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病对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我院初次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其中A组选用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B组选用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比较A、B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压水平均有所改善,其中A组血压降至正常水平45例,占90%,患者心率减慢2例,占4%;B组血压降至正常水平35例,占70%,患者心率减慢10例,占20%,A、B两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明显优于美托洛尔。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全部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心律失常症状,我们对其采取扩冠、抗凝、抗心律失常等基础治疗,在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注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8%。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可迅速缓解室颤症状,减少心梗、猝死事件的发生,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患者愈后提供有效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哮喘患者临床治疗当中,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均匀分组方法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患者仅仅进行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结果经过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和患者PEFR增加情况上,观察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哮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方法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明显增强患者肺部功能,还能在降低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促进患者病情痊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08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心率(HR)、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二尖瓣口血流流率频率(E/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脑钠肽(BNP)、血清内皮素-1(ET-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减慢HR,降低血压,减轻心肌细胞损害,改善預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临床治疗慢性心衰的过程中,患者治疗效果受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方案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从中抽取68例慢性心衰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均分2组,其中采取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34例记作参照组,另添加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34例记作研究组,对比在不同方案下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观察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 对比治疗前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研究组左心室射血指数更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更低,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对比治疗有效性以研究组更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慢性心衰的过程中,患者治疗效果受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方案影响较大,能够有效降低其症状,改善其心功能,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段患者促进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和激动剂长方案助孕结果对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3月入院治疗的100例行不孕行胚胎移植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成拮抗剂方案组和长方案组,每组50例患者,每组以38岁为分界又各分成两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果。结果38岁以下患者拮抗剂组胚胎种植率低于长方案组,但是受精率高于长方案组。结论拮抗剂或者是长方案的使用对患者的妊娠后长远结局影响都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接受体外受精治疗的不同年龄患者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中提前触发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接受GnRH拮抗剂方案体外受精治疗的1 529例不孕症患者,按照不同触发标准分为早触发组和标准触发组,并按年龄划分亚组:<35岁、35~40岁、>40岁,比较患者的促排卵及辅助生殖治疗结局情况。结果(1)各年龄亚组内早触发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天数均明显短于标准触发组(P均<0.01),但仅35~40岁和>40岁患者中早触发组Gn用量[分别为(2 702±551)、(2 780±561)U]明显少于标准触发组(P均<0.01)。<35岁患者中早触发组的获卵数和可移植胚胎数[分别为(6.6±4.8)、(2.6±2.7)个]均明显少于标准触发组(P均<0.01),但优质胚胎数无显著差异(P=0.580);35~40岁和>40岁患者中早触发组的获卵数和可移植胚胎数与标准触发组分别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优质胚胎数[分别为(0.6±1.0)、(0.6±0.9)个]明显高于标准触发组(P均<0.01)。(2)在<35岁和35~40岁患者中,早触发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与标准触发组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在>40岁患者中,早触发组的临床妊娠率[33.0% (30/91)]明显高于标准触发组[19.2% (25/130),P=0.020],但活产率无显著差异(P=0.06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提前触发仅在>40岁患者中是临床妊娠率的独立预测因素(OR=0.334,95%CI为0.119~0.937,P=0.037),但不是活产率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40岁的不孕症患者在GnRH拮抗剂方案中提前触发可以有效减少Gn使用时间及Gn用量,增加优质胚胎数,提高临床妊娠率;与≤40岁的患者相比,>40岁的患者提前触发获益更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其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在新生儿败血症合并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败血症新生儿的相关资料,根据败血症患儿是否合并PPHN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败血症无PPHN组(n=108),观察组为败血症合并PPHN组(n=44)。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测数据,分析两组患儿数据的差异。