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脉瘤破裂后接受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接受治疗的的8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进行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护理的效果,术后并发症,病死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精神障碍,及其他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10.00%,13.75%,7.50%,3.75%,23.75%。护理后,患者恢复良好的比例为78.75%,明显高于残疾患者的比例(22.50%),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术后对患者随访3~96个月,出现生活可以自理,偏瘫以及动脉瘤再破裂的比例分别为6.25%,7.50%,0。结论动脉瘤破裂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的恢复,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中行手术切除的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其中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并发癫痫;电解质紊乱1例;尿崩症1例;呕吐严重1例。结论脑胶质瘤切除术后护理难度大,并发症复杂,给予周密、细致的观察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疾病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fibroustumorofthepleura,SFT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胸心外科2005年12月~2012年7月年收治的10名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肿瘤组织行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病理检查提示肿瘤组织主要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免疫组化分析CD34、Vimentin、Bc1-2均为阳性表达,CD99部分阳性表达(2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术后随访3个月~7年,效果良好迄今为止,未发现肿瘤转移复发。结论手术是目前治疗SFTP的最佳方法。免疫组化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颈动脉体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化学感受器性肿瘤,目前手术仍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但因该肿瘤位置特殊,手术复杂,所以术前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影像学检查是颈动脉体瘤目前术前诊断及评估的重要手段,现将颈动脉体瘤在超声、CTA、MRI/MRA及DSA等各种影像学上表现做如下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伽马刀治疗垂体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10月间来院治疗的40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伽马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瘤体直径(0.1±0.1cm)、体积(1.0±0.2cm3)优于对照组的直径(0.5±0.1cm)、体积(1.6±0.3cm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5/2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12/20),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伽马刀治疗垂体瘤的临床价值较高,定位准确,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搜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4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实施全切手术的患者有38例,所占比例为79.1%。实施大部分切除的患者有10例,所占比例为20.9%。显效24例,所占比例为50%;有效22例,所占比例为45.8%,无效2例,所占比例为4.2%,经再次治疗后均效果显著。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现象或死亡。对患者进行1~3年随访,患者生存率为100%。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之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病理结果证实为颅咽管瘤的36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5例,女11例;平均年龄31.0岁(范围6~62岁);入院时高颅压表现29例,视力下降、视野缺损24例,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12例;瘤体平均直径3.0cm(范围1.0~6.0cm);肿瘤主体位置,鞍内3例、鞍上33例。36例初诊我院,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3例,经翼点入路12例、前纵裂入路8例,冠状切口经额下入路7例,胼胝体-穹窿间入路6例。结果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6例;术后电解质紊乱31例,其中高钠血症21例,低钠血症6例,高钠、低钠血症交替出现4例;尿崩症21例,出院后仍需药物治疗7例;垂体功能低下26例;癫痫发作7例;脑脊液鼻漏并颅内感染1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死亡原因与下丘脑-垂体功能受损、术后再出血、癫痫发作有关。随访5~60月,平均30.5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6例、复发原因与术中肿瘤残留密切相关。结论合理的选择手术方案,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经手术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0.6岁。病程7天到12月不等。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本病以消化道出血、黑便、腹痛多见。B超、CT、消化内镜等检查可发现肿瘤。免疫标记物CD117、CD34在GIST中有较高表达,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结论GIST临床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Flecther恶性潜能分级判断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手术切除肿瘤为为原发GIST主要治疗方法,靶向治疗成为间质瘤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