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老年骨科患者应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其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老年骨科患者84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全身麻醉组42例以及硬膜外麻醉组42例,分别实施全身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比较术后短期认知功能情况。结果全身麻醉组麻醉苏醒后24h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全身麻醉组麻醉苏醒后24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6.19%,硬膜外麻醉组11.90%。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都会影响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且全身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更明显,因此临床应该合理选择麻醉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硬膜外麻醉以及全身麻醉对老年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采取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1d、手术后1d、手术后3d、手术后5d以及手术后7d的认知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手术后1d以及手术后3d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麻醉前1d(P<0.05),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以及全身麻醉均会引发认知功能障碍,但硬膜外麻醉术后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低于全身麻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骨科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麻醉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于我院骨科诊治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将采用全身麻醉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硬膜外麻醉的4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麻醉后6h、12h,实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麻醉前及麻醉后24h、48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数据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科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麻醉药物应用剂量明显少于全身麻醉,且硬膜外麻醉方式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降低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列缺失患者行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接收的牙列缺失患者6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研究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咀嚼功能评分、稳固功能评分、舒适度、美观度等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牙列缺失患者中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效果显著,且美观度、舒适度较高,有利于患者咀嚼功能及稳固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加瑞芬太尼、异丙酚用于腹部手术患者实施麻醉后产生的不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本院使用的右美托咪啶加瑞芬太尼、异丙酚对腹部手术实施麻醉的100例病人为实验对象,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腹部手术病人分别使用不同剂量,并以此为基础使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等药物实施麻醉,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各自对应的麻醉效果。结果在苏醒时间和异丙酚的用量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且差异显著;在术中心动过速、高血压等相关反应方面,对照组多于观察组。结论腹部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按照0.5μg/(Kg•h)的剂量使用右美托咪啶,可以缓解麻醉效果,使病人清醒的时间加长,减少异丙酚的使用,增强手术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留观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且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恢复快,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麻醉及硬膜外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行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8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研究组患者行局部麻醉,对照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O.05),两组患者术后阴囊水肿以及切口感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术后切口疼痛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对行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实施局部麻醉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各有优缺,具体还应根据患者自身病情来决定麻醉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进入我院治疗的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正畸治疗,对照组常规修复治疗,比较两组口腔修复。结果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发现,采用正畸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4.73%,无效率为5.26%,而采用传统的修复方法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其中有26.31%的患者治疗无效,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口腔疾病时采用正畸治疗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口腔问题,提升患者的咬合能力以及整体面容的美观性,值得在治疗中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部深度烧伤整形修复效果进行研究,以期为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60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按照他们接受整形修复时间差异而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前者采取采取延期修复,后者则给予提前修复,之后通过手部外观比较、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这三项指标判断两组患者手部深度烧伤整形修复效果。结果①两组患者手部外观比较上,实验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上,实验组例数要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上,实验组以93.33%(28/30)总有效率明显高于76.67%(23/30),且差异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临床治疗来说,相比于延期修复,提前修复不但能够获取更好的修复效果及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患者并发症情况也有了较为明显地减少,因而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acupointstimulation,TEAS)辅助七氟醚控制性降压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中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接受鼻内镜手术的全麻患者80名,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Ι~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单纯七氟醚组(S组)。S组诱导以静脉输注异丙酚1.5mg/kg、舒芬太尼0.4μg/kg、维库溴胺0.15mg/kg,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术中以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全麻后插入胃管,在胃管末端接胃二氧化碳张力仪,并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脉血压。麻醉稳定后通过加大七氟醚吸入浓度行控制性降压,降低平均动脉压(MAP)到达目标值65~75mmHg。T组诱导前30min于两侧足三里和内关予以TEAS诱导并持续到手术结束。每次电刺激持续30min,频率2/100Hz,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为度,其间间隔15min。麻醉诱导、维持方式及控制性降压方式同七氟醚组。分别在麻醉前(T0)、达目标MAP后30min(T1)、MAP恢复到基础值时(T2)、MAP恢复到基础值后30min(T3)等时点采动脉血获得动脉血pH值(pHa)、胃粘膜pH(pHi)和胃粘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值。同时记录各观察时间点的MAP和心率(heartrate,HR)。结果胃粘膜pHi值组内比较S组,T1比T0显著降低(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与T0无显著差异(P>0.05)。pHi值组间比较T1时间点S组与T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gCO2值组内比较S组,T1比T0显著升高(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与T0无显著差异(P>0.05)。PgCO2值组间比较T1时间点S组与T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T组胃粘膜pHi值和PgCO2值分别行组内比较,T1、T2、T3各观察时间点与T0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EAS在七氟醚行控制性降压麻醉中可以维持pHi和PgCO2的稳定,具有一定的胃粘膜保护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硬膜外麻醉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择期行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238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19例与综合护理组119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围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患者围术期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相比较。结果麻醉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优良率存在较明显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较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硬膜外麻醉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及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均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在卵巢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之间收治的20例卵巢肿瘤切除术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椎管内麻醉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结果对照组患者中,麻醉诱导时间为2~9min,平均时间(5.02±2.33)min,术后头痛2例,腰痛1例,并发症率为30.00%;观察组患者中,麻醉诱导时间为3~10min,平均时间(5.67±2.21)min,术后咳嗽2例,声音嘶哑2例,并发症率为40.00%。结论椎管内麻醉适用于手术切口在脐以下且肿瘤不大的患者,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适用于心肺功能不全且肿瘤巨大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麻醉恢复评分与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麻醉患者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期间麻醉患者72例进行分组。甲组施行常规护理,并采取麻醉恢复评分;乙组施行预见性护理,并采取麻醉恢复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出室和入室麻醉恢复评分(呼吸、意识、血压、活动力、血氧饱和度);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乙组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显著比甲组高,P<0.05;两组入室麻醉恢复评分均显著低于出室麻醉恢复评分,乙组出室麻醉恢复评分(呼吸、意识、血压、活动力、血氧饱和度)显著比甲组高,P<0.05;乙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甲组低,P<0.05。结论麻醉恢复评分与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麻醉患者恢复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两种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患股骨粗隆间骨折的80例高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均行闭合复位PFNA髓内钉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40例患者,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包含40例患者,给予椎管内麻醉。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的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