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的临床特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29例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并对患者RD术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的患者中,以术前高度近视(20例、占69.0%)、老年白内障(19例、占65.5%)为主;视网膜脱落的平均时间为(3.8±1.3)年,以1-3年者居多(18例、占62.1%);脱落类型主要是孔源性视网膜脱落(28例、占96.6%),且术前多有裂孔存在(27例、占93.1%)。经RD手术后,均一次复位成功,成功率100%,且术后的手动、指数、平均视力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的临床特征,对其进行积极的预防,并在视网膜脱落后给予及时复位治疗,对于患者的恢复十分重要。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视网膜脱落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视网膜脱落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表现为视力增加41例,视力降低5例,无变化4例,t检验结果表明其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24±0.05)和(0.61±0.14),t检验结果表明其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眼内压增高3例,晶状体混浊3例,视野缺损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视网膜脱落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整体视网膜恢复情况,提高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并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5月所收治的30个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视网膜脱落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同时分析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白内障患者在实施手术之后,视网膜脱落的类型主要是以孔源性视网膜骆脱落为主,只有少部分患者属于牵引性视网膜脱落;而且视网膜脱落患者大多数都会伴有黄斑裂孔、合并脉络膜脱落;而患者视网膜脱落范围则大多是1-3象限。在本次研究调查结果之中,30例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之后,视网膜一次性复位的患者有28例(93.33%),只有2例(6.67%)属于未复位眼,而且都属于经过2-3次玻璃体手术复位成功。结论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孔源性视网膜脱落,大多数还会伴有黄斑裂孔与合并脉络膜脱落等症状,而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则能够很好地提高视网膜复位率,让患者视力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视网膜脱落患者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视网膜脱落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依从性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依从性评分明显好于干预前,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视网膜脱落患者干预效果非常显著,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内障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视网膜脱落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0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接受在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000开展研究,以是否存在视网膜脱落分为两组。回归总结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的影响因素。探究单因素模型分析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的影响因素。结果: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的发生例数13例,发生率1.30%。多因素分析中高龄、高度近视、眼外伤、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后发行白内障、后囊膜破裂以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均属于引发视网膜脱落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中需要基于高风险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医护服务,尤其是在出院时告知患者视网膜保护措施,定期接受体检,降低脱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