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浆中IL-1β、IL-1ra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败血症新生儿合并PPHN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IL-1β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对新生儿败血症合并PPHN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儿胎龄[(39.11±0.55)周、(38.85±0.72)周]、出生体重[(3.30±0.49)kg 、(3.24±0.55)kg]、男性比例[60(55.6%)、30(6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右室内径[(9.57±0.35)mm]、肺动脉压力[(51.36±5.91)mmHg]及NT-proBNP[(25 436.83±12 343.18) n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7±0.41)mm、(31.24±5.11)mmHg、(11 267.09±4 405.48 )ng/L,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血浆IL-1β[(31.24±5.25)ng/L]及IL-1ra[(41.94±10.13)ng/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27±4.47)ng/L、(21.47±8.76)ng/L,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浆IL-1β[(10.46±3.17)ng/L]及IL-1ra[(10.58±2.94) ng/L]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分别为(31.24±5.25)ng/L、(41.94±10.13)ng/L,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β及NT-proBNP是败血症新生儿合并PPH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1β(AUC=0.915)及NT-proBNP(AUC=0.894)对败血症新生儿合并PPHN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0.05),IL-1β及NT-proBNP联合预测值较高(AUC=0.976)。结论IL-1β联合NT-proBNP对败血症新生儿合并PPHN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Medline、Cochrane、Google学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试验组)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对照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相关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2.2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0项RCT研究共6 839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均数差(MD)=-170.14,95%CI:-243.15~-97.12,P<0.05]、左室射血分数(MD=2.92,95%CI:0.63~5.20,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MD=-5.32,95%CI:-10.25~-0.21,P<0.05)、6 min步行距离(MD=58.4,95%CI:40.37~56.42,P<0.05)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力衰竭治疗有效率[比值比(OR)=1.57,95%CI:0.96~2.57,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程度(MD=-1.27,95%CI:-2.62~0.08,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改善程度(MD=-1.36,95%CI:-10.72~8.00,P>0.05)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OR=0.95,95%CI:0.73~1.23,P<0.05;I2=6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和6 min步行距离、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但应注意低血压、高血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采用支气管舒张剂 β2 受体激动剂 联合抗胆碱药治疗慢阻肺, 分析临床病情的改善成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诊断为 慢阻肺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96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 β2 受体激动剂 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特布他林 联合抗胆碱药 ,分析治疗后的成效。 结果: 从 改善 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总有效率 为 95.8% ( 46/48 ) ,对照组为 89.6% ( 43/48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我们对比了 PEF 、 FEV 1 和 FEV 1 /FVC 的结果,其中,均以观察组更高。此外,在 PaCO 2 的对比中,其改善水平也以观察组更优。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方案更佳。 结论: 采用支气管舒张剂 β2 受体激动剂 联合抗胆碱药治疗慢阻肺 效果显著,有利于肺部功能的改善,患者对治疗结果予以肯定,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采用支气管舒张剂 β2 受体激动剂 联合抗胆碱药治疗慢阻肺, 分析临床病情的改善成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诊断为 慢阻肺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96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 β2 受体激动剂 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特布他林 联合抗胆碱药 ,分析治疗后的成效。 结果: 从 改善 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总有效率 为 95.8% ( 46/48 ) ,对照组为 89.6% ( 43/48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我们对比了 PEF 、 FEV 1 和 FEV 1 /FVC 的结果,其中,均以观察组更高。此外,在 PaCO 2 的对比中,其改善水平也以观察组更优。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方案更佳。 结论: 采用支气管舒张剂 β2 受体激动剂 联合抗胆碱药治疗慢阻肺 效果显著,有利于肺部功能的改善,患者对治疗结果予以肯定,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β受体阻滞剂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力衰竭控制时间和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使用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时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在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ACS(Improving Car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ACS,CCC-ACS)项目中使用GPI的ACS患者数据。根据使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分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比分析使用GPI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的风险。结果2014年11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CCC-ACS项目从全国150家三级医院共收集63 641例ACS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使用GPI时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在减少MACE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81,95%CI 0.599~1.296; P=0.521),但替格瑞洛组主要出血率较高(OR=1.401,95%CI 1.075~1.852; P=0.013)。PSM后结果提示,在使用GPI时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在MACE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19,95%CI 0.613~1.376;P=0.681); 但替格瑞洛组发生主要出血率高于氯吡格雷组(OR=1.559,95%CI 1.130~2.150; P=0.007)。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常规使用GPI时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没有减少ACS患者MACE的发生风险,但增加了出血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C1基因(APOC1)rs4420638A/G和-317H1/H2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妇女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生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和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289例PE患者和824例无妊娠并发症的对照孕妇。采用Taqman荧光探针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别测定APOC1 rs4420638A/G和-317H1/H2位点多态性,采用酶法和PEG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血脂和apo水平。