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DR患者16例(16只眼)均行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其中3只眼行硅油填充,6只眼行气体(C3F8)填充,术后3—6个月行硅油取出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16只眼随访12个月,视网膜复位良好,12只眼矫正视力显著提高,4只眼因视神经萎缩视力无提高,3只眼后囊增生明显。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治疗PDR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简介:摘要 : 目的 : 分析整体护理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进行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 6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 33例设为参照组,接受整体护理的 33例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上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视力改善率上看,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并发症发生率上看,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生活质量评分上看,护理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进行治疗的视网膜脱落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9年6月到2020年2月我院接收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7例,对照组患者2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视力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术后半年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的概率为84.48%,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的概率为61.54%,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过玻璃体切割术配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视力恢复状况,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实施单纯玻璃体切除术以及联合超声乳化术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随机选取,对6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区别将上述患者分为A组以及B组,每组31例,A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B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对两组患者的白内障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视力情况进行结果比较。结果A组患者视力在0.4以上的人数多于B组,并且前房反应人数比B组少,但是A组患者白内障发生率高于B组,除前房反应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使用单纯玻璃体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降低术后反应,而联合超声乳化术不具有上述优势,但是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舒适护理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效果。方法:从 2021 年 5⽉⾄ 2023年 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性视网 膜脱离患者中抽选 8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 为 40例,接受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 40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 后 ,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采取舒适护理可以很 好的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人文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22年6月-2023年2月为本次研究时间,并对此时段内,由我院收治且实施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以随机抽取的方式作为分组标准,将其分成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7例)。前一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后一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文护理干预。记录两种模式的应用效果,并对各相关指标数据展开分析和比较。结果:组间比较,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82.98%),护理后的不良心态评分(SAS:40.18±1.49分、SDS:40.37±2.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AS:45.57±2.48分、SDS:45.68±2.49分),(p<0.05)。结论: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过程中,合理应用人文护理可在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态的基础上,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进行治疗,并研究两种方式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病例选取的时间段为2021.9-2023.9,以60例确诊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为分析对象,给予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划分组别后,使60例患者形成各30例对照组、观察组的局面,治疗中分别给予玻璃体切除术以及内界膜剥除术、前者基础上增加内界膜翻转填塞术,由此分析两组人员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BCVA、眼压情况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数据更为理想(P<0.05)。 结论:对于确诊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来说,治疗中给予玻璃体切除及内界膜反转填塞可获取理想效果,两种方式联合应用有助于视力的改善。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一名36岁飞行员在接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玻璃体腔注药术后的全面护理过程。重点包括术前的全面检查和心理准备、术中的安全管理和药物准确注射、以及术后的炎症控制、视力和眼压监测、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这一护理框架旨在优化治疗结果,加快恢复,减少并发症,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抗VEGF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玻璃体再积血(PV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在嘉兴市眼科医院确诊并接受抗VEGF药物联合25G PPV治疗的87例PDR患者10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8例44只眼,女性49例56只眼。年龄26~ 83岁,平均年龄(57.72±8.82)岁。所有患者对象均为2型糖尿病,平均糖尿病病程(10.84±6.03)年。所有患眼均由同一位医生在非接触广角镜辅助下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 PPV。手术前5~7 d按内眼手术操作方法行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0.05 ml(含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0.5 mg)治疗。观察患眼的PVH发生率。对比分析是否发生PVH者年龄、糖尿病病程、手术前视力、手术前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手术前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手术前是否接受过激光治疗、手术中是否摘除晶状体、手术中是否给予眼内填充物、手术中视网膜激光点数以及手术中眼底病变(增生膜、视网膜出血、血管闭塞、增生视网膜牵引、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渗出、新生血管)等情况。分析抗VEGF药物联合PPV治疗PDR后发生PVH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数据进行Spearma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7例100只眼中,发生PVH 15例17只眼,占患眼的17%;未发生PVH 72例83只眼,占患眼的83%。