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将延续性护理应用到肿瘤患者中,讨论该种干预措施对于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影响,讨论该种护理措施所具备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从我院收治肿瘤患者群体中进行筛选,有74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本研究成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对74例患者进行组别划分,随机分组得到了人数相同常规护理组和优化护理组。延续护理应用在后者。评价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稳定状态,记录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数据结果。在时间总发生率上显著高于接受延续护理优化护理组(P<0.05)。同时,在导管相关并发症方面,优化护理组患者相关事件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在心理健康方面、身体机能方面、社会生活方面以及独立生活方面都获得了更高评分结果是接受延续护理患者,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接受了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处理肿瘤患者来说,延续护理具有显著临床效果,避免出现计划之外拔管事件,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让导管状态更加稳定,提升患者治疗恢复情况,优化预后情况,提升患者对于治疗满意程度,值得进行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 PICC 肿瘤 延续护理 非计划性拔管 并发症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患者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2年10月门诊收治100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干预)和延续护理组(常规护理+延续护理干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延续护理组非计划性拔管总发生率为10.00%、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方式有效应用后,观察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获得明显改善,可促进肿瘤PICC置管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显著增强

  • 标签: 外周静脉 PICC 肿瘤 延续护理 非计划性拔管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肿瘤患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3日—2020年1月10日由我院血管外科会诊92例放疗科CRT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由彩超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无症状74例,感染症状9例,血栓症状9例。会诊主要问题包括:拔管时机及能否续用;是否进行栓治疗;是否需要制动等。结果:48例建议直接拔除导管;30例建议继续使用导管;14例建议延迟拔管并暂停使用导管。32例建议行凝和(或)血小板等栓治疗,另外60例未建议受栓治疗。共4例建议行患肢制动,余88例未建议患肢制动或会诊中未提及。所有92例患者遵照会诊意见处理,无症状性或致死性肺栓塞发生,无血栓新发或加重事件等发生。在74例无症状患者中分析显示,是否行栓治疗以及患肢是否制动均对该类患者肺栓塞发生无明显影响(均χ2=0,P>0.05)。结论:对于有高BMI危险因素PICC-RVT血液肿瘤患者,应及早控制BMI,提升血栓预防强度;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PICC-RVT有较好预测价值,可作为分析血液肿瘤PICC-RVT有效预测工具。

  • 标签: 血液肿瘤 外周静脉 相关性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护理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经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处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纳入8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延续性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置管安全,获得了较好应用效果。

  • 标签: 延续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式集束化护理对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间100例接受化疗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改良式集束化护理),各5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率低于对照组,BCS(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护理相比,改良式集束化护理效果更好,用于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中,可减少相关并发症,降低拔管率,提高舒适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式集束化护理 PICC置管 肿瘤 并发症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在重症监护室中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重症监护室中11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研究组55例。对照组是接受传统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群体;研究组是接受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患者群体,随后将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对照组55例患者,成功置管患者有40例,成功率在72,73%左右;研究组55例患者,成功置管患者有51例,成功率已经达到了92.73%左右。通过对比对照组研究组置管成功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出现方面研究组临床效果也比对照组好很多(P<0.05)。结论:经过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重症监护室中临床应用相较传统置管具有一定优势。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血流通路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表现出更好效果。这表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能够提供可靠血流通路,使监测和治疗重症患者变得更加方便,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传统经中心置入静脉导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技术具有操作便捷、穿刺成功率高等方面的优势,为肿瘤化疗等长期需要维持静脉通络患者提供了安全途径,在保护患者浅表血管网同时,避免患者忍受反复穿刺痛苦。但是由于其存在留置时间长特点,使其在术后会存在一定机率出现并发症。本文综述了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提高支气管肺炎患儿睡眠质量作用。方法:以在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接收并治疗6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例,基于数字分组法分为针对组对照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针对组施以针对性护理。对比组间患儿护理PSQI评分以及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针对组患儿护理前肺功能指标以及PSQI评分对照组比较不明显(P>0.05)护理针对组肺功能指标以及PSQI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支气管肺炎患者护理过程中施以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支气管肺炎 患儿 睡眠质量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慕课教学模式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1月至2022年05月我院临床实习护生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进行慕课教学模式,对比组间护生教学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生教学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慕课 儿科护理临床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升校医院门诊分诊质量,优化就诊流程,提出预检分诊管理模式,分析此管理模式对提升校医院门诊分诊工作质量相关影响及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1年12月期间80例校医院门诊数据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分诊模式。选取2022年1月~2022年3月期间80例校医院门诊数据作为观察组,采取预检分诊管理。比较两组分诊质量、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预检准确率高于对照组,门诊等待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成立(P

