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5 G微创玻璃切除联合地塞米松玻璃植入剂傲迪适(ozurdex)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前膜及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前膜及黄斑水肿应用25 G微创玻璃切除术联合傲迪适植入治疗的30例(30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视力(BCVA,logMAR)为0.87±0.63,治疗后各时间点之间视力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34,P<0.001),治疗后各时间点之间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MT为(638.59±198. 46)μm,治疗后各时间点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24.79,P<0.05),而且大致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随访期间有11眼(36.67%)黄斑水肿复发,复发时间为(3.27±0.65)个月,未发生眼部或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植入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前膜及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水肿并提高视力。

  • 标签: 前膜,黄斑,继发性 水肿,黄斑,继发性 阻塞,静脉,视网膜 玻璃体切除术 植入剂,地塞米松,玻璃体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腔注射个体化剂量康柏西普治疗1型阈值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9年1~7月在潍坊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1型阈值前ROP患儿23例4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28只眼,女性9例18只眼。患者平均出生胎龄(28.06±1.73)周;平均出生体重(1.14±0.19)kg;首次玻璃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时平均矫正胎龄(34.38±1.41)周。首次IVC前采用A型超声测量患儿眼轴长度(AL)。根据AL计算对应的注射剂量范围,AL分别为14.23~ 16.19、16.20~ 17.57、17.58~ 18.63 mm的患儿,其康柏西普注射剂量分别为0.015、0.020、0.025 ml(分别含康柏西普0.15、0.20、0.25 mg )。所有患儿首次IVC剂量均为0.015 ml。首次IVC前1 d以及IVC后1、7 d,抽取患儿动脉血2 ml,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治疗后随访时间≥1年。随访1年后首次IVC治疗有效率、复发率采用χ2检验;注射次数、注射间隔时间、视网膜血管化时间以及患儿血清VEGF浓度的短期变化采用t检验。结果首次IVC后1~3周,所有患眼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血管纡曲减轻;虹膜新生血管消退。首次IVC后1年内,16只眼因视网膜有无血管区交界处出现新生血管行第2次IVC。患儿行第2次IVC时的平均矫正胎龄为(40.56±3.81)周。康柏西普注射剂量0.015、0.020 ml者分别为2、14只眼。第2次与首次IVC平均间隔时间(40.89±8.99)d。行第2次IVC的16只眼中,8只眼因视网膜有无血管区交界处再次出现新生血管行第3次IVC。患儿行第3次IVC时的平均矫正胎龄为(43.00±1.41)周。康柏西普注射剂量0.020、0.025 ml者分别为3、5只眼。第3次与第2次IVC平均间隔时间(28.60±6.07 )d;第3次与首次IVC平均间隔时间(69.20±12.40)d。终止随访时,所有患眼治疗有效(100%,46/46)。其平均注射次数(1.52±0.76)次;视网膜血管化时间为平均矫正胎龄(46.31±3.42)周。首次IVC前1 d及IVC后1、7 d,患儿血清平均VEGF浓度分别为(111.21±148.71)、(25.60±27.71)、(42.99±38.01 )pg/ml. IVC后1、7 d患儿血清VEGF浓度较IVC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54、-2.779,P<0.05);IVC后7 d患儿血清VEGF浓度较IVC后1 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5,P<0.05 )。所有患眼均未行激光光凝或玻璃切割手术治疗;未见与药物或治疗方式相关的晶状体混浊、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眼部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腔注射个体化剂量康柏西普治疗1型阈值前ROP有效;治疗后7 d患儿血清VEGF浓度降低。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血管生成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和玻璃液中分泌颗粒蛋白Ⅲ(SCG3)的表达情况。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5至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玻璃网膜科接受玻璃切除术的患者77例(77只眼),年龄(60.75±11.34)岁,男性41例,女性36例。根据血糖水平、糖尿病病史和眼底表现分为DR组和非糖尿病组,进一步按血脂水平和体重指数(BMI)分为血脂偏高和血脂正常、BMI偏高和BMI正常者分别进行观察。所有患者进行眼部检查,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取外周血检测血脂水平。患者于玻璃切除术中取玻璃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所有患者玻璃液标本中及外周血血浆中的SCG3。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SCG3浓度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DR组患者43例,其中脂血偏高25例,正常18例;BMI偏高22例,正常21例。非糖尿病组34例,其中脂血偏高13例,正常21例;BMI偏高17例,正常17例。DR组SCG3[6.02(4.34,11.76)ng/ml]高于非糖尿病组[4.30(3.20,10.78)ng/ml](Z=-2.339,P<0.01)。DR组中血脂偏高者的SCG3[7.94(5.33,13.51)ng/ml]高于非糖尿病组中血脂者正常者[4.04(3.12,7.77)ng/ml](Z=-3.473,P<0.01)。