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及支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冠状动脉支架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及支架相关因素。结果支架长度>25mm占75.64%;支架置入时间>3年占75.64%;甘油三酯>1.7mmol/L占74.71%;空腹胰岛素>15μU·ml-1占63.22%。结论支架长度、支架置入时间、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进些年来,国家和政府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一些高速公路、铁路、水利、建筑等工程项目的建设量在不断增多,随着现浇箱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立交和市政工程,满堂支架的应用也随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桥梁的建设,从最简易的竹木支架、扣件式钢管支架到当前主流的碗扣、盘扣支架,承重支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历程,始终朝着更安全、更经济的方向不断进步,碗扣式支架和承插盘扣式支架是现在最常用的两种。本文根据云南省华丽高速公路拉市海互通立交CK0+713.5桥第七联现浇箱梁施工为例,来对碗扣式支架和承插盘扣式支架的相关性能进行对比,希望能给同行提供一下参考意见。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再狭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并于术后1年行冠脉造影随访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置入支架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35例)和无再狭窄组(8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4.02±6.76)μmol/L比(10.90±4.51)μmol/L]显著降低、支架直径[(3.06±0.86)mm比(2.87±0.44)mm]显著减小,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45,P=0.035),而支架直径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因素(OR=0.857,0.850,P=0.044,0.042)。结论:血糖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支架直径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显示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其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卒中注册中心和南京卒中注册中心,连续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进行术中OCT检查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记录患者临床特征,分析OCT图像,观察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收集斑块钙化、薄纤维帽、支架贴壁情况、斑块脱垂以及微夹层等OCT图像特征。对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17例(23.3%)OCT显示支架内血栓形成。4例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围手术期血管事件,其中1例较严重。支架内无血栓形成组未发生围手术期血管事件。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夹层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5.439,95%可信区间1.102~26.837;P=0.038)。结论OCT可显示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后者与围手术期血管事件相关,而微夹层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3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经胆囊三角入路,观察组患者通过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正常时间、白细胞正常时间、凝血正常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正常时间、白细胞正常时间、凝血正常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通过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高,可以改善手术指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采用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患者选择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72例,选择期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并且分成后三角组与三角组,后三角组使用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三角组用胆囊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后三角组和三角组手术指标比较,后三角组手术时间是35.79±4.18(min)、住院时间是5.25±0.75(d),三角组分别是54.96±6.63(min)、8.26±1.03(d),(t=4.238,p=0.028),结果有差异。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使用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选择策略。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开腹胆囊切除组7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组75例。最后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手术过程、术后进食、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所需要的时间,还有手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所需要的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出血量都明显少于开腹胆囊切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学计意义(P<0.01)。同时腹腔镜胆囊切除组的并发症状明显少于开腹胆囊切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是因人而异的,是选择开腹胆囊切除还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才能为老年患者提高科学高效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胆囊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49例早期胆囊癌患者,按其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二组,腹腔镜组26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根治组23例患者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5年,观察二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3、5年生存率与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占7.69%;5年复发16例,复发率为61.54%;根治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占52.17%;5年复发21例,复发率为91.3%;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年生存率,腹腔镜组分别为53.85%、34.62%、23.08%;根治组分别为95.65%、78.26%、56.52%;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癌的首选,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6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将其按照患者症状发作到接受LC的时间分成三组,分别为早期、延期、择期手术组。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延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多于早期及择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和择期手术组的中转开腹率均多于早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C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最佳治疗时期为患者发病≤72小时,发病>72小时手术有可行性,但难度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危重胆囊炎以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开展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与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治疗的76例急性危重胆囊炎患者,依据其是否在切除术开展前联合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划分为参照组(无联合)和观察组(联合)。分析相关指标。结果:临床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状况观察组均较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