发生与未发生PVH者手术中发现血管闭塞以及增生视网膜牵引的眼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8.103,P<0.05);年龄(t=-1.364 )、糖尿病病程(t=0.538 )、手术前视力(t=1.897)、手术前空腹血糖(t=1.938 )、手术前餐后血糖(t=1.508 )、手术前收缩压(t=-0.571 )、舒张压水平(t=0.275 )、手术前是否接受激光治疗(χ2=2.678 )、手术中激光点数(t=0.565 )、手术中是否摘除晶状体(χ2=0.331 )、手术中发现新生血管(χ2=2.741 )及手术中是否给予填充物(χ2=0.060)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患者视力低下、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差以及手术中见血管闭塞、增生视网膜牵引是PVH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rs=0.208、0.229、0.240、0.285,P<0.05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中见眼底血管闭塞、增生视网膜牵引可能是PV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75、13.915,P<0.05 )。结论PPV中可见的眼底血管闭塞、纤维血管膜增生导致的视网膜牵引可能是PDR患者抗VEGF药物联合PPV后PV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收院诊治的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患者62例103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1,50眼)和观察组(n=31,53眼)。对照组给予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结合激光光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眼压改善情况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激光光凝术联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有很好的短期治疗效果,能够缓解黄斑水肿情况,改善患者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治疗后不同体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青岛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接受PPV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治疗的RRD患者192例192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超广角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B型超声等检查。BCV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根据手术后体位要求将患眼分为面向下体位组和可调节体位组,分别为97例97只眼和95例95只眼。两组患者年龄(Z=0.804)、病程(Z=-0.490)、眼别(χ2=0.175)、logMAR BCVA(Z=-0.895)、眼压(Z=0.178)、晶状体状态(χ2=1.090)、脱离时钟位数(Ζ=0.301)和累及黄斑(χ2=0.219)、裂孔数量(Z=-1.051)和下方裂孔例数(χ2=0.6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1,P<0.05)。手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观察患眼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BCVA提高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组间连续变量比较行独立样本Mann-Whitney检验;分类变量比较行χ2检验。结果面向下体位组、可调节体位组患眼中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分别为92(94.8%,92/97)、89(93.7%,89/95)只眼;logMAR BCVA分别为0.45±0.34、0.41±0.21。两组患眼间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χ2=0.120,P=0.729)、logMAR BCVA(Z=-0.815,P=0.41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面向下体位组、可调节体位组发生眼压升高分别为11(11.3%,11/97)、5(5.3%,5/95)只眼;继发性黄斑前膜分别为2(2.1%,2/97)、3(3.2%,3/95)只眼。两组患眼手术后眼压升高、继发黄斑前膜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20、0.227,P=0.128、0.634)。结论RRD行PPV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手术后采取可调节体位安全、有效,与面向下体位疗效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对预防黄斑前膜(ERM)形成和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累及黄斑的RRD患者74例74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及硅油眼内填充,且术后视网膜均成功复位。根据玻璃体切割术中是否行ILM剥除,将患者分为ILM未剥除组36例36眼和ILM剥除组38例38眼;所有受检者均于玻璃体切割术后3~5个月行硅油取出术。分别于术前及硅油取出术后1、6和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2个组患眼中均未发现ERM;术后6个月,ILM未剥除组中3眼形成ERM,占8.33%,ILM剥除组2眼出现ERM,占5.26%,2个组ERM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术后12个月,ILM未剥除组中共9眼出现ERM,占25.00%,ILM剥除组中共4眼出现ERM,占10.53%,2个组ERM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74,P=0.102)。2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1.692,P<0.001);各组内术后1、6、12个月BCVA均明显优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117,P=0.773)。OCT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时ILM未剥除组中椭圆体带完整者25眼,占77.78%,ILM剥除组椭圆体带完整者30眼,占78.95%,2个组间椭圆体带完整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5,P=0.350)。结论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比较,累及黄斑的RRD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联合ILM剥除不能预防术后ERM的发生,对患者的视力预后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MIVS)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早期干预失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接受27G-MIVS联合IVR治疗的早期干预失败ROP患儿11例1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7只眼,女性6例7只眼。平均出生胎龄(28.12±0.90)周;平均出生体重(1 023.64±200.96)g。首次干预前1区3期伴附加病变(plus)2只眼;2区3期伴plus 10只眼;急进性后部型ROP 2只眼。行激光光凝治疗6只眼;光凝联合IVR治疗8只眼。14只眼中,4A、4B期分别为6、8只眼。首次干预至接受手术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0.44±9.21)周;手术时平均矫正胎龄(48.02±8.09)周。患眼均行标准巩膜三切口局部27G-MIVS。手术中仅行局部玻璃体切除,以松解清除视盘、黄斑前和嵴周围纤维血管增生;手术完毕时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雷珠单抗0.03 ml(含雷珠单抗0.3 mg)。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3.36±8.34)个月。随访时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病变进展控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眼手术过程顺利,均未出现手术中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32.86±9.35)min。末次随访时,14只眼中,病变进展控制12只眼(85.71%),其中黄斑区复位8只眼(57.14%,8/14),黄斑牵拉移位4只眼(28.57%,4/14 )。病变未控制2只眼,其中视网膜脱离复发、并发虹膜后粘连和白内障1只眼;手术后7个月出现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1只眼。结论局部27G-MIVS联合IVR治疗早期干预失败后ROP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