结果APOC1基因rs4420638A/G和-317H1/H2位点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在PE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携带rs4420638位点G等位基因的PE患者有更高的血清甘油三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B水平以及apoB/apoA1比值(P<0.05)。携带-317H1/H2位点H2等位基因的PE患者有更小的分娩孕周(P<0.05)。结论APOC1基因rs4420638和-317H1/H2位点多态性与PE患者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有关。未发现这两个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妇女PE发生的风险相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松拮抗剂在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8例心脏病需行非心脏手术患者,根据非心脏手术麻醉恢复期肌松拮抗剂使用情况,分为观察组(新斯的明)和对照组(不使用肌松拮抗剂),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与之相仿(P<0.05),而拔管时间(5.36±1.49)min<(13.64±2.85)min和心肌收缩功能恢复时间(17.72±3.14)min<(47.75±5.06)min相对更短(P<0.05)。结论在心脏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麻醉恢复期使用肌松拮抗剂,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在安全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孕酮(P)水平对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移植活产率(LBR)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2020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行体外受精(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且卵巢正常反应患者,行拮抗剂方案且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共765周期(765例患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HCG日血清P最佳截断值为0.83 μg/L,将纳入周期分为2组:P<0.83 μg/L(444周期)和P≥0.83 μg/L(321周期)。主要观察指标为LBR,次要观察指标包括临床妊娠率(CPR)和早期流产率,并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CG日血清P水平对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移植LBR的影响。结果P<0.83 μg/L组和P≥0.83 μg/L组患者女方年龄分别为(32.40±5.49)和(32.53±5.51)岁,男方年龄分别为(33.35±6.34)和(33.43±6.38)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0.83 μg/L组CPR为45.9%(204周期)高于P≥0.83 μg/L组的37.1%(119周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2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6);P<0.83 μg/L组患者的LBR为36.3%(161周期),高于P≥0.83 μg/L组患者的28.0%(90周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方年龄、移植胚胎类型、移植胚胎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HCG日血清P水平是LBR的相关因素,OR(95%CI)分别为0.91(0.88~0.94)、2.36(1.04~5.35)、1.84(1.14~2.95)、1.16(1.07~1.25)、0.63(0.44~0.89),均P<0.05。结论在卵巢正常反应人群中应用拮抗剂方案,当HCG日P≥0.83 μg/L时,新鲜胚胎移植CPR和LBR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拮抗脂肪因子Chemerin对白介素-10基因敲除(IL-10 KO)小鼠自发性结肠炎及肠系膜病变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纳入8只野生型(WT)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6只IL-10 KO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及模型干预组。模型干预组每隔1日接受Chemerin拮抗剂干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接受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6周后处死小鼠,留取结肠及肠系膜脂肪组织标本,常规行HE染色;采用ELISA法检测结肠黏膜TNF-α及IFN-γ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黏膜IL-4、p-STAT6及PPAR-γ水平;采用PCR法检测肠系膜脂肪组织Nos2及Arg1基因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标记肠系膜脂肪组织巨噬细胞。结果(1)结肠炎症反应情况:模型干预组小鼠结肠炎组织学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小鼠(2.13 ± 0.64比3.25 ± 0.71,P<0.01),肠黏膜组织TNF-α及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22.39 ± 3.54)ng/L比(39.53 ± 7.05)ng/L,P<0.01;(20.56 ± 5.10)ng/L比(30.99 ± 4.27)ng/L,P<0.01)],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TNF-α:(22.39±3.54)ng/L比(13.85 ± 3.05)ng/L,IFN-γ:(20.56 ± 5.10)ng/L比(10.52±1.90)ng/L,P均<0.01]。(2)肠系膜病变情况:模型干预组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平均直径显著大于模型对照组小鼠[(39.65 ± 5.12)μm比(30.53 ± 4.16)μm,P<0.01)],但仍然小于正常对照组[(39.65 ± 5.12)μm比(49.69±9.62)μm,P = 0.021)];模型干预组小鼠脂肪组织每100个细胞中巨噬细胞浸润数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13.56 ± 5.19)个比(21.98 ± 7.89)个,P<0.05)],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13.56 ± 5.19)个比(6.34 ± 3.16)个,P<0.01)];模型干预组小鼠肠系膜脂肪组织M1巨噬细胞标志物Nos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1.96 ± 0.39比2.98 ± 0.43,P<0.01),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1.96 ± 0.39比1.00 ± 0.15,P<0.01);同时,其M2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1.69 ± 0.23比1.00 ± 0.16,P<0.01),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1.69 ± 0.23比2.65 ± 0.36,P<0.01)。(3)作用途径:模型干预组结肠黏膜组织IL-4、p-STAT6及PPAR-γ相对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相对吸光度A值)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2.19 ± 0.41比1.00 ± 0.16,1.95 ± 0.45比1.00 ± 0.18,1.86 ± 0.38比1.00 ± 0.19,P均<0.05),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2.19 ± 0.41比3.64 ± 0.61,1.95 ± 0.45比2.69 ± 0.53,1.86 ± 0.38比2.39 ± 0.49,P均<0.05)。结论脂肪因子Chemerin拮抗剂可能通过改善肠系膜病变而减轻结肠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IL-4/STAT6/PPAR-γ信号激活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ATI相关的受体蛋白(APJ)拮抗剂Apelin13(F13A)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Apelin13(F13A)(75μg/kg)处理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Apelin13(F13A)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检测肝功能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肝脏中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pelin13(F13A)处理显著降低了大鼠血清ALT、AST和TGF-β1的水平,增加了血清ALB水平,降低了大鼠肝脏组织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APJ拮抗剂Apelin13(F13A)保护了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Apelin13(F13A)降低TGF-β1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