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护理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两组患者围术期分别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及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将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作为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实施效果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不同护理方法实施效果对比,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超过研究组,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均有鲜明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促进其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其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从而缩短其住院时间,实现快速康复的目标。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针对关爱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调查,观察将其实施在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护理中,分析其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取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筛选符合此次研究标准同时在我院行直肠癌造口术患者200例,征求其意愿后,均分两组进行研究。研究针对关爱护理措施(研究组)及常规护理措施(参照组)展开,同时观察分组护理后两组患者自主护理能力及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并引用统计学将其数据分析对比,同时判定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对比参照组均具有明显优势,因此,研究组护理方案效果较为理想,且具有较高临床可行性,同时统计学方法对两组对比数据处理后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结论 在直肠癌造口术患者护理中结合关爱护理措施,能够帮助其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的同时让患者切实感到满意,为此对护理措施给出较高的评价,效果显著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简介:【摘 要】研究目的:对以人为本在直肠癌放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研究方法:在直肠癌患者中选取96例,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8名。这两组患者分别使用常规护以人为本护理方法,其中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的是以人为本的护理方法,分别对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最后使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表对两个组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过对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使用了干预行为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之间差异性并不明显;经过使用干预后,可以明显的发现观察组患者从各个身体状态上来看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都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应用在直肠癌化疗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进行有效的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卡文支持治疗对直肠癌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方法:此次研究主要选择了某院收治的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接受治疗的9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与参考两组。前者主要使用的是常规自配营养支持,后者使用的是卡文营养支持,之后客观的研究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蛋白水平、氮平衡状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可知,研究组的各项指标都要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着相对显著的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卡文支持治疗的方式,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帮助患者得到良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整体发生率,临床意义同样非常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加改良Bacon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进行结直肠手术组接受TaTME治疗的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采用腹腔镜辅助改良肛管吻合口。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丢失,并评估术后肛门功能。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下缘与肛缘的距离为(4.8±0.4)cm。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数为(12.9±2.5)。第一期手术时间为(140.8±8.6)分钟,第二期手术时间为(39.1±9.6)分钟。结论:改良Bacon腹腔镜下肛管吻合术可避免吻合口丢失,减少术后肛门失禁的发生,延长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于术前进行营养支持对促进其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围术期准备,观察组则联合应用术前营养支持。结果:入院时2组血清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水平的对比P>0.05,,术前1天、术后24h以及术后1周血清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水平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术后胃管留置、尿管留置、卧床、排气、排便以及住院等各项时间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5.56%,对照组16.67% ,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可加快其术后康复进程、改善其营养状况并降低并发症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64例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患者,实验时间为2019.7—2021.7,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将基础护理应用在对照组的护理中,观察组在对照组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观察和比较组间术后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1.02±0.24)d、进食时间(2.01±0.06)d以及住院时间(3.54±0.05)d相比对照组的排气时间(1.64±0.47)d、进食时间(2.92±0.09)d以及住院时间(5.87±1.03)d要短,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25%)相比对照组的(25.00%)要低,P
