结石是急性胆囊炎合并穿孔最常见的原因。 胆囊结石的超声检查为临床研究急性胆囊炎合并穿孔的致病因素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及影像基础,也为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提供了影像学依据,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6例,分别行开腹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最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排气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腹腔镜组均有显著优于开腹组(均P<0.01);同时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创伤性轻微,并发症少等优点,从而减轻了患者痛苦小,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胆囊炎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炎手术来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炎手术来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来治疗胆囊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并且不良反应较少,整体的恢复情况较为可观,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应用在胆囊炎伴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胆囊炎伴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有效率为74.51%,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6%,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应用在胆囊炎伴结石患者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与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对比,统计生理指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明显较好且并发症明显较低(x2=5.01,P=0.03)。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针对具有明显症状的胆囊疾病,具有创伤较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临床普遍应用研究的一种胆囊疾病手术方式。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胆囊癌患者出现恶性贫血与胆囊结石的关系,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胆囊癌相关的恶性贫血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胆囊癌患者资料,以是否合并胆囊结石进行分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胆囊结石与胆囊癌患者发生恶性贫血的关系.结果:根据胆囊癌患者是否合并癌性贫血进行分组,发现ALP、GGT、年龄、分化程度、是否伴有高血压、是否行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癌患者贫血和无贫血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对癌性贫血的影响,发现胆囊结石与癌性贫血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P〈0.001).对上述指标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结石是胆囊癌患者发生恶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发生恶性贫血的风险高.临床上可以根据对胆囊结石的判断预防癌性贫血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慢性胆囊炎患者,讨论实施胆囊炎方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胆囊炎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在中医症候积分方面,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患者病程较长,治疗难度高。通过对患者实施胆囊炎方治疗,可帮助患者在短期内稳定疾病,减少临床表现,降低病痛。按照疗程服药后,患者阶段性取得的疗效突出,临床表现积极,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依从性有所提升,最终的治愈概率较高,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胆囊炎方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合理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2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预后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是治疗胆囊结石的理想术式,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超声监测胆囊在针刺穴位后的收缩功能,借此对胆囊炎进行诊断.方法:对临床上已经确诊的51例胆囊炎病例进行超声检查,并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针刺相关穴位,使胆囊收缩,在针刺后10min、20min、30min分别进行超声检查,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胆囊容积计算公式计算出收缩前后胆囊容积,计算胆囊收缩功能.随机抽取与病例组年龄范围相同的25例健康成年人,在针刺穴位胆囊收缩前后进行超声检查,计算胆囊收缩功能,以进行正常对照.将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作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病例组针刺穴位后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t<0.01).结论:超声监测胆囊在针刺穴位后的收缩功能,可以对胆囊炎进行诊断,并且具有无损伤、痛苦小、病人易接受、可重复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以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22例急性胆囊炎病例,均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组64例,自起病3d内。II组40例,自起病3d-7d。III组18例,自起病大于7d。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腹腔引流管引流量、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率等。结果三组间只有手术时间有显著差异,急性胆囊炎发病距入院手术时间越长,手术时间也越长,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病时间越长,手术难度增大,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的,发病7天以上的急性胆囊炎仍适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72h以内行LC最佳,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缩短,中转开腹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