  • 标签: 预检分诊管理 校医院 门诊分诊质量 预检准确率 等待时长 患者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目视化管理对提高调配质量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护理人员共1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护理人员6人,调配量各2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目视化管理。比较两组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为0.4%,显著低于对照组2.4%(χ2=1.058,P=0.004);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8.2±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1.6±2.8)分(t=8.661,P=0.001)。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目视化管理,可显著降低调配差错率,提高调配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目视管理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护理质量 调配差错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目视管理对提高调配质量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3年8月-2023年11月在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护理人员共1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护理人员6人,调配量各300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目视管理。比较两组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为0.0006%,显著低于对照组0.000013%(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8.2±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1.6±2.8)分(t=8.661,P=0.001)。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目视管理,可显著降低调配差错率,提高调配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目视管理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护理质量 调配差错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手术开展中手术室整体护理麻醉配合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行手术治疗患者,均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采纳“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2)予以整体护理,研究组(n=42)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麻醉护理,分析对比心理状态、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论:干预前两组HAMD、HAMA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HAMD、HAMA评分均更低,护理满意度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手术室整体护理 麻醉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无痛分娩护理中责任助产整体护理模式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开展无痛分娩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产妇分成两组,命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产妇;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责任助产整体护理模式。统计对比两组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60例产妇各个产程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出血及早产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护理中应用责任助产整体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产妇剖宫产发生率、出血率、早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使产程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痛分娩 责任助产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无痛分娩中开展责任助产整体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现将我院产科接收无痛分娩产妇中抽取出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组间人数各有30例,对照组产妇分娩期间行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产妇则开展责任助产联合整体护理模式,详细对比两种不同助产护理模式最终取得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组间各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助产护理服务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分娩期间存在焦虑程度及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最终获得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痛分娩产妇中开展责任助产联合整体护理模式,分娩助产护理质量得到良好提升,增强产妇分娩期间身心舒适度,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程度,提高自然分娩率及分娩安全性。

  • 标签: 无痛分娩 责任助产 整体护理模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核医学是一门年轻学科,是一种使用核技术来对患者进行检验和治疗一种独特影像医学,而影像医学是通过非入侵方法获取人体整体或部分组织影像,用于医疗或研究使用。为了提高医学人才培养,改变在影像医学核医学现行教学方法,将医学整体观运用到影像医学核医学教学中来。通过在教学中对影像医学核医学在诊断疾病原理、使用方法、在临床上运用等整体讲解,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医学整体观。让学生能够整体上熟练掌握影像医学核医学相关知识,加强学生对于影像医学核医学认识。

  • 标签: 医学整体观 影像医学 核医学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很多新设备和新技术出现为医学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很好基础,其中影像医学核医学是在这种环境下发展最快学科之一。由于技术提升,使得在临床上对于影像医学核医学运用也越发频繁和广泛,这就对影像医学核医学教学提出了要求,医疗一线迫切需要大量质量影像医学核医学毕业生来更好对治疗提供服务。但是由于影像医学核医学涉及学科较多,其中核医学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医学相结合产物,对于学生整体观要求较高,需要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影像医学核医学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将所学到知识运动到实践中来。

  • 标签: 医学整体观 影像医学 核医学教学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患者在接受CT增强检查过程中出现对比剂外渗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158例CT增强检查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是否出现对比剂外渗情况进行分析,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对比剂外渗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护理干预对策。结果:15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CT增强检查过程中,出现了对比剂外渗情况。出现对比剂外渗情况,患者出现了局部肿胀、疼痛、水泡现象,并于检查2~4日肿胀、疼痛、水泡症状消失,未出现炎症、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人员应该对CT增强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对比剂外渗原因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恰当干预措施。

  • 标签: CT增强检查 对比剂外渗 原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