简介:摘要目的直肠癌患者术后性功能及泌尿功能障碍较为常见。本研究比较分析腹腔镜与机器人行低位直肠癌保留部分邓氏筋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近期疗效及手术对泌尿功能和勃起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行保留部分邓氏筋膜TME的2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133例,机器人手术组143例。所有患者均经硬式直肠镜定位,肿瘤距离肛缘≤7 cm。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术后12个月时通过随访,分别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0~7分为轻度症状,8~19分为中度症状,20~35分为重度症状;优良率定义为轻度症状比率)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22分为无障碍,12~21分为轻度障碍,8~11分为中度障碍,5~7分为重度障碍)评价患者的泌尿功能及勃起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手术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手术组长[(312.5±75.4)min比(273.9 ± 65.6)min,t=4.514,P<0.001],但在体质指数≥25 kg/m2的患者中,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9.3±78.5)min比(276.1±75.3)min,t=1.751,P=0.085]。机器人手术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3±0.4)d比(1.5±1.0)d,t=-2.037,P=0.046]、排粪时间[1(1~5)d比1(1~12)d,Z=-2.209,P=0.008]及恢复流质饮食时间[(1.0±0.1)d比(1.2±0.1)d,t=3.195,P=0.002]均早于腹腔镜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机器人手术组的术后住院时间较腹腔镜手术组更长[(8.5±5.5)d比(7.2±3.3)d,t=2.419,P=0.016]。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远切缘阳性率、环周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检出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机器人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泌尿功能障碍,优良率分别达97.6%(83/85)及98.4%(61/62);机器人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勃起功能正常及轻度障碍率分别为92.2%(47/51)和92.6%(38/41),两组泌尿和勃起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对于低位直肠癌保留部分邓氏筋膜的TME,其手术安全性和术后近期疗效相当,在泌尿、勃起功能保护方面作用相当;但机器人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相比于传统腹腔镜TME手术更快。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RI成像定量分析孕中晚期脑室与后颅窝池生长发育随孕周的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产前MRI检查的孕妇675例,MRI检查时平均孕周为(29.0±8.5)周。获取这些研究对象的MRI资料,分析左侧脑室三角区宽度(left lateral ventricle trigonometric width,LLVTW)、右侧脑室三角区宽度(right lateral ventricle trigonometric width,RLVTW)、第三脑室宽度(third ventricle width,TVW)、第四脑室宽度(fourth ventricle width,FVW)、第四脑室前后径(anterior posterior diameter of the fourth ventricle,APDFV)、透明隔间腔宽度(cavum septum pellucidum width,CSPW)和小脑延髓池宽度(cisterna magna width,CMW)等数据。采用t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675例胎儿纳入本研究,不同性别胎儿的检查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女性胎儿(392例)的TVW、CMW明显低于男性胎儿(283例)[(0.60±0.05)与(0.63±0.04)cm,t=-5.059;(0.57±0.14)与(0.67±0.15)cm,t=-7.445;P值均<0.001]。TVW、CMW与胎儿性别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9和-0.312,P值均<0.001)。(3)LLVTW、RLVTW、TVW、FVW、APDFV、CSPW和CMW均与胎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0、0.267、0.205、0.801、0.829、0.216和0.284,P值均<0.05),其中FVW、APDFV与胎龄呈显著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801和0.829,P值均<0.001)。(4)LLVTW、RLVTW在孕中期变化不明显,在孕晚期轻微增长;在孕中晚期TVW分布较离散,在孕26~<28周前随胎龄增加略有增长;FVW、APDFV在孕中晚期随胎龄增加呈线性增长;CSPW在孕中晚期随胎龄增加缓慢增长;CMW在孕中期随胎龄增加略有增长,孕晚期变化较小。结论孕中晚期胎儿脑室及后颅窝池生长发育随着胎龄的增加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其中TVW、CMW与胎儿性别呈明显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 CCI)方法构建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模型,探讨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内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 TRPA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0只雄性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建模后第7天两组小鼠NAc内TRPA1表达变化。另24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CCI小鼠注射A967079(A96)组(CCI+A96组)、CCI小鼠注射PBS组(CCI+PBS组)、SHAM小鼠注射A967079组(SHAM+A96组)和SHAM小鼠注射PBS组(SHAM+PBS组)。建模后第7天于手术对侧NAc内注射TRPA1拮抗剂A967079或其溶剂PBS,检测各组小鼠给药前及给药后2、4、6 h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 latency, TWL)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CCI组小鼠手术对侧NAc脑区TRPA1表达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5)。与CCI+PBS组比较,CCI+A96组小鼠给药后2、4 h TWL明显升高(P<0.05),并于给药后6 h基本恢复至给药前状态(P>0.05);SHAM+A96组与SHAM+PBS组之间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 TRPA1参与坐骨神经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