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医护协同建立病情早期预警工作对精神科危重症识别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建立病情观察早期预警工作流程,对住院患者病情观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精神科住院病区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识别率由实施前的78.26%提升至100.00%。结论建立医护协同病情早期预警工作流程可提高住院病区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识别率,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降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协同管理模式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 镇痛镇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50 例危重患者,依据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25 例)与观察组( 25 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镇静镇痛安全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协同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安全管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入住 ICU 时间、总镇静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针对 ICU 镇静镇痛安全管理应用协同管理模式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在 ICU 持续时间与镇静时间,降低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果糖二磷酸钠协同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4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果糖二磷酸钠协同治疗,100~250mg/(kg?次),静脉滴注,1次/d,滴注速度7~10ml/min。观察两组患儿的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心肌酶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心肌酶出现明显改变,但观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患儿心电图也得到一定改善。结论临床上,采用果糖二磷酸钠协同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具有十分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TTM理论的医院—家庭协同护理对宫颈癌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基于TTM理论的医院—家庭协同护理,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的自我管理效能感、病耻感及家庭功能。结果:干预3个月,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3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患者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力量支持协同护理对经口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喂养状况及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经口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力量支持协同护理,对比两组经口喂养进程(留置胃管时间、过渡时间、住院时间)、及患儿行为状态变化。结果:护理后经口喂养进程对比,分析得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患儿行为状态变化对比,分析得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力量支持协同护理下,经口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喂养状况及行为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将围绕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采纳医护协同多导向一体化配合护理的应用价值开展分析讨论。方法:选择于2023年1月年至2023年12月期间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涉及人数80例,结合实施干预方案的差异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护协同多导向一体化配合护理),对两组患者不同干预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记录,观察差异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数据显示出较高优势性,P值均<0.05。结论: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医护协同多导向一体化配合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态,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进度,降低并发症风险,整体干预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在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它们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方法:我们选择了我院收治的104名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并使用随机数表将他们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2名患者。在实验中,对照组接受了标准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结合了协同护理和个性化护理,随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果和预后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抑郁和焦虑水平、护理总有效率和总满意度方面都表现得更好。结论:结合协同护理和个性化护理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和心肌功能,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此外,根据病人的具体病状和需要,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可以被制定出来,从而提升护理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这是值得在临床上应用的。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区近5年来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分析统计,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近5年来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按照中毒原因、中毒时间、细菌类型等进行科学统计。结果共收集到近5年来食物中毒病例236起,经过分析得,细菌别类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共发生116例,占49.15%,其它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分别占55例,23.30%、42例,17.80%和23例,9.75%。按中毒多发时间分析,食物中毒主要发生春、夏两季,分别占33.25%和55.60%。结论我区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它依次是蜡样芽胞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中毒食品主要是海水产品和肉类食品,其主要原因为春、夏秋季节气温逐渐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加之一些餐饮场所卫生条件不规范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