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联邦司法部(BMJ)首先是立法和顾问部。它从分配给它主管的法律内容范围拟订法律和法规草案,例如民法、刑法以及诉讼法。联邦司法部的顾问任务包括,在准备立法计划时注意它在总体上是否与宪法一致以及拟订工作是否遵守统一的形式。

  • 标签: 联邦德国 司法部 司法管理机构 工作任务 组织结构 工作人员
  • 简介:现代宪政主义愈来愈注重通过对国家权力的限制以及对个体权利的尊重来保护弱势。宪政精神的充分实现是所有法治国家的理想,而宪政状况的变化在刑事司法领域中反应最为直观和敏锐。因此,以现代宪政价值的诉求考察刑事司法的理念成了研究的新视角。在这一视角下,刑事司法理念的发展趋势必然呈现出限权、追求程序独立价值、彰显人权等态势。

  • 标签: 宪政 刑事司法 人权
  • 简介:试论贪污罪情节及其司法适用世平,石金平,李克非贪污情节对贪污罪的准确认定和恰当量刑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正如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2条中所指出:“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同时,该条文中又多次出现了“情节特别严重”、...

  • 标签: 贪污罪 贪污数额 法定刑 补充规定 重情节 贪污犯罪
  • 简介:司法公正是各国司法改革与司法实践的终极目标,语言平等既是司法公正的体现又是其基本保障,而法庭翻译是保证诉讼参与人平等的语言权利进而保障其平等诉权的基本手段;因此,我国有必要从立法、司法以及行业管理等方面对法庭翻译制度予以落实。

  • 标签: 法庭翻译 司法公正 语言平等
  • 简介:文章论述了入世对我国司法实践的影响,提出了WTO协议规则在国内的法律适用原则和过渡时期的法律对策,认为入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国 入世 世贸组织 司法 WTO规则 法制建设
  • 简介:抗战时期大后方司法改革是国家战时司法改革的重要方面。国家为适应抗战建国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司法改革措施,主要有司法经费统一改由国库负担,增设法院、完善战时司法组织体系,简化诉讼程序并设立实验地方法院进行实践,改进战时检察制度等。战时司法改革的面向是全国性的。但除少数法令法规专门针对战区外,大多数均在大后方先试先行,并得到较好的实施且取得明显的成效。

  • 标签: 抗战大后方 战时司法改革 司法经费统一 简化诉讼程序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修正后的叛逃罪在司法适用上仍存在两大困境。主要表现为叛逃罪客观构成要件要素中"叛逃"与"境外"的司法界定困难和因立法修正所带来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障碍。解决以上问题之刑法基点,在于充分尊重叛逃罪的立法精神并始终遵循国家主权利益最大化原则。对于"叛逃",其与危害国家安全的抽象危险具有内在同一性,且不以政治性动机与目的为限制条件;对于"境外",应从物理与政治双重意义上来理解,对其中的使馆与领馆问题需区别对待。至于有关叛逃罪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障碍,可以通过对此类政治犯罪的"非政治化努力"最终予以消解。

  • 标签: 叛逃罪 司法适用 使领馆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
  • 简介:司法救济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最终途径,宪法的法律属性决定了它的直接法律效力。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规定可以适用于诉讼。我国虽未真正建立起对公民基本权利这一宪法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但已呈现出了司法救济的雏形。建立和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和对宪法实施的有效监督。

  • 标签: 公民基本权利 司法救济 中国 宪法
  • 简介: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和谐的社会,司法裁判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司法裁判的和谐主要体现为,司法裁判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和进步性。实现司法裁判的和谐,需要通过融贯性的法律论证进行推动。融贯性论证在程序方面的要求是通过平等方式开展法官与诉讼当事人及其他参与人之间的论辩和对话,在实体方面的要求是充分吸收社会所公认的价值观念。这样作出的司法裁判才具有可接受性,才能实现司法裁判的和谐。

  • 标签: 司法裁判 和谐 融贯性 法律论证
  • 简介:通过考察中国和英国的古代司法史,可以发现,公开是中英两国司法一以贯之的重要传统之一。这个公开传统主要表现为两个维度:司法的过程公开;民众参与司法活动。由于古代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存在着异同,因而两国公开传统之表现既有暗合之处,亦有相异之处。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洞见中英传统司法文化,亦有益于中国当代司法建设。

  • 标签: 古代 中国司法 英国司法 公开传统
  • 简介:再论行政诉讼司法变更权明廷强,庞仕平我国《行政诉讼法》赋予了人民法院行政审判中有限的司法变更权。但是,无论理论界还是司法界,对此问题至今尚未达成共识。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司法变更权作一较深入的论证,以期抛砖引玉。一、司法变更权的概念及特征依照《行...

