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8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有50例。研究组应用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案,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分析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比对照组的22.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家属满意度为96.0%,明显比对照组的84.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案对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家属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封闭式留置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80例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钢针穿刺静脉输注,实验组患儿采用封闭式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观察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满意情况,以及穿刺成功与血管选择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14.4%,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8.9%,明显高于对照组(87.8%),P<0.05;额正中静脉穿刺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静脉血管穿刺(P<0.05),不同静脉血管穿刺部位的穿刺成功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采用封闭式留置针,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同时并发症更少,有利于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护士通过训练及自发形成品管圈,确定相应的主题,分析现状、设立目标、提出对策、并组织实施,通过品管圈小组的设立及护理,对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未实施品管圈前的静脉留置针护理情况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实施品管圈后的护理情况作为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对比应用效果。结果比较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5.4±3.1,不良事件发生率2(5.0),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90.1±2.4,不良事件发生率8(20.0)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品管圈的应用可提高静脉留置针护理效果,具有疼痛少、使用方便、避免反复穿刺等优点,并能延长患者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提高护理人员对留置针护理知识掌握的程度,有助于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等优点,应用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留置针配合中药贴敷疗法预防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纳入100例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使用留置针;给予观察组患者自制中药膏贴敷。对比2组患者静脉滴注期间疼痛级别、静脉炎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留置针治疗过程中,中药贴敷疗法可对静脉炎的发生起有效预防作用,使患者疼痛得以减轻或缓解,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易被患者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剖宫产术后静脉留置针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妇产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补液。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针护理,记录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有2例出现静脉炎(4.00%),对照组中有12例出现静脉炎(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容易引起静脉炎,做好留置针护理干预工作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探究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外周静脉输液治疗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主体,根据新生儿入院的时间顺序将新生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新生儿50例,实验组新生儿实施静脉置留针护理干预,对照组新生儿不实施静脉置留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总静脉炎发生率、I度静脉炎发生率、II度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中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I度静脉炎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II度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新生儿静脉炎的发生率,对新生儿的护理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