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2 个结果
  • 简介:《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0条第一款规定: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或者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而受让人知道该情形,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依照合同法第73条、第74条的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代位权和撤销权的规定均源于《合同法》。所谓代位权,是指当事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而害及债权人的债权时,

  • 标签: 代位权 行使 《税收征收管理法》 到期债权 撤销权 财产
  • 简介:我国受贿罪及其法定刑条款,存在致命性的缺陷,已俨然成为我国政府高调反腐的掣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相当于国外受贿罪条文中的“基于其职务”,应予保留;“为他人谋取利益”之规定,徒增司法认定的难度,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应予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既非主观要件,亦非客观要件,而是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一道,旨在强调所收受的财物与其职务之间存在对价关系,表明财物具有贿赂性质,以将正常的馈赠排除在贿赂之外。通说及司法解释一方面认为“为他人谋取利益”包括承诺、实施、实现,另一方面又认为受贿枉法的应当数罪并罚,故有重复评价之嫌;通说及司法解释认为,承诺包括默示的承诺,而这种所谓的承诺,并没有表现于外、能够影响或侵害法益的行为,致使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事实上成为了“皇帝的新装”!受贿罪死刑适用宽严失据,以至于“情节特别严重”之所谓死刑适用标准,不过是一块任人拿捏的“橡皮泥”!

  • 标签: 受贿罪 适用困境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为他人谋取利益 死刑标准
  • 简介:现行的劳动法制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产物,在很多方面与国际通行做法还不一致,在自由结社、集体谈判、反对就业歧视、强迫劳动以及童工保护等方面,都与国际劳工标准存在着明显差距,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劳动法立法指导思想、劳动立法体系以及劳动执法、司法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突出问题,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加入WTO带来的与劳工权益国际化保护趋势的要求,这是完善我国劳动法制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 标签: 劳动法制 国际劳工标准 比较 反思 完善
  • 简介:<正>目次引言一、经济法责任的地位二、经济法责任归责原则的理论前提——经济法责任主体结构之梳理三、经济法视野下传统归责原则的不适用性四、经济法责任"天平归责原则"的构建引言本文以传统法律责任为开端对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价值特色、构成内容和归责原则的地位进行梳理,把传统法律责任还原、净化和重新分配,从中获得了经济法责任,并确立了其应然的地位。同时从经济法价值功能、主体结构特点出发,通过对传统法律

  • 标签: 经济法理论 经济违法行为 社会整体利益 理性反思 社会中间层 分配功能
  • 简介:公共政策例外是美国各州法院司法实务中形成的普通法例外,它构成了对美国传统劳动法上雇用自由原则的限制。该例外的适用,为那些因拒绝从事违反公共政策行为而遭解雇的员工提供了侵权法上的诉因。由于法院在适用该例外时对公共政策的涵义和法源存在不同认识,因而导致司法判决的不统一,对全面保护劳动者权益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当通过对法律的明文规定探求公共政策的法源,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公共政策例外在不当解雇案件中的适用。

  • 标签: 雇用自由原则 公共政策例外 不当解雇
  • 简介:面对私法行为和经济效果,税法与私法评价的是同一对象。但基于不同的使命,也会有不同的追求。税法如何面对私法,恒为困难课题。当交易形式与实质相一致时,税法直接承接私法秩序即可。若出现交易形式与实质背离,为维护税法目的,税法则会径直对私法秩序进行调整。通过对私法秩序的承接和调整,税法实现了与私法的"接轨"。然何时承接、何时调整,调整至何种程度等论题考量着法际对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自由与公共权力、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互动、平衡与妥协。而这恰为实质课税原则之本有内涵。实质课税原则架构法律的实质主义与经济的实质主义,以应对不同的私法秩序,天然地成为税法与私法"接轨"的导管。其既可为立法提供理念导引,亦可为执法和司法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税法 私法 接轨 实质课税原则
  • 简介:一、问题提出——由一件动产保全案例说起2011年,四川XX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矿业公司”)与张XX签订买卖合同.合同约定张XX向矿业公司供应煤炭,并在合同第5条中特别约定“当期仍没有发完的白煤.其所有权归矿业公司所有”.矿业公司依约完全支付了货款.张XX将该货款购买的约800余吨白煤存放于宁夏XXX煤业有限公司院内.并于双方2012年1月15日再次明确了该批煤炭所有权属于矿业公司。2012年1月:XX人民法院裁定保全上述煤炭,