  • 标签: 司法变更权 行政诉讼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自由裁量权 行政处罚 显失公正
  • 简介:经济法司法化是形式司法与实质司法的统一,两者分别由诉讼程序与非诉程序进行保障。经济法中诉讼程序与非诉程序在结构组合上的非均衡性与动态性决定了两者在经济法司法化中的地位与功能不同。现阶段,应当看到诉讼程序功能的有限性,而非诉程序对经济法司法化则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由经济法的特殊性决定,特别诉讼制度的建立并不是经济法司法化的主要途径,经济法司法化最终依赖于诉讼程序与非诉程序的共同保障。

  • 标签: 经济法司法化 实质司法 非诉程序 诉讼程序
  • 简介:法律职业化理论和司法能动理论是对中国司法发展道路的不同探索理论。中国能动司法理论的可能宪政逻辑是:民族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司法社会主义特色的塑造、司法服务于政治、转型时期需要司法快速做出回应等。能动司法理论宪政逻辑的合理之处在于它是从中国国情、中国民众的社会需求出发而不是西方的现行司法理论出发去论证自己的合理性。但中国能动司法理论始终面临着司法规律的普适性、政治统摄司法抑或司法控制政治、法律是统治工具抑或法律具有自身价值等理论追问。中国能动司法宪政逻辑面临的困境是政治系统和法律系统相对分立而引发的社会结构性危机。通过论争来寻求更多的政治共识,对中国司法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能动司法 宪政 政治 民族国家
  • 简介:<正>当事人对公证行为不服能否提起经济诉讼,是当前行政法学中的热点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于公证行为的可诉性,目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主张。一种观点认为,对公证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因为公证机关属于行政机关,其公证行为也就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所以,按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公证行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另一种

  • 标签: 公证行为 司法审查 公证机关 行政诉讼法 当事人 公证人
  • 简介: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引起了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思想领域的重大变革,揭开了民主法制新的一页。二十年来,随着国家广泛的立法括动,司法机关在国家生活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司法独立(本文中的司法独立即指审判独立)一词,也从被淹没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重新被提出来,成为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热切关注的问题之一。

  • 标签: 司法独立 保护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经济 思想领域 民主法制
  • 简介: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检察机关职能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2013年实施的《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一项新职能:司法救济职能,这与我国国家权力架构和司法体制、诉讼构造及现实条件等因素密不可分。当下,制度本身的缺陷、检察机关权力结构和追诉职能偏向可能限制该职能功能的有效发挥。未来应从司法救济范围、程序性后果、救济程序、再救济等方面对其进行完善;同时,应逐步调整检察机关权力结构,改变偏向追诉的业绩考评机制,促使该模式功能的有效发挥。

  • 标签: 司法救济 司法救济模式 权力结构 业绩考评
  • 简介:良好司法公信力具有维护司法权威、培育法律信仰、促使公民守法和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价值功能。从司法自身的内在要求而言,良好司法公信力的形成有赖于司法主体、司法过程和司法结果等三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公信力。要以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司法工作机制、提高司法的社会参与度等为突破口来推动良好司法公信力在我国的形成。

  • 标签: 司法公信力 价值功能 形成要素 实现路径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在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引起了热烈讨论。虽然对司法改革是否需要"顶层设计"还有不同看法,但肯定者似乎还是多数。司法体制改革若用经济体制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既不利于国家法制统一,也无视了国际公约和法治发达国家现成的经验。因此,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改革遵循司法规律乃是一条安全的捷径。

  • 标签: 司法行政化 顶层设计 法律实务界 国家法制 法学理论界 证据法