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视网膜脱离是指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为眼科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属于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视网膜脱离.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4~14.4%.我科自1995年元月份以来,对56例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膨胀气体或滤过空气玻璃体腔内注入术.通过术后配合医生精心护理,视力均有所恢复.

  • 标签: 视网膜脱离/外科学 手术后护理 视网膜脱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中整体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40例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为样本调查对象,比较其护理前后视力水平与盲目率较。结果:护理后患者视力水平有所改善且盲目率下降明显。结论:整体护理作用在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中,让患者的视力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降低了患者盲目风险。

  • 标签: 整体护理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视力水平
  • 简介: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A)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惰性气体或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29例(32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TA辅助下玻璃体切除,20眼在靓蓝着色下行内界膜剥除,其余12眼未进行黄斑内界膜剥除。注C3F8组9眼,注硅油组23眼。观察患眼手术后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患眼手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4,P〈0.05)。相干光断层扫描提示:Ⅰ级(愈合)11眼(34.4%),即黄斑裂孔完全消失,神经上皮连续,未见裸露的色素上皮及脉络膜组织;Ⅱ级(贴合)15例(46.9%),即黄斑中心有神经组织缺损,裂孔边界可见,但其周围视网膜复位;Ⅲ级(未愈合)6例(18.8%),即黄斑裂孔存在伴视网膜脱离复发。剥离内界膜组20眼中,18眼复位、2眼复发,视网膜复位率为90%,黄斑裂孔闭合率为37.5%;未剥离内界膜组12眼中,8眼复位、4眼复发,视网膜复位率为66.7%,黄斑裂孔闭合率为15.6%。剥离组视网膜复位率及黄斑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未剥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行内界膜剥除+硅油充填后复位,取油后未复发。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后皮质、内界膜剥除及惰性气体或硅油充填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虽然不是所有存在高度近视的患者都会出现视网膜脱离,但是与视力无病变的人群来讲,高度近视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的几率相对较高,如果不早期治疗干预,患者将出现视力失明的情况,本次就针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治疗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方法:此次从医院科室抽取的病例,共选择80例,所有患者临床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以奇偶数的形式进行分组,其中奇数组给予巩膜环扎术干预,归为对照组,偶数病例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操作,纳入观察组,对此次患者治疗后的复位率方面进行了评估。结果:通过给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症治疗,显示观察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更优,有比较性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病症,主要给患者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干预,该方式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极为显著,而且治疗安全性极高。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术术后体位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模式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术患者6例(6只眼),均为我院眼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针对术后体位行循证护理干预。结果本次选取的行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术的患者6例,术后行1-3个月的随访,视网膜经检测均达解剖复位标准,视力恢复至~0.5,患者医护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为100%,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行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术的患者,就术后体位行循证护理干预,可保障手术质量,促进视功能恢复,确保手术安全,对增强患者医护依从,改善整体护理水平均意义重大。

  • 标签: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 术后体位 循证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5例(35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实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制定护理措施并监督执行。结果35例病人经手术治疗和实施各项护理措施,34例(34眼)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结论规范的护理可以巩固和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黄斑裂孔 玻璃体手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治疗复发性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采用开放型质反应单向序贯试验方法,入选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复发性高度近视MHRD患者7例(7眼),经自体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随访至硅油取出术后至少3个月,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序贯试验图。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BCVA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在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的观察中,试验至第7例时,试验线触及上界U,其中解剖复位成功6例,未成功1例,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86%。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BCVA(LogMAR)为1.35±0.34,与术前(2.06±0.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7,P=0.001)。术后无一例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切除部位增殖及裂孔开放、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眼压增高,予以局部降眼压药后,1周内眼压恢复正常。结论:自体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可有效治疗复发性高度近视MHRD,可明显提升该类患者的视力。

  • 标签: 自体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羊膜覆盖治疗复发性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复发性高度近视MHRD患者11例1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例3只眼,女性8例8只眼;年龄(63.64±5.82)岁。眼轴长度(AL)(29.10±0.59)mm。最小分辨角对数最佳矫正视力(logMAR BCVA)2.23±0.57。既往曾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1次。患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3G PPV联合羊膜覆盖、硅油填充手术。手术后6个月时取出硅油。随访至硅油取出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患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以及logMAR BCVA变化情况。手术前后logMAR BCVA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手术后1、3、6个月,所有患眼视网膜均解剖复位,黄斑裂孔闭合良好,羊膜与视网膜贴附。硅油取出手术后3个月,所有患眼黄斑裂孔未复发;logMAR BCVA 1.35±0.32。所有患眼手术中及手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羊膜覆盖治疗复发性高度近视MHRD安全、有效。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穿孔 近视,退行性 羊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视网膜脱离是重要的致盲眼病.光感受器外节从脉络膜接受氧气和营养,如果视网膜从脉络膜脱开,光感受器就会凋亡.中心凹没有视网膜血管,完全依赖于脉络膜途径,因此黄斑区的脱离会造成后极部视锥和视杆细胞不可逆的损害,从而致盲.如果黄斑区未受累及,及时的视网膜复位可能使视力得以保存.……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视网膜脱离日间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眼科医院高度近视黄斑视网膜脱离435例(435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手术。患者按手术模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42例实施常规住院手术模式,研究组93例实施日间手术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总体满意度、术后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视网膜均复位、黄斑孔均闭合,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日间手术同住院手术效果一致,且住院时间短和诊疗费用少,医疗资源利用率和患者满意度较高,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及人性化的治疗模式。