  • 标签: 权利保护制度 动产 第三人 矿业公司 反思 合同约定
  • 简介:2017年,轰动全国的“e租宝”非法集资案落槌,主案与分支机构涉案的35名被告人及被告单位在北京、广州两地法院审结获刑。该案涉案金额之巨、涉案人数之多、涉案罪名之复杂,使“e租宝”非法集资案成为我国近年来最有影响力的涉众金融犯罪案件之一,也是我国三年来以互联网融资为手段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典型案件。

  • 标签: 金融犯罪案件 非法集资案 互联网 反思 分支机构 涉案金额
  • 简介:道德解释一直试图掌握大众话语的主导权,并以各种方式对法律解释施加影响。道德解释贯穿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的发展过程,极力将整个事件用道德话语加以包装。运用法律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通过对事件中的道德解释对象的重新梳理发现,无论是见义勇为、见危不救,还是"天价打捞"、"趁火打劫",它们的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是经济学的逻辑,而不是道德。破解救助难题的钥匙也不在于政府职能的完善,而在于风险的合理分配。

  • 标签: 道德解释 见义勇为 利他主义 垄断 敲诈勒索
  • 简介:广东梅州市人大代表石育清8年中狂打白条,侵吞公司资金逾3000万元,被公安提请逮捕后,当地检察院以此案可以调解,不会危害社会等理由来予批准逮捕。之后,石育清潜逃。石的脱逃引起舆论哗然。本刊特约法界、媒体人士对此事件客观公正分析、解剖,以期得到关注。

  • 标签: 人大代表 事件 考量 合法 客观公正 梅州市
  • 简介:刑法体系与刑事政策的割裂被称之为"李斯特鸿沟",发展刑事政策在刑法实践中的运用是应然之道,其中要注意刑事政策运用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平衡。本土语境下,刑事政策对刑法的介入主要体现在定罪、量刑、刑法解释等方面,实践中出现了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刑事政策与民意的冲突。如何对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运用进行规范和制约,在实现目标的同时,维护罪刑法定,维护法治与人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标签: 刑法体系 刑事政策 罪刑法定
  • 简介:摘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苹案已公布,并引起人们的热议,但吸引人们眼球的是消费者权利的构建,鲜有人认真思考我们这次修法的价值导向。事实上,法的价值导向是制定法律的应然性目标,直接决定法的内部构造和基本条文的设计,我国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因法律价值导向的理解偏差而没有客观地应调整主体的需求设计法律条文,使得法律的实效性不尽如人意,那么,此次修法就应建立在价值的全面正确理解之上,使人权、秩序和效益三大价值能够融合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制度设计当中,架构一部根植于市场需求的具有前瞻性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标签: 可持续性消费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倾斜性保护 权利救济
  • 简介:针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论争,当前我国理论界立场繁多,却有自说自话之嫌,改革主张繁荣,却缺乏系统整合。经过对话语资源的梳理,我国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憧憬方面,呈现出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两种理路;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改革进路方面,呈现出整体革新与渐进改良两条进路。经过对话语资源的整合,未来我国针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论争还需要注重两个重要维度:一是对他域话语资源作批判性解读;二是对该证据规则的吓阻功能及我国制度环境的容纳能力作经验性研究。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理论憧憬 改革进路 话语资源 批判性反思
  • 简介:在这场刑事诉讼中,聚集了诸多争议问题: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赋予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可行性,证据相关性与证明力的司法裁量,"合理怀疑"的构成标准与自由心证的程序环境,律师职业伦理及司法服务市场上的一定程度的"逆向选择"问题等。而这场现代化的刑事诉讼能在大北河谷的深处发生,与被告人家资殷实、专业辩护律师的介入、当地的区县级公检法分支尤其是行政分支的物质与人员装备经长期经营臻于完备有莫大关系。在刑事诉讼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依然不能忽视国家控制能力的逐步提高及国家权力技术的逐渐转型对现代刑事程序成功展开的基础作用。