DR组中血脂偏高者的SCG3高于血脂者正常者[4.45(3.71,9.14)ng/ml](Z=-2.511,P<0.01)。DR组中BMI较高者的SCG3[7.12(4.56,13.12)ng/ml]高于非糖尿病组BMI正常者[3.53(3.16,4.38)ng/ml](Z=-3.767,P<0.01)。DR组中BMI正常者的SCG3[5.72(4.10,11.60)ng/ml]高于非糖尿病组BMI正常者(Z=-2.862,P<0.01)。血浆中的SCG3极少或无法检测到。结论DR患者玻璃液中SCG3表达上调,但SCG3几乎很难在正常的血管系统中被检测到。(中华眼科杂志,2020,56:933-937)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嗜铬粒蛋白类 玻璃体 血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术前玻璃腔注射康柏西普(IVC)对玻璃切割术(PPV)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术前IVC联合PPV治疗PD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及数据提取。采用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个队列研究和10个病例对照研究,包含1 625例患者1 844眼。所有RCT文献质量评分均≥3,所有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NOS评分均≥5。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IVC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1,95% CI:1.21~1.42,P<0.001)。与单纯PPV组相比,术前IVC组可以缩短手术时间(MD=-21.11,95% CI:-26.39~-15.83,P<0.001),降低VEGF水平(MD=-15.33,95% CI:-19.40~-11.26,P<0.001),减少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及术后玻璃再出血和一过性眼压升高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IVC辅助PPV治疗PDR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PPV,并发症减少,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康柏西普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治疗中,应用玻璃腔注射康柏西普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本院收治的64例ROP患儿(64眼)为研究对象;在其入院后均于24 h内常规玻璃腔注射0.025ml康柏西普(10.00 mg/ml);注射7 d内进行眼底检查,然后结合其实际情况每间隔1-3周检查一次。本组患者均随访24周以上,针对病情复发(无效)者予以重复注射或激光光凝治疗。进而观察患儿的视网膜血管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其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62例患儿中,进行1次/2次注射治疗患儿分别为52/10例。经24周治疗后,治愈、好转、复发、无效及加重患儿及占比分别为28例(45.16)、 24例(38.71)、9例(14.51)、0例(0.00)、1例(1.61)。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白内障、眼内炎、青光眼等相关并发症。经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可见,首次治疗时间、病变分区/分期以及附加病变均与其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回归显示,Ⅰ区病变患儿对比Ⅱ区病变则更容易复发(P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 康柏西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切割手术并发症及发生因素。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7例(43)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三切口闭合式玻璃术,术后随访发现37例(43)眼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7眼(16.28%),术中玻璃出血5眼(11.63%),术后玻璃出血7眼(16.28%),角膜水肿8眼(18.6%),视网膜脱离3眼(6.98%),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眼(9.3%);并发白内障19眼(44.19%)。结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切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手术技巧、病变程度以及术中术后病灶是否得到彻底处理等。术中、术后加强对眼部病变的正确处理,同时术前、术后有效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手术 手术并发症 发生因素
  • 简介:目的筛选出较为可靠的细胞因子作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方法对23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和24例新鲜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外周血和玻璃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试验组)的玻璃液中的VEGF和IL-8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而TGF.B: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TGF-β2、IL-8、VEGF水平分别为(69.53±2.94)、(95.23±6.55)、(45.39±4.86)μg/L,对照组分别为(87.32±3.21)、(77.42±5.03)、(37.784-2.09)μg/L,P〈0.01或P〈0.05]。试验组外周静脉血中IL-8浓度(94.91±7.37)μg/L,高于对照组的(77.42±5.03)μg/L。只有玻璃与血清中IL-8呈明显正相关(r=0.9522,P〈0.01)。结论IL-8有可能成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检测指标之一。

