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桡动脉通路行冠脉造影术后桡动脉压迫器不同松解方式对桡动脉闭塞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桡动脉压迫器松解方式,将入组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每2小时减压1次,每次旋松2圈vs改良组每1小时减压1次,每次旋松1圈),术后24小时使用彩超评估患者桡动脉闭塞情况,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480名冠脉造影患者,其中常规组240例,男性168例,平均年龄68.00岁;改良组240例,男性180例,平均年龄66.53岁;两组在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术后24小时桡动脉急性闭塞发生率9.2%,改良组发生率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动脉预埋球囊扩张在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术中脑保护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4月 ~2019年 10月期间 20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对其进行开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中有 2例双向均未开通闭塞段, 18例获得成功治疗。在 18例手术成功的患者中,闭塞患者 8例,单纯椎动脉预埋球囊扩张患者 3例,椎动脉预埋球囊扩张后进行支架置入,手术过后立刻血流通畅患者 7例。完成治疗之后脑保护装置安全收回且无脑梗死再次发生患者 12例。手术结束之后随访 1~5年,在手术结束之后 1年内再闭塞患者 1例,椎动脉预埋球囊扩张后开通;其他患者均无任何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结论:椎动脉预埋球囊扩张在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术可以有效解决动脉闭塞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隐匿性脑血管畸形(OVMS)出血患者临床中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60例,选取时间为2年(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手术切除结合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n=30)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n=30),对比两种方案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96.67%)>常规组(80.00%);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治疗对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宫腔镜电切手术中使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的临床麻醉效果和不良情况。方法:选取48例于我院接受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的病患,抽取病例的起始时间为2019年12月,终止时间为2020年6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的病患丙泊酚进行麻醉,予以观察组的病人实施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状况。结果:接受丙泊酚麻醉的对照组麻醉有效率显著低于地佐辛和丙泊酚相结合麻醉的效果,观察组麻醉起效后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实验数据对比显示,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腰椎结核患者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中筛选82例纳入研究,计算机将其均分两组,观察者麻醉诱导前(15min)泵入右美托咪定,速度控制在0.5μg/kg/h,15min后速度降至0.2μg/kg/h维持到手术停止,对照组则使用生理盐水和观察者速度相同进行泵注。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方案相同,对比两组苏醒质量。结果 观察者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患者Rik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腰椎结核手术治疗在合理麻醉同时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显著提升术后患者苏醒质量,降低躁动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在宫颈锥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宫颈锥切除术治疗的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n=7,丙泊酚-舒芬太尼复合麻醉)和研究组(n=8,右美托咪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疼痛情况及麻醉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后、锥切后、锥切后30min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镇静评分、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锥切除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可取得良好麻醉效果,同时可缓解患者手术疼痛感,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在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选取82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记录并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康复用时更短,护理依从性更高,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可以帮助胃癌根治术患者实现病情的合理控制,其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身心健康的改善,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接受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评价患者手术情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输血量、总输液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收缩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压、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输血量、总输液量,利于术中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加快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格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宫腔镜电切术、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对比观察组性激素水平、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FSH、LH及E2水平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米非司酮疗效确切,降低激素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借鉴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左侧卧位腹腔镜手术处理肝右后叶外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15例采用左侧卧位腹腔镜手术处理的肝右后叶外伤患者,记录和分析手术方式和时间、腹腔积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 左侧卧位腹腔镜下缝合修补术7例、切除部分肝脏术3例、单纯电凝止血3例、结扎出血血管2例,所有手术都成功完成。腹腔积血量(1526.89±373.56)ml、术中出血量(80.62±16.73)ml、手术时间(88.56±9.14)min、住院时间(7.23±1.37)d、术后引流量(93.86±13.64)ml、出现5例并发症,均为右侧胸腔积液,常规治疗后痊愈。结论 对肝右后叶外伤患者采用左侧卧位腹腔镜手术进行处理,视野好,便于修复,基本不会造成二次损伤,快速恢复,不管是可行性还是安全性均较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肠功能恢复过程中使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高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25例研究组患者在术后肠功能恢复过程中使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2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肠功能恢复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对比组间数据。结果:比较对照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下床时间发现,研究组均明显缩短(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高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肠功能恢复过程中使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介入手术护理与配合。方法:收集整理我院于 2017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收治的 6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将 6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腔内隔绝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 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通过介入手术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等综合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给予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腔内隔绝术患者介入手术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