  • 标签: 自由心证 律师伦理 逆向选择 刑事诉讼改革 国家能力
  • 简介:回归十年,举国欢腾。香港人有足够的理由庆祝,因为基本法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自治权力,而中央政府的持续慷慨又保证了香港的金融稳定和社会发展。作为法律学人,则专注于提炼有意义的问题,对其进行理论上的转化和解答。通过阅读和思考,我发现“香港基本法模式”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并非尽善尽美,甚至遗留了一些非常重要且棘手的宪法问题,这些问题将进一步考验大陆的政治智慧和大陆宪法学者的理论能力。

  • 标签: 中央与地方关系 香港基本法 政治智慧 法律学 自治权力 社会发展
  • 简介:我国现行诉审关系以强化分工配合为重心,行政司法型公诉与审判以实践国家刑事政策或政治诉求为中心。"分工配合"原则自身存在负面效应,最终使得分权制衡机制付之阙如,宪政意义上的"司法能动主义"的运作空间则相当有限。从法文化与"大历史观"的角度审视我国诉审关系,我国审检关系困局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特定的社会结构与国民意识。改革诉审关系应当遵循"温和、渐进立场",在尊重刑事被告基本权利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理性"对现行制度进行微调,分阶段地变革刑事程序。

  • 标签: 诉审关系 分权制衡 大历史观 技术理性
  • 简介:信赖、合作、有成效的医患关系是一理想状态,是用以评价实际医患关系的标尺。历史上,基于理想的伦理预设,医生为患者做主,成为理所应当,这便是医疗父杈主义,而当原先的伦理预设被打破后,法律父权主义模式便得以介入,其强调知情同意这一制度,以此改变过去的医患关系模式。然而,由干专业壁垒等因素的存在,知情同意权有被医疗方"工具化"的倾向,难免会使医患双方的对立面被强化。反思这一问题,将对法律父权主义模式向理想模式靠近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医患关系 医疗父权 法律父权
  • 简介:我国经济法责任研究力图突破传统的"三大责任"、"四大责任"等分类方法的研究进路,在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法责任的特殊性和程序理性的同时,也存在法理学支撑匮乏的不足。合理化的经济法责任研究路径应建立在承认和肯定经济法责任对传统法律责任形式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探寻经济法所特有的或为经济法所重视的责任形态,凸显其对传统法律责任理论的突破和创新,同时在经济法国际化发展趋势下,关注经济法责任的国际冲突与协调,方能在理论上和在经济诉讼实践中获得普遍认可。

  • 标签: 经济法责任 独立性 法理学 国际化
  • 简介:刑诉法第270条确立了我国的合适成年人制度并且强调了法定代理人到场权的优先性,但司法实践中专职、兼职合适成年人的“越位”现象频频发生,合适成年人法定顺位的正当性因此受到质疑.从国家亲权的孙充性和个案正义的现实需求来看,确有必要赋予法定代理人优先到场权,但不应当将其绝对化,需要考虑涉案未成年人的个人意志以及到场人员的适格性,增设法定代理人的退出机制.未来在“单一到场模式”下,可以从强化义务性、注重适格性、设立拒绝权以及改革通知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完善.

  • 标签: 合适成年人 法定顺位弱化 原因分析 正当性 完善建议
  • 简介:16世纪以来,随着欧洲的全球扩张,国际法从欧洲国家间的交往规则逐渐成为全球秩序的法律基础。今天的国际法是国际关系中一套具有普遍性的规范体系,但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西方法哲学传统和历史经验的产物,更多体现了西方理念和西方价值。这让西方背景的法学家掌握了全球规范建构的最终话语权,而其他文化中的价值和理念在国际法建构中只能受制于西方知识体系的垄断。在全球化的未来,国际法理论建构应当考虑到文化的多元化基础、非西方知识体系和文化体系中的理念和价值,如果能对现代国际法和国际治理产生积极启示,同样应当成为国际法理论的基础。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对世界和社会生活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理解,为我们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样应当成为现代国际法理论建构的基础。

  • 标签: 国际法理论 西方知识体系 多元化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