  • 标签: 糖尿病并发症 玻璃体视网膜病 增生性 转化生长因子Β 白细胞介素 血管内皮
  • 简介:目的分析玻璃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DR)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70例(72眼)PDR患者,按照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36眼)单纯行玻璃切除,观察组35例(36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变化情况、视网膜复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视网膜完全复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虹膜新生血管、囊膜混浊、黄斑水肿、一过性高眼压、玻璃出血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R患者行玻璃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视力可得到有效改善,视网膜复位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 标签: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 白内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切割联合不同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接受玻璃切割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55例接受玻璃切割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虹膜新生血管(INV)和囊膜混浊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NV(5.5%,3/55)、囊膜混浊(9.1%,5/55)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7%,7/55;20.0%,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褶皱水肿、视网膜牵拉、继发玻璃出血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10.9%(6/55),低于对照组的29.1%(16/55),P<0.05。结论玻璃切割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或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十分显著。其中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手术 玻璃体切割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玻璃切除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增殖性DR玻璃切除术治疗的3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虹膜新生血管的影响因素。结果348例增殖性DR患者于玻璃切除术后,有25例患者存在虹膜新生血管现象,发生率为7.18%;两组性别、年龄、联合术式、联合填充物性质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虹膜新生血管组术后视网膜脱离、未完成全视网膜光凝等占比均高于无虹膜新生血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视网膜脱落、未完成全视网膜光凝为玻璃切除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的影响因素(均OR>1,均P<0.05)。结论术后视网膜脱落、未完成全视网膜光凝为玻璃切除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的影响因素,故临床应积极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控制术后虹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虹膜新生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玻璃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自2020.1~2020.12以内在本院行玻璃切割手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纳入8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排列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列为一般组与综合组,一般组40例实行基础护理干预,综合组30例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舒适度与俯卧位持续时间进行评价,并对比评价结果。结果 综合组舒适感高于一般组,术后1、3、7d俯卧位持续时间长于一般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延长行玻璃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术后俯卧位时间,提高其舒适感,建议采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综合护理 俯卧位 玻璃体切割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玻璃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自2020.1~2020.12以内在本院行玻璃切割手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纳入8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排列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列为一般组与综合组,一般组40例实行基础护理干预,综合组30例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舒适度与俯卧位持续时间进行评价,并对比评价结果。结果 综合组舒适感高于一般组,术后1、3、7d俯卧位持续时间长于一般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延长行玻璃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术后俯卧位时间,提高其舒适感,建议采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综合护理 俯卧位 玻璃体切割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眼底激光+康柏西普玻璃腔注射运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份在我院接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中运用眼底激光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中运用眼底激光+康柏西普玻璃腔注射方式进行的治疗,分析眼底激光+康柏西普玻璃腔注射治疗方式的价值性。结果:对照组中,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中,有效率为93.33%,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眼压有所升高,视力有所提高,并且黄斑区视网膜实际厚度有所下降,患者在预后各项指标与实际指标相比而言,实验组更优。结论:眼底激光+康柏西普玻璃腔注射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视力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术后体位干预用于玻璃切除+硅油填充术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48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48例患者均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实施玻璃切除+硅油填充术治疗,同时予以A组(24例)常规护理,B组(24例)增加体位干预。对比两组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视网膜复位情况,B组复位率显著高于A组(P

  • 标签: 玻璃体切除 硅油填充术 视网膜脱离 体位干预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术后体位干预用于玻璃切除+硅油填充术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48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48例患者均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实施玻璃切除+硅油填充术治疗,同时予以A组(24例)常规护理,B组(24例)增加体位干预。对比两组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视网膜复位情况,B组复位率显著高于A组(P

  • 标签: 玻璃体切除 硅油填充术 视网膜脱离 体位干预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NICU收治的ROP新生儿112例,均为单眼患病,共计112患眼。112患眼均进行玻璃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析其疗效影响因素。结果: 112例患眼中,97例进行了1次玻璃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15例进行了2次玻璃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治愈52例,治愈率46.43%;好转44例39.29%;复发16例,复发率14.29%。

  • 标签: 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 玻璃体腔 注射治疗 康柏西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切割术后患者高眼压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2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切割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法分为A组(36例)与B组(36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心理状况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切割术后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增殖性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高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