  • 标签: 视网膜脱离,黄斑孔,高度近视 手术,日间 手术,住院 效果,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视网膜下液引流联合内界膜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高度近视黄斑视网膜脱离26例(26眼)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鼻上或颞上方血管弓外赤道后造孔,引流视网膜下液联合内界膜填塞和硅油填充,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随访期末黄斑孔均闭合,均成功取出眼内硅油。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5,P=0.000)。结论改良视网膜下液引流方式联合内界膜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 标签: 孔,黄斑 脱离,视网膜 近视,高度 填塞,内界膜 液,视网膜下,引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手术的最小量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2例(22眼),在直视下行球结膜环形剪开、四直肌预置牵引线,在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裂孔精确定位及中度冷凝,巩膜缝线固定外加压块,所有外加压均采用修剪后的小硅胶海绵块,只固定巩膜褥式缝线1对。多发性裂孔于每个裂孔处分别于巩膜表面以1对褥式缝线固定硅胶海绵。所有手术眼均未行环扎术。手术后随访3~6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术中并发症,手术损伤小;手术后眼底检查外加压精确地顶压裂孔,视网膜完全复位20眼,2眼高度近视于手术后2周视网膜脱离复发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者18眼,不变2眼,下降2眼。结论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的优点是精确、可靠、创伤小,能避免传统巩膜扣带手术的一些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

  • 标签: 巩膜扣带术 最小量 视网膜脱离 硅胶海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伴有后巩膜葡萄肿(PS)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中PS边缘视网膜激光光凝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住院接受PPV治疗的伴有PS的MHRD患者49例4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例13只眼,女性36例36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患眼随机分为PS边缘视网膜激光组(激光组)、常规手术组(常规组),分别为25、24只眼。常规组、激光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1.87±0.28、1.80±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4 ,P=0.551 )。常规组患眼行23G PPV,手术中曲安奈德染色,剥除视网膜前膜,吲哚青绿辅助染色,剥除后极部黄斑区内界膜(ILM ),手术中详查周边部视网膜,如存在视网膜变性区则行激光光凝加固,经黄斑裂孔排出视网膜下液后硅油填充。激光组患眼除按照常规组手术步骤进行外,于PS边缘行视网膜激光光凝2~3排。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8.34±3.21 )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BCVA以及两组患眼的手术次数。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首次手术后,常规组、激光组患眼视网膜复位分别为17 (70.8%,17/24)、24 (96.0%,24/25 )只眼;激光组患眼视网膜复位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P=0.046 )。末次随访时,两组患眼视网膜均复位。常规组、激光组患眼黄斑裂孔闭合分别为15 (62.5%,15/24)、19 (76.0%,19/25)只眼;两组患眼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1,P=0.305 )。常规组、激光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1.20±0.47、1.08±0.39;与手术前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9、5.327 ,P=0.001、0.000 );两组患眼间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5 ,P=0.506 )。常规组、激光组患眼平均手术次数分别为(2.63±0.88)、(2.08±0.28)次;两组患眼平均手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3 ,P=0.006 )。结论与常规PPV比较,手术中联合PS边缘视网膜激光光凝可有效提高首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降低重复手术次数。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视网膜穿孔 视网膜脱离 激光凝固术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目的:比较病理性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手术中硅油与C3F8填充后视网膜复位率和高眼压发生率,为此类手术的填充物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在不同时间段连续观察病理性高度近视MHRD患者,分别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硅油和气体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观察,从手术后1wk;1,3,6,12mo,视网膜复位率和眼压进行对比研究,观察患者视网膜复位及眼压的情况,得出最佳的填充方式。结果:初次手术后,硅油组视网膜复位率高于气体组,但两组视网膜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眼压:硅油组高眼压发生率高于气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性高度近视MHRD患者玻璃体手术后使用哪种填充物,应采取个体化方案。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硅油 惰性气体C_3F_8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病理性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的视网膜脱离(MHRD)的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填充C3F8,观察此类疾病的复位率和手术并发症。方法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16%C3F8的病理性高度近视眼MHRD患者,手术后1周及1、3、6、12个月,患者视网膜复位及眼压的情况。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