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医护人员公共卫生行为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3月100例医护人员公共卫生行为的相关资料,所有医护人员均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知识和相关知识宣讲活动和互动,且均参与课后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行为调查。对比参与前、后对医护人员的公共卫生行为、应对方式、新冠肺炎知识掌握度。结果 医护人员参与活动后的公共卫生行为执行率高于参与前(P<0.05)。医护人员参与后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参与前,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参与前,对新冠肺炎知识的掌握度高于参与前(P<0.05)。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知识和相关知识宣讲活动调查后,医护人员的公共卫生行为、应对方式得到明显改善,提高医护人员对疫情公共卫生行为和相关传染性疾病的普及和宣传。以倡导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提高民众良好的工作生活卫生习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0名在我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2021.1-2022.1未对医护人员实施手卫生干预,作为参照组,2022.2-2023.1对医护人员实施手卫生干预,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情况、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等。结果:实施干预后,实验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情况(95.00%)明显优于参照组医护人员(73.00%),实验组的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20.0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手卫生干预能够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帮助医护人员树立规范手卫生意识,提高医疗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疫情防控常态下夜间急诊预检分诊口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现状,为制定科学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53名我院夜间急诊预检分诊口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以“问卷星”形式评估医护人员焦虑(SAS)心态和抑郁(SDS)心态。结果 53名夜间急诊预检分诊口医护人员焦虑检出率为84.91%,其中轻度焦虑54.72%,中度焦虑24.53%,重度焦虑5.66%,抑郁检出率为90.57%,其中轻度抑郁16.98%,中度抑郁58.49%,重度抑郁15.09%。结合基本资料,发生焦虑主要原因为工龄、疫情对生活影响严重以及接诊/护理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对比结果为p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法搜集知晓研究对象的手卫生依从率、影响因素和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调查发放问卷总数 100 份,回收率 100%,通过回收的问卷显示: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的医护人员洗手率分别为 27%和 44%,其中急诊科护理人员吃饭前、上厕所前后洗手率将近达 100%,接触患者后洗手率为 62%,而接触体液 /血液后、下班前的洗手率则高达 100%。反映出急诊科护理人员对于自我的保护意识明显高于对患者的保护意识。结论 急诊科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状况亟待提高,洗手设施有待完善,执行手卫生及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有待强化。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了解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期社会支持度,旨在为改善乌鲁木齐市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态,降低焦虑水平,保持身心健康,促进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结果(1)传染科医护人员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在年龄结构、月收入、婚姻状况、职称、文化程度、工作年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传染科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和全国常模SCL-90各因子及总分比较中,传染科医护人员10个因子及SCL90总分与普通内科和全国常模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传染科医护人员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社会支持评定各因子中客观支持评定因子,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传染科医护人员客观支持度低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结论(1)传染科医护人员相对年轻化,职称及学历较低,收入状况低于普通内科;(2)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常模,部分指标低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3)传染科医护人员社会支持度低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采取干预手段,提高传染科医护人员面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对改善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和了解某市三甲医院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方法选择某市三甲医院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78例,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婚姻状况、编制状况等方面评估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在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发现,32.05%的人对医院工作相对满意,38.46%的人对医院工作一般满意,30.76%的人对医院工作不满意。结论在本次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中,职工的满意度综合较低,究其原因与医院的管理制度有关,同时,具备不同特征的医护人员对于工作满意度也存在着差异。医院对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优化管理措施,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提升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普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现状,从而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2013-2015年我院普外科医护人员实施多项手卫生干预方法,随机对每年七月份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各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三年来我院普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9.55%、62.135%和65.16%,呈逐年升高(P<0.01);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3%、1.48%和1.06%,呈逐年下降(P<0.01);2015年共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指征2029例次,实际手卫生1322例次,手卫生依从率为65.16%;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显著低于护士,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卫生时刻中,操作前(接触病人前和无菌操作前)与操作后(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体液后、接触病人环境后及摘手套后)的依从率分别为57.54%、67.41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依从率最低,而接触患者体液后依从率最高。结论我院普外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能较好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西临汾县级医护人员基础生命支持认知及培训现状,为制定针对性培训策略和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山西临汾12所县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科室和医护人员的一般特征、既往基础生命支持培训考核及认知现状。结果共纳入839名医护人员,756人(90.1%)完成调查,医生183名(24.2%),护士573名(75.8%)。多数人员在环境安全、应急反应系统启动、足够按压、气道管理和电除颤上认知不足。结论临汾县级医护人员基础生命支持认知现状不容乐观,需构建适用性的精准化培训课程和复训考核体系以提升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简介:摘要多学科融合教学以提升对临床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为目标,注重对学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医学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以重庆市96名医护人员癌痛管理培训为例,阐述了多学科融合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通过癌痛管理认知水平测试和癌痛管理实践情况调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学员癌痛管理认知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学员的癌痛管理认知总评分在培训前后分别为(2.67±0.79)分和(2.76±0.89)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15);培训结束后6个月,参与癌痛管理相关工作、加入癌痛管理多学科团队、承担癌痛会诊或门诊、承担癌痛管理培训或带教的学员分别为80人(92.0%)、50人(57.5%)、32人(36.8%)和28人(32.2%)。可见,多学科融合教学可改善学员的癌痛管理认知情况,有助于学员开展癌痛管理临床实践,得到学员的广泛认可。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医护人员对压疮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分析认知程度对防治压疮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表调查我院医护人员压疮知识认知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整体教育干预措施,随机抽取100名医护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干预,观察组给予整体教育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医护人员认知情况变化及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对压疮知识的认知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的服务患者中发生压疮5例,压疮发生率为1.7%,对照组医护人员的服务患者中发生压疮13例,压疮发生率为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提高医护人员压疮知识的认知度,能显著增强医护人员防范压疮的意识,降低了压疮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在妇产科实施由医护人员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120例患者为传统组实施传统护理制度,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120例患者为医护组实施由医护人员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选取两年度科室内工作人员67例,观察比较两年度科室人员及患者和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医护人员对传统组护理制度满意度为64.18%,明显低于医护组91.04%,两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1.23,P〈0.01);传统组患者对科室护理人员责任心、专科护理技能、实践能力及护理态度等指标评分均较医护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妇产科实施由医护人员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能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和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